0人評分過此書

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0978474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旨在通过富有范例意义的影像叙事作品,探究影像与话语、图像与故事的讲述、记录与影像中的音画关系、历史的再现与虚构、艺术表现和证词记忆之间的张力,以及影像的美学效果与影像再现的伦理限度,揭示作为社会自我表述的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自我重塑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之间的多重关联。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一个沉默的问题
    • 第二节 一种记忆或一种虚构
    • 第三节 一种提问的方式
    • 第四节 本书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社会记忆:荒漠与废墟
    • 第一节 纪录片中的话语与空场
    • 第二节 作为社会记忆索引的空场和废墟
    • 第三节 “紧缩”的空间:创伤记忆的表达
    • 第四节 记忆话语的可视性转化
  • 第二章 可见的与可说的
    • 第一节 静止的摄影图像:拒绝艺术表现的见证
    • 第二节 影像叙述的情节化再现
    • 第三节 情节剧叙述与历史叙事之间的断裂
    • 第四节 图像与声音的多重关联与相互转换
  • 第三章 声音的见证
    • 第一节 音画关系:图像的音乐生成
    • 第二节 “听到别处”:声音和不可见物的关联
    • 第三节 声音和历史场景的关联
    • 第四节 差异和对比:歌声的见证
    • 第五节 “幸存”的歌声:记忆的另一种维度
    • 第六节 声音与影像的对位关系
    • 第七节 音乐:影像意义的生成
  • 第四章 影像与语言
    • 第一节 奥斯维辛难题:影像再现的禁忌
    • 第二节 社会记忆的伦理维度与影像再现的审美张力
    • 第三节 “再现的禁令”:伦理和美学的争议
    • 第四节 面对知情者的沉默:语言表达的限度
    • 第五节 消除记忆的沉默:对创伤经验的言说
  • 第五章 作为证词记忆的《浩劫》
    • 第一节 《浩劫》:见证的影像
    • 第二节 “可见性”之不同:记忆、身份与视角的差异
    • 第三节 “化身”与“复活”般的影像视觉
    • 第四节 探究细微之处的可见性:电影导演的见证
    • 第五节 叙事、偏见和回忆:纠结的冲突与悖谬
    • 第六节 记忆的碎片:拒绝总体化和概念化的见证
    • 第七节 重复与归来:影像的自我发现或艺术的力量
  • 第六章 社会记忆的喜剧化
    • 第一节 历史悲剧的“喜剧再现”
    • 第二节 模仿、相像到变形的艺术再现机制
    • 第三节 “被审查的”记忆:喜剧化再现的禁令
    • 第四节 真实与虚幻:大屠杀喜剧化叙述方式的复杂化
    • 第五节 喜剧影像的风格原型:自我讽刺意味的意第绪喜剧
    • 第六节 历史事件的原型在影像叙述中的重复与象征
  • 第七章 “历史天使”的视觉焦虑
    • 第一节 “倒霉的天使”:历史作为灾难性图景的想象
    • 第二节 “视觉的焦虑”:“观看”的“翻转”
    • 第三节 视觉冲突后的身份认同焦虑
    • 第四节 “被毁灭的博物馆学”:灾难性历史图景的可见性
    • 第五节 记忆的转折:言说被压抑的记忆
    • 第六节 记忆的扩展:二战后德国式英雄的叙事
    • 第七节 “讲述禁忌”:《蟹行》中的德国受害者记忆
    • 第八节 社会记忆的不同面孔:自我认同的重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