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從君主專制政權的高壓統治到逐步崩解,
傳統小說歷經種種變革,最後漸漸淡出歷史舞臺——
嘉慶元年至光緒二十年,近百年間,是傳統小說的衰落期。這個時期的小說數量超過清代前期的一百年,但再也沒有出現一流的作家和作品。
當權者認為小說無不「誨盜誨淫」、「導人以惡」,並有意打壓銷毀小說作品;同時,文人熱衷於樸學,不屑於小說創作。種種因素使得小說的生存空間與創造力大幅下降。此時期的小說大部分是續貂之作,題材、內涵、創意大不如前。
時至清末,西方列強打開了封閉已久的中國「國門」。
當時的文人面對統治者的腐敗與國恥的打擊,大量的時事小說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更催生出「四大譴責小說」。
隨著西方文化開始輸入中國,大量的翻譯小說紛紛湧入,此時的文壇變得更加多元。在報章雜誌的蓬勃發展下,篇幅小、方便閱讀的短篇小說成為風尚。
在西方新思潮下,小說被看做啟迪民智的工具,重新得到重視並發展,由此邁入新的紀元。
【《鏡花緣》:論學說藝,委婉諷諭】
《鏡花緣》被魯迅稱為「博物多識之作」。書中引人入勝的「黑齒國」、「小人國」、「兩面國」、「女兒國」等等虛構國度,寄寓了作者對時局的見解和理想,針砭之言,巧妙而婉曲。
【《官場現形記》:遍地都是貪官】
小說中描寫官場種種齷齪靡爛之狀,已是當時人們有目共睹的現實。
對於官場現狀,作者進行了全方位和多層面的描寫。描畫之淋漓,抨擊之痛快,筆墨之辛辣,令人解氣。
【《老殘遊記》:清官之惡尤可畏】
作者把抨擊的矛頭指向清官,凸顯了封建法制已經崩壞,社稷即將不保時,守舊的「清官」並未違法,反而在體制法規中殘害人民。
作者以寫實的筆觸描述老殘之所見所聞,其寫景狀物不但精細傳神,而且以景寓情,使整部小說詩意盎然。
【《孽海花》:浮花浪蕊眼裡的清末政局】
「孽海」,不僅指作品主人公的孽情,還隱指危機四伏的時局。
整部小說是中國面對內憂外患,正在轉變的時代剪影。作者以一人一家之事,見一國一代之時。
本書特色:
本書從探討清末傳統小說的衰微因素為引,爬梳當時政治因素以及學說思潮的影響,如何影響、打擊清末小說的發展,以及傳統小說如何隨著時局改變而轉型。全書論及諷刺小說、譴責小說及若干時事政治小說,除了詮解各書特色外,更深入探究、剖析文本,使讀者更能了解清末小說的變革。
傳統小說歷經種種變革,最後漸漸淡出歷史舞臺——
嘉慶元年至光緒二十年,近百年間,是傳統小說的衰落期。這個時期的小說數量超過清代前期的一百年,但再也沒有出現一流的作家和作品。
當權者認為小說無不「誨盜誨淫」、「導人以惡」,並有意打壓銷毀小說作品;同時,文人熱衷於樸學,不屑於小說創作。種種因素使得小說的生存空間與創造力大幅下降。此時期的小說大部分是續貂之作,題材、內涵、創意大不如前。
時至清末,西方列強打開了封閉已久的中國「國門」。
當時的文人面對統治者的腐敗與國恥的打擊,大量的時事小說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更催生出「四大譴責小說」。
隨著西方文化開始輸入中國,大量的翻譯小說紛紛湧入,此時的文壇變得更加多元。在報章雜誌的蓬勃發展下,篇幅小、方便閱讀的短篇小說成為風尚。
在西方新思潮下,小說被看做啟迪民智的工具,重新得到重視並發展,由此邁入新的紀元。
【《鏡花緣》:論學說藝,委婉諷諭】
《鏡花緣》被魯迅稱為「博物多識之作」。書中引人入勝的「黑齒國」、「小人國」、「兩面國」、「女兒國」等等虛構國度,寄寓了作者對時局的見解和理想,針砭之言,巧妙而婉曲。
【《官場現形記》:遍地都是貪官】
小說中描寫官場種種齷齪靡爛之狀,已是當時人們有目共睹的現實。
對於官場現狀,作者進行了全方位和多層面的描寫。描畫之淋漓,抨擊之痛快,筆墨之辛辣,令人解氣。
【《老殘遊記》:清官之惡尤可畏】
作者把抨擊的矛頭指向清官,凸顯了封建法制已經崩壞,社稷即將不保時,守舊的「清官」並未違法,反而在體制法規中殘害人民。
作者以寫實的筆觸描述老殘之所見所聞,其寫景狀物不但精細傳神,而且以景寓情,使整部小說詩意盎然。
【《孽海花》:浮花浪蕊眼裡的清末政局】
「孽海」,不僅指作品主人公的孽情,還隱指危機四伏的時局。
整部小說是中國面對內憂外患,正在轉變的時代剪影。作者以一人一家之事,見一國一代之時。
本書特色:
本書從探討清末傳統小說的衰微因素為引,爬梳當時政治因素以及學說思潮的影響,如何影響、打擊清末小說的發展,以及傳統小說如何隨著時局改變而轉型。全書論及諷刺小說、譴責小說及若干時事政治小說,除了詮解各書特色外,更深入探究、剖析文本,使讀者更能了解清末小說的變革。
- 自序
-
導論
-
一、小說界說
-
二、娛樂與教化
-
三、史家傳統與「說話」傳統
-
四、雅與俗
-
-
第一編 清代後期小說的衰落
-
第一章 清代後期小說衰落的原因
-
第一節 朝廷禁毀小說
-
第二節 樸學之盛行
-
-
第二章 人情世情小說的末路—《紅樓夢》續作及其他
-
第一節 尊林派續書
-
第二節 擁薛派續書
-
第三節 其他續書
-
第四節 《蜃樓志》及其他
-
-
第三章 英雄傳奇小說的餘緒
-
第一節 「說唐」英雄的延續
-
第二節 楊家將的餘波
-
第三節 其他歷史人物的傳奇
-
第四節 《蕩寇志》和《兒女英雄傳》
-
-
第四章 《鏡花緣》及其他諷喻小說
-
第一節 《鏡花緣》
-
第二節 其他諷喻小說
-
-
第五章 俠義公案小說
-
第一節 武俠與清官的結合
-
第二節 《施公案奇聞》
-
第三節 《七俠五義》
-
第四節 《彭公案》及其他
-
-
第六章 狹邪小說—才子佳人小說的變異
-
第一節 才子佳人小說之沒落
-
第二節 狹邪小說發軔之作—《品花寶鑑》
-
第三節 狎妓的作品
-
-
-
第二編 清末小說的轉型
-
第一章 小說轉型的動因和條件
-
第一節 民族存亡危機的刺激
-
第二節 小說作者成分的歷史性變化
-
第三節 石印和鉛字印刷的普及
-
-
第二章 翻譯小說
-
第一節 翻譯小說對於小說轉型的作用
-
第二節 政治小說的翻譯
-
第三節 譯作題材的多元化
-
第四節 從意譯到直譯
-
-
第三章 時事政治小說
-
第一節 時事小說
-
第二節 政治小說
-
-
第四章 譴責小說
-
第一節 李伯元《官場現形記》
-
第二節 劉鶚《老殘遊記》
-
第三節 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
第四節 曾樸《孽海花》
-
-
第五章 小說其他流派及短篇小說新文體的出現
-
第一節 哀情小說
-
第二節 借古諷今的講史小說
-
第三節 擬舊小說
-
第四節 短篇小說的初興
-
-
- 參考文獻
- 後記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