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语言学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19/08/01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7305224751
本书是大学本科课程语言学概论的新型教材。研究性、参与性是其特点。旨在通过对经典论文的系统性研读及对言语生活的观照,引导学习者较为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普通语言学这一学科的研究状况,掌握本学科的学习研究方法。本书分为绪论、语言的性质和特点、语言的要素、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研究方法和语言学流派五个部分。
- 图表索引
-
第一章 语言与语言学
-
1.1 导引
-
1.1.1 语言概说
-
1.1.2 语言的定义与研究取向
-
1.1.3 语言的甄别性特征
-
1.1.4 语言的语法
-
1.1.5 语言与思维
-
-
1.2 选读
-
索绪尔(1916)《普通语言学教程》选读
-
布龙菲尔德(1933)《语言论》选读
-
乔姆斯基(2006)《语言与心智》选读
-
-
1.3 思考和练习
-
1.4 延伸阅读
-
-
第二章 语音学
-
2.1 导引
-
2.1.1 语音概说
-
2.1.2 发音语音学
-
2.1.3 音素
-
2.1.4 音节
-
2.1.5 超音段特征
-
2.1.6 声学语音学
-
2.1.7 听觉语音学
-
-
2.2 选读
-
罗常培,王均(2002)《普通语音学纲要》选读
-
赖福吉(1975)《语音学教程》选读
-
杨顺安(1992)《语音合成与语音学研究》选读
-
-
2.3 思考和练习
-
2.4 延伸阅读
-
-
第三章 音系学
-
3.1 导引
-
3.1.1 音系概说
-
3.1.2 音位和音位变体
-
3.1.3 最小对立对
-
3.1.4 互补分布
-
3.1.5 音系特征
-
3.1.6 音节结构
-
3.1.7 音系规则
-
3.1.8 结语
-
-
3.2 选读
-
乔姆斯基(2006)《语言与心智》音系部分选读
-
David Odden(2013)Introducing Phonology选读
-
Alan Prince & Paul Smolensk(2004)Otimality Theory 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选读
-
-
3.3 思考和练习
-
3.4 延伸阅读
-
-
第四章 形态学
-
4.1 导引
-
4.1.1 形态概说
-
4.1.2 语素与词的内部结构
-
4.1.3 派生形态
-
4.1.4 屈折形态
-
4.1.5 词的层级结构
-
4.1.6 基于形态的语言类型
-
4.1.7 小结
-
-
4.2 选读
-
布龙菲尔德(1933)《语言论》选读
-
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选读
-
朱德熙(1984)《关于向心结构的定义》选读
-
Di Sciullo & Williams(1988)On the Definition of Word 选读
-
-
4.3 思考和练习
-
4.4 延伸阅读
-
-
第五章 句法学
-
5.1 导引
-
5.1.1 句法概说
-
5.1.2 句法范畴
-
5.1.3 句子的结构依存性
-
5.1.4 短语结构
-
5.1.5 普遍语法中的原则与参数
-
5.1.6 小结
-
-
5.2 选读
-
乔姆斯基(2006)《语言与心智》选读
-
黄正德(1982)《汉语生成语法—汉语中的逻辑关系及语法理论》选读
-
Rizzi(2001)“Relativized Minimality Effects”选读
-
-
5.3 思考和练习
-
5.4 延伸阅读
-
-
第六章 语义学
-
6.1 导引
-
6.1.1 语义概说
-
6.1.2 词之间的意义关系
-
6.1.3 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
-
6.1.4 真值条件语义学
-
6.1.5 组合性原则
-
6.1.6 题元角色
-
6.1.7 小结
-
-
6.2 选读
-
Russell(1905)“On denoting”选读
-
Heim & Kratzer(1998)Semantics in Generative Grammar 选读
-
Partee(2004)Compositionality in Formal Semantics选读
-
-
6.3 思考和练习
-
6.4 延伸阅读
-
-
第七章 语用学
-
7.1 导引
-
7.1.1 语用概说
-
7.1.2 语用的规律性
-
7.1.3 预设与衍推
-
7.1.4 会话涵义
-
7.1.5 言语行为
-
7.1.6 小结
-
-
7.2 选读
-
莱文森(1986)《语用学》选读
-
-
7.3 思考和练习
-
7.4 延伸阅读
-
-
第八章 语言习得
-
8.1 导引
-
8.1.1 引言
-
8.1.2 语言发展的几个理论
-
8.1.3 基于使用的语言观
-
8.1.4 第一语言发展
-
8.1.5 第二语言习得
-
8.1.6 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
-
8.1.7 小结
-
-
8.2 选读
-
乔姆斯基(1959)《评斯金纳著?言语行为?》选读
-
Ibbotson & Tomasello(2018)“Evidence Rebuts Chomsky’s Theory of Language Learning”选读
-
Schmidt(1983)“Interaction,Acculturation,andtheAcquisition of CommunicativeCompetence:ACaseStudyofAnAdult”选读
-
-
8.3 思考和练习
-
8.4 延伸阅读
-
-
第九章 语言与社会
-
9.1 导引
-
9.1.1 引言
-
9.1.2 变异社会语言学
-
9.1.3 话语分析
-
9.1.4 广义社会语言学
-
-
9.2 选读
-
Labov(1972)“The Socia lStratification of(r) in NewYork City Department Stores”选读
-
鲍明炜(1980)《六十年来南京方音向普通话靠拢情况的考察》选读
-
Zhang(2008)“Rhotacization and the‘Beijing Smooth Operator’:Thesocial meaning of a linguisticvariable”选读
-
-
9.3 思考和练习
-
9.4 延伸阅读
-
-
第十章 语言类型学
-
10.1 导引
-
10.1.1 类型学的研究目的
-
10.1.2 类型学的起源
-
10.1.3 类型学的分类
-
10.1.4 汉语类型学研究
-
10.1.5 类型学的解释
-
10.1.6 类型学的发展
-
-
10.2 选读
-
格林伯格(1963)《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选读
-
Charles Li& Sandra Thompson(1976)《主语与主题:一种新的语言类型学》选读
-
Hilary Chappell(2001)“Language Contact and Areal Diffusion in Sinitic Languages”选读
-
-
10.3 思考和练习
-
10.4 延伸阅读
-
-
第十一章 历史语言学
-
11.1 导引
-
11.1.1 引言
-
11.1.2 历史比较语言学
-
11.1.3 语言谱系
-
11.1.4 语言演变的类型
-
11.1.5 语言演变的过程
-
11.1.6 语言演变的动因
-
-
11.2 选读
-
梅耶(1925)《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选读
-
Jerry Norman(1988)“The Methodology of Middle Chinese Reconstruction”选读
-
梅祖麟(1991)《从汉代的“动、杀”、“动、死”来看动补结构的发展》选读
-
Cavalli-Sforzaetal.(1988)“Reconstruction of Human Evolution”选读
-
-
11.3 思考和练习
-
11.4 延伸阅读
-
-
第十二章 语言与大脑
-
12.1 导引
-
12.1.1 引言
-
12.1.2 大脑皮层的语言区
-
12.1.3 大脑语言区的几个理论
-
12.1.4 大脑语言区对语言理论的启示
-
12.1.5 脑功能成像技术
-
12.1.6 语言与电脑
-
-
12.2 选读
-
祖里夫(1990)《语言与大脑》选读
-
Dingetal(2016)“Cortical Tracking of Hierarchical Linguistic Structuresin Connected Speech”选读
-
迈因策尔(2018)《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选读
-
-
12.3 思考和练习
-
12.4 延伸阅读
-
- 附录:基本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