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是曹锦清先生继《黄河边的中国》后,持续对中国观察、研究与思考的文章选编。
- 版权信息
- 增订本代前言
- 序
-
如何理解传统中
-
宋以来乡村组织重建
-
民权与国族
-
中国的和平传统:一个历史的考察
-
和谐社会:传统思想资源及其当代启示
-
论国学的可能意义
-
儒学复兴之路
-
-
如何研究当代中
-
论中国研究的方法
-
从后发国家工业化的视角重看中国百年思潮
-
当代中国国家战略
-
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农民工与工业化、城市化
-
四个历史观与近六十年的历史
-
从“以西方为中心”到“以中国为中心”
-
印度归来话中印比较
-
理解中国
-
-
如何研究中国的农村与城市
-
“三农”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
“三农”研究的基本框架
-
“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出路
-
从和谐社会看“三农”问题
-
社会转型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
-
承包制小农与国家
-
坚持土地家庭承包制,还是土地私有化
-
三十年来的农村中国
-
保卫我们的土地
-
当代中国城市化与社会转型
-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城乡关系
-
扩大内需,没有简单药方
-
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
-
-
代跋一 回归传统:新中国的“更化”
-
近代中国的两个转折点
-
和汉朝的时代比较:汉武帝的“更化改制”
-
新中国的“更化”
-
意识形态自信的关键是建立自己的主流叙事
-
未来的展望
-
-
代跋二 中国的“天命”
-
中国革命史观与党的执政地位确立
-
改革开放和苏联解体后,自由主义“回潮”
-
西方政党是利益集团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
-
共产党“天命”刚健,对中华民族负有历史重任
-
中国梦,百年的民族主义与现代化叙事
-
-
附录 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
-
一、乡土与郡县: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结构与国家治理体系
-
二、游牧与盟旗:传统中国的北方边疆社会结构与国家治理体系
-
三、郡县的胜利与江湖的韧劲
-
四、“郡县国家”遭遇大流动社会的挑战
-
五、结论
-
- 参考文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