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极限正义:刑案之道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31985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是对近年来的热点案例或新型案例的学理分析。通说往往注重规范分析,而作者更强调考虑案件的社会效果、历史定位,用宏大的历史观研究案例,全面考虑可能影响案件的每一个因素,得出更为正义的结论。

??正义的价值不在于“痛快”,而在于实用。刑法学者应当“一眼万年”,不仅要读懂文字中的历史,更要眺望文明的未来。刑法的正义高度,不取决于对罪犯复仇的烈度,而取决于对文明提升的高度。正义的核心不是道德正确,而是解决问题。伟大的价值观应当具有历史穿透力,而不是满足于当下的情感宣泄。

??作者希望通过本书中的案例分析,表达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方法论上,法律人不仅可以使用构成要件理论定罪,还可以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分析案例,这是传统刑法学的薄弱环节;在思维方式上,作者强调极限逻辑性,不仅要考虑个案,而且要考虑类似情形的可适用性,即此案的结论有无普适性。总之,作者以极限正义为主线,用中国典型案例,传达出了不同的法条解读方法和刑法哲理。
  • 版权信息
  • 自序 刑事法应追求极限正义
  • 第一章 邱兴华案: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
    • 一、迷惑与被迷惑:精神病鉴定背后的法治诉求与学者寄托
    • 二、喧宾夺主:刑事责任能力中的精神病态无须求助于医生
    • 三、混淆前提:幻觉和妄想不能否定非决定行为的责任能力
    • 四、行为过程是判断刑事责任能力最可靠的根据
    • 五、超常规的行为方式折射出更强的控制能力,而非精神病态的证明
    • 六、拒绝鉴定申请是副作用最小的合法选择
    • 七、结语:立法者的法治,司法者的个案
  • 第二章 快播案:不作为犯的刑事责任
    • 一、引言:不纯正不作为犯有无边界?
    • 二、在行为可罚性上,不作为≠作为
    • 三、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法理
    • 四、法益保护vs行为危险:中国重罪的蓝本是作为
    • 五、我国刑法应严控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范围
    • 六、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应排除不作为
    • 七、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出路
    • 八、结论:不要让德日教义学迷住正义的双眼
  • 第三章 肖志军案:薄情者的刑事责任
    • 一、对肖志军定罪的客观要件:不作为与因果关系之考察
    • 二、从抽象危险性到具体危险性:肖志军拒签前后对危险性认识程度的飞跃
    • 三、肖志军的罪过内容分析:间接故意而非有认识过失
    • 四、罪名选择:肖志军属于故意杀人罪而非遗弃罪
    • 五、破解对肖志军的宽恕因素:期待可能性与刑法价值导向
    • 六、结语:爱她,就请保护她
  • 第四章 小偷猛踩刹车案:慌张者的刑事责任
    • 一、问题根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法时对罪刑法定原则遵守的先天不足
    • 二、从“性质”上限定危险相当性:具有致人重伤、死亡的性质才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险性的实质
    • 三、从“程度”上限定危险相当性:具体危险犯的认定标准更严格
    • 四、对“危险方法”的定罪出路
    • 五、结语:“危险方法”不能包治百病
  • 第五章 三鹿奶粉案:造假者的刑事责任
    • 一、判解省审:被民愤掩盖的治罪谬误
    • 二、抽象考察:刑事责任的合理档次
    • 三、规范论证:涉案罪名的准确判定
    • 四、刑法应然:价值立场的正确回归
    • 五、结语:身份、责任与可罚性的对应关系
  • 第六章 组织刷单案:刷单炒信者的刑事责任
    • 一、组织刷单的定性争议
    • 二、社会危害性判断:互联网公害、行政法失灵
    • 三、组织刷单违反“国家规定”
    • 四、组织刷单可以适用《网络诽谤解释》
    • 五、死与生:工业与信息时代非法经营罪的不同命运
    • 六、结语:互联网是中国刑法学换道超车的机会
  • 第七章 许霆案:占便宜者的刑事责任
    • 一、引言:许霆案中的法治信息与专业要求
    • 二、许霆案偏差的根源:形式犯罪论固有的罪名优于刑事责任的思维
    • 三、价值判断中谁主沉浮:回归法的正当性来审视官民分歧
    • 四、从危害性看是轻罪重罚:寻找决定财产罪法定刑的根据
    • 五、罪刑法定与犯罪类型说:许霆的行为方式不属于“盗窃类型”
    • 六、实行行为辨析:“插真卡输密码”无评价意义
    • 七、实行行为的基准:“从出款口拿钱”只能评价为侵占行为
    • 八、取款机出错的性质分析:智能型机器出错与人出错无异
    • 九、结语:聪明的法官不嘲笑民意
  • 第八章 吴英案:投机商人的刑事责任
    • 一、引言:一个女孩如何触痛了大众的神经
    • 二、从口袋罪状到后盾罪名:诈骗罪的教义扩张与法理限缩
    • 三、诈骗的层级化标准:生活、市场、投资与投机领域各行其是
    • 四、吴英案中出资行为的归类:少数为投资、多数系投机
    • 五、集资诈骗罪的应然解释:二次限缩与规范判断
    • 六、诈骗何以致死:危害评价与政策选择
    • 七、结语:惜香怜玉、精细司法
  • 第九章 恶意注册账号案:黑产者的刑事责任
    • 一、入罪必要性:打击恶意注册=控制网络犯罪
    • 二、恶意注册的法律定性:从共犯到独立定罪
    • 三、破坏生产经营罪中的“其他方法”包括欺骗手段
    • 四、破坏生产经营罪中的“破坏”等于“妨害”
    • 五、破坏生产经营罪中的“生产经营”可以包容“业务”
    • 六、结语:法律可以穿越时代
  • 后记 仰望法门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