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详细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要性和优势,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相关政策和产业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电动汽车的共性关键部件——动力电池和驱动电动机的类型、特点、结构、原理及应用等知识。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新能源汽车概述
-
1.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
1.1.2 汽车对能源、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
1.1.3 电动汽车的优势
-
-
1.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
-
1.3 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
-
1.3.1 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政策
-
1.3.2 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
1.3.3 我国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
-
-
1.4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述
-
1.4.1 产业发展概况
-
1.4.2 市场概况
-
-
1.5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
-
1.5.1 “三横”关键零部件技术
-
1.5.2 “三纵”集成技术
-
1.5.3 “三大平台”公共技术
-
-
扩展阅读:电动汽车发展简史
-
思考题
-
-
第2章 动力电池技术
-
2.1 动力电池概述
-
2.1.1 动力电池的分类
-
2.1.2 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
-
2.1.3 动力电池的常用术语
-
2.1.4 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
-
-
2.2 铅酸蓄电池
-
2.2.1 铅酸蓄电池的分类、型号与结构
-
2.2.2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
2.2.3 铅酸蓄电池的特点与应用
-
-
2.3 镍氢电池
-
2.3.1 镍氢电池的发展
-
2.3.2 镍氢电池的分类与结构
-
2.3.3 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
-
2.3.4 镍氢电池的特点与应用
-
-
2.4 锂离子电池
-
2.4.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2.4.2 锂离子电池的分类与结构
-
2.4.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2.4.4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与应用
-
2.4.5 锂离子电池的特性
-
2.4.6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
-
2.5 铁电池
-
2.5.1 铁电池的分类与特点
-
2.5.2 铁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5.3 铁电池的应用
-
-
2.6 燃料电池
-
2.6.1 燃料电池的发展
-
2.6.2 燃料电池的特点
-
2.6.3 燃料电池的分类
-
2.6.4 燃料电池系统
-
2.6.5 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
-
2.6.6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
2.7 太阳电池
-
2.7.1 太阳电池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2.7.2 太阳电池的分类与特点
-
2.7.3 太阳电池的结构与发电原理
-
2.7.4 太阳能电动汽车的结构、驱动原理和特点
-
2.7.5 太阳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
2.8 超级电容器
-
2.8.1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与特点
-
2.8.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
-
2.8.3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8.4 超级电容器在汽车上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
2.9 飞轮电池
-
2.9.1 飞轮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9.2 飞轮电池的特点与应用
-
-
2.10 其他动力电池
-
2.10.1 三元锂电池
-
2.10.2 锌空气电池
-
2.10.3 ZEBRA电池
-
-
2.11 动力电池组技术
-
2.11.1 动力电池组充电技术
-
2.11.2 动力电池组成组技术
-
2.11.3 动力电池组SOC估算
-
2.11.4 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
-
2.11.5 动力电池组冷却技术
-
-
扩展阅读: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研究
-
思考题
-
-
第3章 电动机及驱动技术
-
3.1 电动机概述
-
3.1.1 电动机驱动系统
-
3.1.2 电动机的分类、特点与应用
-
3.1.3 电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
3.1.4 电动汽车对驱动电动机的性能要求
-
-
3.2 直流电动机及驱动
-
3.2.1 直流电动机的分类
-
3.2.2 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
-
3.2.3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
3.2.4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
-
3.2.5 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
3.2.6 直流电动机的驱动与控制
-
3.2.7 直流电动机的电机控制器
-
-
3.3 无刷直流电动机及驱动
-
3.3.1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分类
-
3.3.2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
-
3.3.3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
3.3.4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驱动与控制
-
-
3.4 异步电动机及驱动
-
3.4.1 异步电动机的分类
-
3.4.2 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
3.4.3 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
3.4.4 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
3.4.5 异步电动机的驱动与控制
-
-
3.5 永磁同步电动机及驱动
-
3.5.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
-
3.5.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机械特性
-
3.5.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驱动与控制
-
-
3.6 开关磁阻电动机及驱动
-
3.6.1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
-
3.6.2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
3.6.3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驱动与控制
-
-
3.7 轮毂电动机
-
3.7.1 轮毂电动机的发展
-
3.7.2 轮毂电动机的驱动方式及其结构
-
3.7.3 轮毂电动机的特点
-
3.7.4 轮毂电动机的典型应用实例
-
-
扩展阅读:汽车线控技术
-
思考题
-
-
第4章 纯电动汽车
-
4.1 纯电动汽车概述
-
4.1.1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
4.1.2 纯电动汽车的分类与特点
-
4.1.3 纯电动汽车的组成与原理
-
4.1.4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布置形式
-
4.1.5 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
4.1.6 纯电动汽车的主要技术指标
-
-
4.2 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
4.2.1 纯电动汽车的功率平衡
-
4.2.2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计算
-
4.2.3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
-
4.3 纯电动汽车的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
-
4.3.1 纯电动汽车的经济性评价指标
-
4.3.2 纯电动汽车的行驶能耗
-
-
4.4 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参数设计与仿真
-
4.4.1 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参数设计要求
-
4.4.2 电动机参数设计
-
4.4.3 传动系传动比设计
-
4.4.4 电池组参数设计
-
4.4.5 设计实例
-
4.4.6 MATLAB/ADVISOR仿真
-
-
4.5 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与回收
-
4.5.1 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
4.5.2 纯电动汽车储能装置
-
4.5.3 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
4.6 纯电动汽车的高压安全技术
-
4.6.1 触电概述
-
4.6.2 纯电动汽车的高压安全防护
-
4.6.3 纯电动汽车的绝缘电阻检测
-
4.6.4 纯电动汽车的高压安全设计
-
4.6.5 北汽EV200纯电动汽车的高压系统
-
-
4.7 典型纯电动汽车车型分析
-
4.7.1 比亚迪e6
-
4.7.2 日产LEAF
-
4.7.3 荣威e50
-
4.7.4 北汽EV200
-
4.7.5 特斯拉Model S
-
4.7.6 宝马i3
-
-
扩展阅读: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模式
-
思考题
-
-
第5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
5.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
-
5.1.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
-
5.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与分类
-
5.1.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
5.1.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技术指标
-
-
5.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设计
-
5.2.1 整体设计原则
-
5.2.2 发动机和驱动电动机参数匹配
-
5.2.3 传动系统传动比匹配
-
5.2.4 蓄电池参数匹配
-
5.2.5 能量管理策略
-
-
5.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5.3.1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概述
-
5.3.2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
5.4 典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分析
-
5.4.1 丰田Prius
-
5.4.2 比亚迪秦
-
5.4.3 别克VELITE5
-
-
扩展阅读:增程式电动汽车
-
思考题
-
-
第6章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
6.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概述
-
6.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
-
6.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分类
-
6.1.3 燃料电池电动车的特点
-
6.1.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
6.1.5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主要技术指标
-
-
6.2 FC+B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
6.2.1 燃料电池系统
-
6.2.2 电控系统
-
-
6.3 典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分析
-
6.3.1 丰田Mirai
-
6.3.2 通用Sequel
-
6.3.3 奔驰B级FCEV
-
6.3.4 本田FCX CLARITY
-
-
扩展阅读:常温常压储氢技术
-
思考题
-
- 附录 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 参考文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