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以现代汽车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了各种与现代汽车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汽车传动系统新技术、汽车底盘新技术、汽车震动噪声控制技术、先进汽车安全技术、汽车新材料及轻量化、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汽车先进制造技术。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前言
- 第2版前言
-
第1章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
1.1 发动机进排气控制新技术
-
1.1.1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
1.1.2 可变长度进气歧管
-
1.1.3 电子节气门技术
-
-
1.2 燃油缸内直喷技术
-
1.2.1 汽油发动机的发展进程
-
1.2.2 燃油缸内直喷技术原理和控制策略
-
1.2.3 燃油缸内直喷技术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
1.2.4 燃油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方向
-
-
1.3 发动机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
-
1.3.1 传统燃烧概念局限性
-
1.3.2 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特点
-
1.3.3 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
-
1.4 可变压缩比技术
-
1.4.1 可变压缩比的实现方案
-
1.4.2 可变压缩比技术的优点及展望
-
-
1.5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
-
1.5.1 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1.5.2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优点及发展方向
-
-
1.6 汽车起动停止系统
-
1.6.1 汽车怠速停止和起动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1.6.2 博世起动停止系统
-
1.6.3 丰田怠速停止系统
-
1.6.4 马自达智能怠速系统
-
-
1.7 发动机小型化技术
-
1.7.1 发动机小型化的关键技术
-
1.7.2 几种小型化三缸发动机的典型应用
-
1.7.3 发动机小型化技术的优缺点
-
-
思考题
-
-
第2章 汽车传动系统新技术
-
2.1 无级变速器
-
2.1.1 概况
-
2.1.2 无级变速器的特点
-
2.1.3 机械式无级变速器的结构和原理
-
2.1.4 几种无级自动变速器的典型应用
-
2.1.5 活齿式无级变速器
-
-
2.2 双质量飞轮
-
2.2.1 概述
-
2.2.2 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
-
2.2.3 双质量飞轮扭转减振器的典型结构和特点
-
-
2.3 汽车双离合器变速器技术
-
2.3.1 概况
-
2.3.2 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
-
2.3.3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
2.3.4 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工作过程
-
2.3.5 七速双离合变速器的传动分析
-
2.3.6 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应用和特点性能
-
-
2.4 驱动防滑系统
-
2.4.1 概述
-
2.4.2 驱动防滑系统的理论基础
-
2.4.3 驱动防滑系统的控制方式
-
2.4.4 防滑转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
-
-
2.5 混合动力汽车的传动技术
-
2.5.1 概述
-
2.5.2 串联式HEV动力传动系统
-
2.5.3 并联式HEV动力传动系统
-
2.5.4 混联式HEV动力传动系统
-
2.5.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
-
思考题
-
-
第3章 汽车底盘新技术
-
3.1 悬架系统新技术
-
3.1.1 空气悬架
-
3.1.2 可调阻尼减振器
-
3.1.3 主动悬架
-
3.1.4 多连杆悬架
-
-
3.2 转向系统新技术
-
3.2.1 可变转向比转向系统
-
3.2.2 电动助力转向
-
3.2.3 线控转向
-
3.2.4 四轮转向技术
-
-
3.3 制动系统新技术
-
3.3.1 制动盘新技术
-
3.3.2 制动辅助系统
-
3.3.3 电子制动系统
-
-
3.4 轮胎新技术
-
3.4.1 低压安全轮胎
-
3.4.2 防滑水轮胎
-
-
思考题
-
-
第4章 汽车振动噪声控制技术
-
4.1 汽车振动噪声控制技术的新进展
-
4.1.1 汽车振动噪声概述
-
4.1.2 汽车振动噪声技术的分析方法
-
4.1.3 汽车振动噪声的测试技术
-
-
4.2 振动力学概述
-
4.2.1 振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4.2.2 车辆振动学
-
4.2.3 内燃机的振动分析
-
-
4.3 汽车振动噪声的主动控制技术
-
4.3.1 汽车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
4.3.2 汽车噪声主动控制技术
-
-
4.4 汽车车内外噪声控制
-
4.4.1 车内噪声控制
-
4.4.2 车外噪声控制
-
-
思考题
-
-
第5章 先进汽车安全技术
-
5.1 先进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技术
-
5.1.1 电子稳定程序
-
5.1.2 轮胎压力监控预警系统
-
5.1.3 安全预警技术
-
-
5.2 智能乘员约束技术
-
5.2.1 智能安全气囊
-
5.2.2 气囊式安全带
-
5.2.3 乘员头颈保护系统
-
-
5.3 汽车侧面碰撞保护技术
-
5.3.1 汽车侧面碰撞的研究
-
5.3.2 车身结构新技术
-
5.3.3 侧面安全气囊和气帘
-
-
5.4 行人碰撞保护技术
-
5.4.1 行人碰撞法规的新进展
-
5.4.2 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
-
5.4.3 发动机盖弹升技术
-
5.4.4 行人安全气囊系统
-
-
5.5 儿童乘员保护技术
-
5.5.1 我国儿童乘员保护的意义
-
5.5.2 我国儿童乘员保护法规的新发展
-
5.5.3 ISO-FIX标准和LATCH标准
-
-
思考题
-
-
第6章 汽车新材料及轻量化
-
6.1 概述
-
1.汽车轻量化是节能的需要
-
2.汽车轻量化是环保的要求
-
3.汽车轻量化研究方法
-
4.车身新材料
-
-
6.2 高强度钢
-
1.固溶强化型高强度钢板
-
3.组织强化型高强度钢板
-
4.高强度合金化热镀锌板
-
-
6.3 车用轻质合金
-
6.3.1 铝合金
-
6.3.2 镁合金
-
6.3.3 钛合金
-
-
6.4 复合材料和塑料制品
-
6.4.1 复合材料
-
6.4.2 碳纤维复合材料
-
6.4.3 铝蜂窝夹层复合材料
-
6.4.4 塑料制品
-
-
6.5 轻型钢结构
-
6.5.1 激光拼焊板
-
6.5.2 连续变截面板
-
6.5.3 空心变截面钢管技术
-
6.5.4 轻型结构对比
-
-
6.6 国内外材料和技术发展动向
-
思考题
-
-
第7章 智能汽车与车联网
-
7.1 智能汽车概论
-
7.1.1 智能汽车简介
-
7.1.2 国内外智能汽车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
-
-
7.2 汽车防撞预警系统
-
7.2.1 几种常见的汽车防撞预警系统
-
7.2.2 汽车防撞预警系统的发展方向
-
-
7.3 事故自动报警系统
-
7.3.1 事故自动报警系统简介
-
7.3.2 事故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
-
7.4 无人驾驶汽车
-
7.4.1 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的原理
-
7.4.2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方向
-
-
7.5 车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
-
7.5.1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7.5.2 车联网通信系统的设计
-
7.5.3 车联网应用系统
-
7.5.4 车联网在智能交通的应用展望
-
-
思考题
-
-
第8章 新能源汽车技术
-
8.1 电动汽车概论
-
8.1.1 电动汽车电驱动的结构形式
-
8.1.2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
8.1.3 国内外电动汽车的发展状况
-
-
8.2 电动汽车电动机及电池技术
-
8.2.1 电动汽车电动机技术
-
8.2.2 电动汽车电池技术
-
-
8.3 电动汽车充电及充电设备检测技术
-
8.3.1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
8.3.2 充电机连接器设计
-
8.3.3 充电设备检测技术研究
-
-
8.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
8.4.1 燃料电池汽车的基本结构
-
8.4.2 燃料电池发动机
-
8.4.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优缺点
-
-
8.5 其他清洁能源汽车技术
-
1.天然气汽车
-
2.液化石油气汽车
-
3.甲醇燃料汽车
-
4.乙醇燃料汽车
-
5.二甲醚燃料汽车
-
6.氢能汽车
-
7.太阳能汽车
-
-
思考题
-
-
第9章 汽车先进制造技术
-
9.1 锻造技术
-
9.1.1 锻造技术简介
-
9.1.2 摆动辗压
-
9.1.3 辗环技术
-
9.1.4 热挤压技术
-
9.1.5 楔横轧技术
-
9.1.6 我国汽车锻造行业的展望
-
-
9.2 铸造技术
-
9.2.1 铸造简介
-
9.2.2 造型技术
-
9.2.3 熔炼技术
-
9.2.4 制芯技术
-
9.2.5 汽车铸造材料
-
9.2.6 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
-
9.3 冲压技术
-
9.3.1 冲压技术简介
-
9.3.2 冲压模具
-
9.3.3 冲压新技术
-
9.3.4 冲压工艺的有限元分析技术应用
-
9.3.5 汽车冲压技术的展望
-
-
9.4 焊接技术
-
9.4.1 搅拌摩擦焊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
9.4.2 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工业中的应用
-
9.4.3 新型焊接技术
-
9.4.4 汽车制造中焊接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
-
9.4.5 汽车工业焊接的总体发展趋势
-
-
9.5 机械加工及热处理技术
-
9.5.1 汽车制造机械加工技术及装备
-
9.5.2 汽车工业热处理技术展望
-
9.5.3 机械加工及热处理的发展趋势
-
-
思考题
-
- 参考文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