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辩证法思想、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实践哲学构想、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论和希望哲学等。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导论
-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兴起的理论原因
-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兴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
-
第一章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辩证法思想
-
一、物化和物化意识
-
二、总体性原则和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
三、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
-
-
第二章 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
-
一、“哲学转折”与总体性原则
-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三阶段论
-
-
第三章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实践哲学构想
-
一、市民社会与西方革命观
-
二、实践哲学构想
-
-
第四章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论和希望哲学
-
一、丰厚的思想资源
-
二、乌托邦精神与“尚未存在”本体论
-
三、希望:人的本质性生存结构
-
-
第五章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
-
一、批判的社会理论
-
二、启蒙的辩证法
-
三、否定的辩证法
-
-
第六章 马尔库塞和弗洛姆的性格结构批判理论
-
一、技术统治与单向度的人
-
二、压抑性的心理机制
-
三、“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
四、非生产性(非创造性)的性格结构
-
五、重占有的生存方式
-
-
第七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
二、交往行为的合理化
-
三、交往行为理论的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维度
-
-
第八章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
一、存在哲学的自由理论
-
二、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
-
第九章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
一、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
二、从意识形态到科学: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认识论断裂”
-
三、“多元决定”的辩证法
-
-
第十章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和都市革命思想
-
一、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系统阐释
-
二、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范式和基本理论框架
-
三、都市社会背景下的日常生活批判
-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一版后记
- 第二版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