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2012245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指出,齐泽克主体性的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上,就是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嫁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以拉康的无意识主体缝合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这种结合彰显出意识形态的主体间性、幽灵化和不可能性的理论特征。但这种缝合显然不可能完美无瑕。在理论上,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陷入了后结构主义的窠臼中;在实践上,滑入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泥沼之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批判性地考察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启思。
  • 导言
    •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动态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 第一章 主体:难以摆脱的缠绕
    • 第一节 主体:哲学中一个游荡的幽灵
    • 第二节 现代性与主体的焦虑
    • 第三节 重塑主体性:齐泽克的面向
  • 第二章 主体性的论证模式
    • 第一节 净个人主体性:福柯的解构主义论证
    • 第二节 交往主体性: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论证
    • 第三节 伪主体性: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论证
    • 第四节 幻想主体性: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论证
  • 第三章 崇高客体:意识形态幻象的主体建构
    • 第一节 齐泽克对意识形态的重构
    • 第二节 主体的空无:意识形态与现实分裂
    • 第三节 主体的内化机制:意识形态的认同与移情
    • 第四节 意识形态的主体建构:穿越意识形态幻象
  • 第四章 剩余快感:对主体不可能性的意识形态祛蔽
    • 第一节 从剩余价值到剩余快感
    • 第二节 从虚假观念到主体不可能的祛蔽
    • 第三节 从无物的拜物到无主体的迷恋
  • 第五章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特征
    •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主体性
    •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幽灵化形式
    •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不可能性立场
  • 第六章 困境解构: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缺失
    • 第一节 齐泽克意识形态的理论涵摄
    • 第二节 理论的窠臼:后结构主义的路向
    • 第三节 实践的迷失:后马克思主义的宿命
  • 第七章 现实反思: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
    • 第一节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逻辑谱系
    • 第二节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幻象
    • 第三节 穿越“意识形态终结论”幻象,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参考文献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