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经典著作的解读,集中阐明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课题,诸如马克思学说的“秘密和诞生地”,历史唯物主义的“名”与“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与“社会”,“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生存境遇,个人与社会何以维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逻辑与价值启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共产主义”的多维价值意蕴,“人类命运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新的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等等。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编委会
- 代序一 在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12月26日)
- 代序二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新中国70年成功实践暨第四届全国党校系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7月20日)
- 丛书出版前言
- 目录
-
上篇 现实性与超越性
-
历史唯物主义的“名”与“实”
-
“物质生产”的历史剥离与奠基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再思考
-
“社会形态”及其演进的历史辩证法
-
“自由的精神生产”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
“共产主义”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
马克思学说的“秘密和诞生地”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四对重大关系
-
-
中篇 个体性与社会性
-
青年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
-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社会”
-
“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生存境遇
-
“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现实条件
-
从社会分化的视角理解分工
-
从“分工的观点”看“人”的发展
-
个人与社会何以维系?
-
“共同体”“资产阶级社会”“自由人联合体”
-
-
下篇 价值性与文化性
-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逻辑与价值启示
-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
-
多元社会的价值重建
-
“分化—整合”:现代社会的价值学诠释
-
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与民族国家的价值本性
-
“共产主义”的多维价值意涵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
一种新的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何以可能?
-
- 参考文献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53812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