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高质量发展中的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30147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共分十八章,内容包括:新时代全面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增长、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新发展理念与“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与宏观调控、中国经济目标增长率的确定等。
  • 版权信息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新时代全面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增长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增长
    • 第二节 全面建设现代化下的经济增长
    • 第三节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具有客观必然性
      •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了建设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的关键
      •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 第四节 以改革和开放推动内外部风险的化解
      • 一、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风险
      • 二、国内经济运行风险
      • 三、以改革与开放化解风险的政策建议
  •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
    • 第一节 经济总量的国际比较及展望
      • 一、三年平均汇率法与购买力平价方法
      • 二、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的变化
      • 三、中国的经济总量何时能赶超美国
    • 第二节 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
      • 一、中国人均GNI的提升以及在世界银行收入分组中地位的变化
      • 二、中国人均GNI的国际比较
      • 三、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的国际地位
  • 第三章 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
    • 第一节 从企业层面看“十三五”时期转型升级
      • 一、经营状况稳中求进
      • 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 三、继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 四、国有企业改革将落地铺开
      • 五、兼并收购回弹增长
      • 六、“一带一路”倡仪力推企业加速“走出去”
    • 第二节 从增加值结构看产业结构升级
    • 第三节 从就业结构看产业升级
    • 第四节 总结
  • 第四章 GDP与发展观——从改革开放以来对GDP的认识看发展观的变化
    • 第一节 GDP的提出与我国否定GDP的传统
    • 第二节 对GDP的承认和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 第三节 GDP的局限与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 第四节 贯彻“新发展理念”与GDP增长
  • 第五章 新发展理念与“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
    • 第一节 发展命题的提出及实践中的困难
    • 第二节 中国对“贫困陷阱”的突破及主要经验
    • 第三节 “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与贯彻新发展理念
  • 第六章 如何改善中国营商环境?
    • 第一节 近年来中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 第二节 当前中国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挑战
    • 第三节 关于改善中国营商环境的几点建议
  • 第七章 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与宏观调控
    • 第一节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 第二节 2018年中国经济的自然走势
      • 一、总需求的自然走势
      • 二、总供给的自然走势
      • 三、小结
    • 第三节 中国2018年的宏观调控
      •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二、总体政策组合
      • 三、具体政策
  • 第八章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和对策研究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收入分配差距的度量指标
      • 二、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因素
    • 第三节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发展历史
      •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
      • 二、区域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 三、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 第四节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演变的原因探究
      • 一、人口流动对收入分配演变的影响
      • 二、区域发展战略对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 三、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 四、贸易自由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
    • 第五节 调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建议
      • 一、以转移支付为主要工具保证短期内收入分配差距不扩大
      • 二、避免使用全面扩张的货币政策来“保增长”
      • 三、提高资源的流动性,改变规模性收入分配结构
      • 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功能性收入分配结构
      • 五、推行财产税和教育均等化,打破收入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的双向传导机制
    • 第六节 总结
  • 第九章 技术进步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吗?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制
      • 一、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机制分析
      • 二、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补偿机制分析
    • 第三节 新古典的劳动力需求模型
    • 第四节 技术进步长期来看增加了就业总量
    • 第五节 总结及评论
  • 第十章 中国经济目标增长率的确定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二节 经济增长对非农劳动力需求的拉动作用的估算
      • 一、理论背景
      • 二、数据处理及推算过程
      • 三、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经济增长分别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需求的拉动作用的估算
      • 一、数据处理及推算过程
      • 二、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四节 中国经济目标增长率的确定
    • 第五节 结语
  • 第十一章 共享经济:动因、问题和影响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共享什么?
    • 第三节 共享经济发展的原因:技术进步
      • 一、技术进步对产品竞争性的影响
      • 二、技术进步对产品可排他性的影响
      • 三、技术进步通过制度变迁降低共享成本
    • 第四节 共享经济对宏观经济运行和管理的影响
      • 一、经济统计方面的问题
      • 二、形成或加剧产能过剩
      • 三、促进市场的整合和扩大及市场结构的调整
    • 第五节 共享经济的影响
      • 一、节约资源,降低经济活动的环境损耗
      • 二、技术进步将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和排他成本,弱化产品的竞争性,提高盈利性
      • 三、提高经济效率
      • 四、满足消费者的临时性和个性化需要
      • 五、扩展收入分配方式,有助于改善社会分配结构
    • 第六节 共享经济对政府、市场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
      • 一、国有还是民营?
      • 二、还要不要宏观经济政策?
      • 三、克服外部性
      • 四、政府在共享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作用
    • 第七节 总结
  • 第十二章 理解中国金融改革——一个制度金融学范式的解释框架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分析基础:金融体系的制度内涵
      • 一、金融制度的两种形成方式
      • 二、金融体系的内外三重结构
      • 三、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
    • 第三节 早期垄断金融体系的形成逻辑及制度悖论
      • 一、早期垄断金融体系的均衡性质
      • 二、早期垄断均衡金融制度的形成逻辑
      • 三、垄断均衡制度持续的原因分析
    • 第四节 垄断竞争金融体系的发展
      • 一、地方间的经济竞争与金融资源抢夺
      •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
      • 三、民营经济的崛起与内生性金融的成长
    • 第五节 未来金融改革的主线与领域
      • 一、金融改革的两条主线
      • 二、金融改革的五大领域
    • 第六节 结论性评论
  • 第十三章 内生性金融成长与中国金融结构的动态演进——基于制度金融范式的分析
    • 第一节 引言: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制度结构
    • 第二节 内生性金融成长:垄断竞争市场形成与配置性效率的提高
      • 一、内生性金融成长:由寡头垄断到垄断竞争
      • 二、内生性金融成长:配置性效率的提高
    • 第三节 内生性金融成长的动力机制:从交易成本到制度成本
      • 一、制度成本的结构
      • 二、经济结构、制度成本与整体性金融制度的变迁
      • 三、对整体性金融制度变迁的一个形式化分析
    • 第四节 内生性金融成长的边界:从自然状态到国家控制
      • 一、自然边界
      • 二、技术边界
      • 三、市场边界
      • 四、实际边界
    • 第五节 内生性金融成长的动态历程:基于国家效用函数的分析
      • 一、关于国家效用函数的说明
      • 二、国家效用最大化下的内生性金融成长:静态情形
      • 三、国家效用最大化下的内生性金融成长:动态情形
      • 四、对动态情形的进一步讨论:金融制度结构变迁的动态历程
      • 五、“价格”的制度经济学含义
    • 第六节 结论性评论
  • 第十四章 区域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金融环境的视角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背景和研究假设
      • 一、区域创新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 二、金融环境对区域创新水平的经济效应的调节作用
    • 第三节 变量设置和数据来源
      • 一、变量设定
      • 二、数据来源
    • 第四节 模型设定
    • 第五节 实证检验
      • 一、检验结果
      • 二、东中西部分析
      • 三、稳健性检验
    •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第十五章 基于新凯恩斯模型的最优需求管理政策研究——不同冲击下的最优财政政策工具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模型
      • 一、居民
      • 二、企业
    • 第三节 模型线性化
      • 一、稳态
      • 二、有效配置
      • 三、价格黏性模型线性化
    • 第四节 最优财政政策
      • 一、最优税收
      • 二、最优政府支出
      • 三、福利损失函数误设
    • 第五节 政府债务
    • 第六节 不完善金融市场
    • 第七节 总结
  • 第十六章 基于新凯恩斯模型的最优需求管理政策研究——最优区域间转移支付规则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模型
      • 一、居民
      • 二、企业
      • 三、政府
      • 四、市场出清
    • 第三节 均衡动态
      • 一、稳态
      • 二、价格、工资弹性时的有效配置
      • 三、价格、工资黏性时的动态均衡
    • 第四节 最优转移支付规则
      • 一、特殊情况
      • 二、一般情况
      • 三、简单规则
    • 第五节 债务援助
    • 第六节 敏感性分析
      • 一、本土偏好
      • 二、消费产出比
      • 三、价格、工资加成冲击
      • 四、冲击持久性、波动方差
      • 五、价格、工资黏性
    • 第七节 总结
  • 第十七章 基于新凯恩斯模型的最优需求管理政策研究——不同风险分担下的最优转移支付规则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基准模型
      • 一、模型
      • 二、模型线性化
      • 三、最优转移支付政策
    • 第三节 产品替代弹性与转移支付
      • 一、完善金融市场的转移支付
      • 二、非完善金融市场的转移支付
    • 第四节 本土偏好与转移支付
    • 第五节 总结
  • 第十八章 基于新凯恩斯模型的最优需求管理政策研究——最优资本管制规则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模型
    • 第三节 最优资本管制规则
      • 一、特殊情况
      • 二、一般情况
    • 第四节 福利分析
      • 一、经济开放度
      • 二、国家间产品替代弹性
    • 第五节 资本管制规则检验
    • 第六节 总结
  • 参考文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