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分九章,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复杂的变化,逐一做出了细致的考证与论述。从四个方面对于这一制度的历史面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宰相权力及其有时受侵夺的实质
-
第三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
-
第二章 两汉的三公(上)——西汉初至成帝绥和改制以前的三公
-
第一节 三公的称呼和特点
-
第二节 三公的职权
-
一、概说
-
二、议政权
-
三、监督百官执行权
-
-
第三节 三公的属官
-
一、长史与司直
-
二、各曹掾史
-
-
-
第三章 两汉的三公(下)——西汉成帝绥和改制以后至东汉末的三公
-
第一节 绥和元年的改制——三公鼎立制度的建立
-
第二节 东汉三公鼎立制度采用、坚持的原因
-
-
第四章 西汉的中朝官与尚书
-
第一节 西汉的中朝官制度
-
一、中朝官的特点
-
二、中朝官的职权与成员
-
三、中朝官制度形成的原因
-
-
第二节 西汉的尚书、领尚书事制度
-
一、尚书
-
二、领尚书事制度
-
-
-
第五章 东汉的尚书
-
第一节 东汉尚书的特点
-
一、汉光武时期尚书的特点
-
二、汉章帝以后尚书制度继续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
三、关于夸大东汉尚书权力史料的辨正
-
四、尚书与三公的关系
-
-
第二节 东汉尚书的组织机构
-
一、东汉尚书机构的扩大
-
二、东汉尚书的组织与职权
-
-
-
第六章 魏晋的三公、尚书
-
第一节 曹魏(附蜀、吴)的三公、尚书
-
一、曹魏三公仍是宰相
-
二、曹魏三公权力向尚书进一步转移及其原因
-
三、蜀、吴之三公(丞相)、尚书
-
-
第二节 两晋的三公、尚书
-
一、曹魏后期促成宰相权力转移的主要原因
-
二、西晋的三公、八公
-
三、西晋的尚书台——宰相机构
-
四、东晋的录尚书事
-
五、东晋尚书台的一个变化
-
-
-
第七章 南北朝的三公、尚书
-
第一节 南朝的三公、尚书
-
一、南朝的三公
-
二、南朝录尚书事权力之削弱
-
三、宋、齐尚书令、仆射的特殊地位
-
四、梁代宰相制度的特点
-
五、南朝的尚书上省、下省
-
-
第二节 北朝的三公、尚书
-
一、北魏的三公和公卿集议制度
-
二、北魏、北齐的尚书省长官是宰相
-
三、北魏、北齐尚书机构的发展变化
-
-
-
第八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门下
-
第一节 “门下”之义和禁中范围的演变
-
一、汉代的“门下”含义和禁中范围
-
二、魏晋南北朝的门下省与禁中范围
-
-
第二节 汉代的侍中寺——门下省的前身
-
一、汉代侍中的发展阶段
-
二、东汉侍中寺的主要职掌
-
-
第三节 两晋的门下省
-
一、三国时期的侍中寺问题
-
二、晋代的门下三省
-
三、晋代门下三省的职权
-
-
第四节 南朝的门下省
-
一、南朝门下省组织机构的变化
-
二、南朝门下省职权的发展变化
-
-
第五节 北朝的门下省
-
一、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北朝门下省
-
二、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的北朝门下省
-
三、北朝的侍中不是宰相
-
-
-
第九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中书
-
第一节 西汉的中书
-
一、西汉中书的特点
-
二、西汉中书的组织机构
-
-
第二节 魏晋的中书省
-
一、曹魏的中书省
-
二、西晋的中书省
-
三、东晋的中书省
-
-
第三节 南朝的中书省
-
一、南朝的中书监、令
-
二、南朝的中书侍郎与西省
-
三、南朝的中书舍人
-
-
第四节 北朝的中书省
-
一、北朝中书省权力不重的原因
-
二、北魏、北齐的中书各官
-
三、中书诏敕与手诏
-
-
- 简短的结论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