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话本小说叙论:文本诠释与历史构建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23922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分为三编:上编“文体源流敷演”、中编“小说专集讲论”、下编“名篇佳作说微”,更为自觉地将文本诠释与话本小说的历史构建联系起来,一方面,在继承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话本小说文本加以全面的考察,以便重建话本小说的坐标体系;另一方面,从文本诠释切入话本小说史的分析,为话本小说的文体特点和发展演变寻求切实的印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审视小说史的新维度,为建立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特色的小说理论提供借鉴。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叙 引
  • 上编 文体源流敷演
    • 入 话
    • 一、话本小说中的“东京”
      • (一)“话说东京汴梁城开封府”:都市特性与话本小说的产生
      • (二)“东京”在话本小说叙事中的时空意义
      • (三)话本小说与文言小说中“东京”描写的异同
      • (四)“东京”与小说中其他城市异同
      • (五)不完整的都市面相
    • 二、话本的“可拟性”与文人性:关于明代文人话本小说的创作形态
      • (一)话本“可拟性”的三个方面
      • (二)文人性的多重表现
    • 三、明代话本小说地域色彩的凸显
      • (一)话本小说家的空间想象
      • (二)作为文学语言的方言
      • (三)超越南北:近代化的一个表征
    • 四、话本小说与文言小说的关系以、:“三言”“二拍”对《夷坚志》的继承与改造为中心
      • (一)《夷坚志》影响“三言”“二拍”概述
      • (二)语言语境
      • (三)叙述方式
      • (四)故事的价值
      • 附论 关于文言小说的新变化
    • 五、话本小说的“韵散结合”:以“三言”署名诗词为中心
      • (一)“三言”诗词的分类与署名诗词的界定
      • (二)署名诗词的呈现方式、特点及艺术功能
      • (三)古代诗词传播中的特殊版本
    • 六、话本小说文本的“互文性”
      • (一)话本小说叙事传统的互文性
      • (二)话本小说与戏曲的互文性
      • (三)话本小说与诗词的互文性
    • 七、话本小说版本问题的特殊性
      • (一)话本小说编刊的特殊性使其版本研究需兼顾表演与文本两个方面的因素
      • (二)话本小说版本数量相对较少,校勘、考证存在一定的局限
      • (三)话本小说在演变与传播过程中的版本变异、改纂和修订
      • 小 结
  • 中编 小说专集讲论
    • 入 话
    • 一、影响或被影响:《青琐高议》《绿窗新话》《醉翁谈录》
      • (一)《青琐高议》和《绿窗新话》
      • (二)《醉翁谈录》的价值
      • (三)从若干文本的演变看上述三部小说集在话本小说史上的地位
    • 二、嘉惠里耳:“三言”的经典品格
      • (一)由《清平山堂话本》与“三言”同题材作品推论冯梦龙对话本小说的选择与加工
      • (二)冯梦龙的经典意识
      • (三)由“三言”所选作品略谈文学经典的接受基础与阐释空间
    • 三、无奇之奇:凌濛初的艺术追求
      • (一)小说“奇”史
      • (二)凌濛初对“奇”的理解与表现
      • (三)“二拍”说“奇”
    • 四、清浊之间:《石点头》中的复杂人性
      • (一)《石点头》成书片议
      • (二)《石点头》中的复杂人性及其小说史意义
    • 五、《西湖二集》:话本小说的地域性标本
      • (一)“西湖小说”产生的文化背景与文学基础
      • (二)《西湖二集》的世俗文化特点
      • (三)周清源的文人气质与批判意识
      • (四)作为小说场景的西湖
    • 六、风土•人情•历史:《豆棚闲话》中的江南文化因子及生成背景
      • (一)解惑豆棚
      • (二)数落苏州
      • (三)唐突西施
  • 下编 名篇佳作说微
    • 入 话
    • 一、话本小说情节艺术的范本——谈《计押番金鳗产祸》
    • 二、情感与道德的张力——谈《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 三、天长地久的信义之交——谈《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 四、为市井细民写心——谈《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 五、平中见奇的为官之旅——谈《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 六、千年怨气一朝伸——谈《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 七、虚拟的历史公共空间——谈《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 八、衣冠暂解人间累——谈《薛录事鱼服证仙》
    • 九、生死两难的屈辱与抉择——谈《蔡瑞虹忍辱报仇》
    • 十、宁知钟爱缘何许——谈《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
    • 十一、心上人——谈《心坚金石传》及其流变
    • 十二、且寻且哭甘酸楚——谈描写王原寻父的三篇话本小说及“万里寻亲型”在清代的流变
    • 十三、从才子佳人到风尘知己——谈《七松园弄假成真》
    • 十四、一队夷齐下首阳——谈《首阳山叔齐变节》
    • 十五、戏梦人生——谈《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
    • 十六、因果报应的柔性化——谈《狭路逢》
    • 十七、“掘藏”的梦想与现实——谈《桂员外途穷忏悔》和《正交情》
  • 参考书目
  • 后 记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