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作为首部研究中国永佃制度的大型专著,采用经济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纵的方面,就其发生、发展和演变、衰亡的全过程,勾画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从横的方面,就其形成途径和不同类型、流行分布和地域特点,永佃权的权利习惯和性质,永佃制下的主佃关系和地租剥削,租权、佃权的市场买卖和地权债权化,以及永佃制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等,作一断面解剖和综合分析。
- 导言
-
第一章 永佃制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
-
一 商品经济发展,佃农独立经营要求的增强
-
二 土地兼并、人口增加、佃农租地困难的加剧
-
三 佃农反抗斗争的加强和封建依附关系的松弛
-
-
第二章 永佃制的发生、发展及兴衰历程
-
一 永佃制的起源和早期形态
-
二 清代前期永佃制的全面形成、加速发展和转趋分解
-
(一)永佃制的全面形成和加速发展
-
(二)永佃制的分解和衰减
-
-
三 太平天国后永佃制的再次兴起和衰微
-
(一)永佃制的再次兴起和部分恢复
-
(二)永佃制的普遍分解和迅速衰退
-
-
四 民国时期永佃制的延续及没落
-
(一)永佃制的延续、变化及其特点
-
(二)永佃制的加速衰微和终结
-
-
-
第三章 永佃制的地区分布及各地的习惯形态
-
一 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
-
二 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
-
三 台湾、西北、内蒙、东北等农业新垦区
-
-
第四章 永佃制的形成途径
-
一 垦荒取得永佃权
-
(一)农业新垦区的垦荒永佃
-
(二)农业老垦区的垦荒永佃
-
-
二 佃农价买永佃权
-
(一)价买荒地荒山垦殖权
-
(二)价买熟田熟地永佃权
-
-
三 押租的功能及其变异和押租永佃的产生
-
(一)押租的功能及其变异
-
(二)某些地区押租永佃的产生
-
-
四 佃农长期耕作、修补农田与永佃权
-
五 自耕农舍弃地权或“卖田留耕”永佃
-
(一)明代和清代前期“卖田留耕”永佃的产生
-
(二)近代时期“卖田留耕”永佃的畸形发展及其习惯
-
-
六 佃农反抗斗争与永佃权
-
-
第五章 永佃制及其衍生形态下的主佃关系和地租剥削
-
一 永佃制下的主佃关系
-
二 永佃制下的地租剥削
-
(一)地租形态、征租方式及其变化
-
(二)高价低租与地租剥削
-
(三)永佃制地租的一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
-
-
三 永佃制衍生形态下的主佃关系和地租剥削
-
(一)佃权的转租、典卖和永佃制的衍生形态
-
(二)衍生形态下的土地收益分割和佃农地租负担
-
-
-
第六章 永佃农的佃权处置权和佃权、租权的市场买卖
-
一 各地永佃农的佃权处置权及其差异
-
二 佃权的买卖习惯和市场价格
-
(一)佃权的顶退、典卖及其习惯
-
(二)佃权的市场价格
-
(三)佃权的买卖、流转与永佃制的存亡
-
-
三 租权买卖习惯及其演变与市场价格
-
(一)租权买卖的一般情况和买卖习惯
-
(二)租权买卖的演变和地权债权化
-
(三)租权的市场价格
-
-
-
第七章 永佃制度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
一 对传统封建租佃制度的冲击与依归
-
二 佃农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改善及不平衡性与多样性
-
三 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
-
四 永佃制对农业资本主义因素产生的促进与制约
-
(一)永佃制与经济作物种植及农业商品性生产
-
(二)永佃农与雇佣劳动的使用和雇工经营
-
(三)永佃农农业商品生产和雇工经营的历史小结
-
-
- 主要征引文献[1]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0304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