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06282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台灣第一本從日常生活切入,對看不穿、摸不透的心理防衛機制+成癮所書寫的專書。

內容簡介:
吃不停,不是放鬆;買不停,不是犒賞。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壓抑」(情緒)+「合理化」(心態)+「成癮」(行為)。

心理防衛看似保護自己,
但,其實是傷人傷己的惡性循環。

◎特別企劃:15種常見的心理防衛機制解析。


工作太累,買些名牌包犒賞自己,哪裡不行?
深夜裡一直吃高熱量食物,只是放鬆,不是嗎?
在公司被主管罵,回家就斥責小孩,我是在教小孩,有錯嗎?
……

但這些都是「心理防衛機制」,
看似保護自己,
但其實是逃避、傷害與惡性循環。

台灣第一本以最生活化的日常例子,剖析心理防衛+成癮的專書。

「心理防衛」是內在運作,「成癮」是外在行為;
兩者常相伴相生,讓彼此狀況更為惡化。

◆吃不停,你以為那是放鬆;買不停,你覺得那是犒賞。
→以食物及購物「壓抑」情緒,並「合理化」「成癮」行為。

◆在公司被主管修理,回家就怒罵小孩不寫功課?
→「轉移」憤怒給家中弱勢的替罪羔羊,例如孩子或太太。

◆太太總頭疼,且哀求,先生只好做所有家事。
→以「退化」行為獲取關愛,但卻是困住彼此關係的牢籠。

◆「別人的老公就是比較貼心。」
→「理想化」他人,自貶、看輕自己與另一半。

◆突然被裁員了,你拒絕承認。
→「否認」事實,捍衛自尊。

心理防衛機制由佛洛伊德所提出,而培芸心理師認為心理防衛機制是:不成熟的生存策略,也就是:用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
常見的有轉移、壓抑、合理化、投射、抵消、退化……以及暴食、瘋狂購物、破壞力強大的酒精和無法秒離開臉書等社交媒體的各式「成癮」。

這世上,從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毫無問題,沒有一絲一毫創傷。
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面對創傷,而不是將創傷轉移、偷渡給他人,甚至讓那創傷不斷侵蝕你,讓你無法從自我否定及沉淪裡脫身。在每次情緒風暴來時,請試著先覺察,而不是先祭出心理防衛機制來保護自己,因為這份保護,是反噬,是傷人傷己,是惡性循環;當你能溫柔輕撫創傷,生命也將遞上一個更真實與完整的你。

本書特色:
◎台灣第一本從日常生活切入,對看不穿、摸不透的心理防衛機制+成癮所書寫的專書。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楊聰財(身心診所院長、醫學博士)撰推薦序
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謝震武(知名節目主持人);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共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洪培芸心理師的大作《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把精神分析治療理論中的重要觀點,用深入淺出及生活化的方式,讓普羅大眾都能明白理解。閱讀這本書,能幫助你提升自我覺察;在充分自覺下,做出改變,而與真正的幸福更靠近一些。」──節錄自推薦序〈那些停不下來、擺脫不了的強迫行為,原來都是心理防衛機制在作祟!〉

◎楊聰財(身心診所院長、醫學博士):「誠如作者洪培芸心理師所述……她期許讀者們都能看穿不成熟的生存策略,是如何束縛、左右,甚至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以及所有人的一生。」──節錄自推薦序〈明白心理防衛機制,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培芸心理師:「沒有人真心想要搞砸自己的人生──還記得本書最初對於心理防衛的定義嗎?它是一種不成熟的生存策略,也就是「用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藉此避免在漫長人生的不同階段、各個面向裡,可能會有的焦慮、衝突及痛苦……等情緒。
為了降低這些不舒適,為了維持自我功能得以正常運作,所以透過各種心理防衛機制,來減緩負面情緒的衝擊。所以,當我們能夠在負面情緒出現時,時刻保持覺察,並且作為警訊,就能即早提醒及教育自己,接下來可以走的保護自己途徑,哪些路徑可行,哪些路徑將會是通往地獄。
尤其,心理防衛機制琳瑯滿目、五花八門,有些心理防衛相對中性,甚至看似正向(例如昇華),適度使用,甚至還能貢獻社會。至少,能夠協助你不至於在壓力最高張、情緒最痛苦時被壓垮,度過身心難熬的時間。
可想而知,沒有人真心想要搞砸自己的人生。沒有人是在徹底明瞭心理防衛機制及成癮行為的前提下,卻選擇了要繼續使用,只為了重創自已及別人的一生。」──節錄自結語〈突破心理防衛,不被成癮行為駕馭,我們都能恰到好處地保護自己,更活出強大的生命力〉
  • 封面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那些停不下來、擺脫不了的強迫行為,原來都是心理防衛機制在作祟!
  • 【推薦序】明白心理防衛機制,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 【前言】我們是否都用了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
  • Chapter 1 我們最常使用,傷人也傷己的心理防衛+成癮行為
    • 轉移
    • 壓抑與合理化
    • 轉移與投射
    • 合理化
    • 抵消
    • 退化
    • 反向作用
    • 控制
    • 抽離與認同
  • Chapter 2 那些逃避的心理防衛+成癮行為,讓我們自我懷疑與否定
    • 扭曲
    • 理想化
    • 認同
    • 理智化
    • 合理化
    • 投射與理想化
    • 否認、投射與反向作用
    • 理想化與否認
    • 昇華與合理化
  • Chapter 3 勇於直面生命中的痛苦,放下心理防衛+成癮行為
    • 被心理防衛機制駕馭的人,都是源自於生存焦慮,且力不從心的人
    • 心理防衛機制總有登場時,「凡事不過分」就是適可而止,不致成癮
    • 逃避不可恥,但真的沒用,因為終究不能逃離一輩子
    • 直球對決,不是處理心理防衛的好方式:反對是在替被反對者加持
    • 關於成癮:我們都該重新認識生理機制和危險因子
    • 若無法戒斷成癮行為,並不全然是意志力不夠堅定:解除成癮行為與渴望的掛鉤
    • 成功背後的巨大孤寂與空虛,讓人物質成癮,踏上不歸路
    • 越是抗拒與壓抑,越是強化心理防衛,你需要信任生命,尤其是深度地相信自己
    • 學習「覺知」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警覺」危險,馬上祭出心理防衛機制
    • 學習觀察自己何時會使用心理防衛,甚至有成癮行為,才能逐步跳脫惡性循環
    • 承認、接納及處理自己的陰暗面,緩緩卸下心理防衛
  • 【結語】突破心理防衛,不被成癮行為駕馭,我們都能恰到好處地保護自己,更活出強大的生命力
  • 【特別企劃】15種常見的心理防衛機制解析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