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06276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第一本「拆解憤怒」的心理專書,獨創「憤怒分析表」,每章末並附「思考與表達」練習,幫助你善用憤怒,重整人生。
內容簡介:

為了被看見,你真的很努力了,憤怒正是你努力的方式……
憤怒的人,都是受傷的人。
【第一本「拆解憤怒」的心理專書】

憤怒暴露了一個人內心的「地雷」,
藉著憤怒,我們靠近它、修復它──
處理憤怒,就是深度清理我們的「內在戰場」。

◆◆◆

怒火是淚水,是一個人潰堤的委屈、恐懼、挫敗、自責……
它正無助地對你說:「請你看看我!」

◆◆◆

「都是他的錯!」「他竟然不聽我的!」「他怎麼能不愛我!」……我們生氣時,幾乎是反射性地冒出這些念頭。你可知這就是理解憤怒的關鍵?

「都是他的錯!」(所以他應該改。)→但其實這是「你認為」。為什麼他必須遵照你的規矩呢?
「他竟然不聽我的!」(不把我放在眼裡。)→你比較厲害嗎?人家為何非得以你的意見為主?
「他怎麼能不愛我!」(我付出了那麼多。)→你的付出,對方一定要回報嗎?

事實上,這些是長久以來貼在我們內心深處、難以察覺的「標籤」。不但驅使我們直覺式評價他人、要求他人,更以此苛責自己,不符合期待的,一律嫌棄。由於害怕弱點一旦被發現,會被討厭,我們極力掩藏。因此,叢非從心理師說:

「憤怒是一個人看起來最強大的時候,但也是一個人最不設防、最脆弱的時候。」

然而,剝開憤怒的外衣,那是一個人遍體鱗傷之下的深深渴望,與最在乎的真相。透過家庭、親子、職場等眾多案例拆解,我們層層向內探索,能讓堵塞的愛流動起來,使憤怒轉化為關係改善的良性動力。
看見、理解,而後轉化──當你對自己真正接納,便是擁有了情緒自由的寶藏。

本書特色:
◎獨創「憤怒分析表」,每章末並附「思考與表達」練習,幫助你善用憤怒,重整人生。
◎你問:「道理我都懂,為何我還是會憤怒?」因為,最根源是要回到自己身上,自己滿足自己,就從練習這四件事開始:
1.你需要別人認同你,但你認同自己嗎?2.你需要別人體諒你,但你體諒自己嗎?3.你需要別人尊重你,但你尊重自己嗎?4.你需要別人保護你,但你懂得保護自己嗎?
◎本書剝開憤怒外衣,按部就班、層層辨析,帶著讀者向「內」深究六大關鍵「心結」,將你對他人的憤怒、他人對你的憤怒及你對自己的憤怒,轉化成為促進自我愛護、關係改善的良性動力。
◎透過本書:在親密關係中,幫助你和你愛的人,重新理解彼此。在職場上,引導你找出衝突的導火線,不再壓抑憤怒,更健康地與同事相處。在生活中,不做情緒的奴隸,拿回自我意志的主導權。
◎叢非從心理師以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貫穿整本書:憤怒不只是表面的生氣而已,其實還夾帶著許多更重要的「目的」──掩飾內在的脆弱,維持彼此的界限,表達由衷的渴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將能慢慢聽懂憤怒想要告訴你的訊息,讓你內在想被聽見、想被滿足的部分,能夠被溫柔地接住,打造更自在的關係與生活。(摘自本書推薦序/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心理師聯合推薦:
◎【專文推薦】胡展誥(諮商心理師/《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作者)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讀者好評:
◎透過這本書以及「憤怒分析表」,讓我能回到過去,療癒那個軟弱的自己。也讓我找到了總是感覺孤獨、沒有安全感的原因。
◎當我們面對來自他人的憤怒時,很多時候的第一反應是「他為什麼要這麼生氣啊?」或者「這有什麼好生氣的呢?」讀了叢非從老師這本《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就會發現,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的關注點不同。我以為的「這件事不值得」,其實對方憤怒的並不是「這件事」。
憤怒可以讓我們更加瞭解自己的需求。憤怒本身不是目的,之所以會憤怒,是我們渴望被理解,希望彼此一起解決問題,或者只是想保護自己。當我說「你什麼都不願意和我說」,其實我是在表達「很多事情我想要分擔一些」。
真心推薦與「憤怒」糾葛的人讀這本書。理解了憤怒,也更能夠好好地理解他人、理解自己。
◎憤怒原來是我們對他人的愛。
讀完《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這本書,我最深的一個感受是:原來我的憤怒,就是我的無助、我的脆弱、我的委屈、我的期待落空……
憤怒的背後,藏著我們不能立刻察覺的許多情緒,而這些情緒,全部指向一個地方:愛的表達。
我對父母說:「能不能不要管我了,你們很煩。」其實我想說:「很多事我可以自己來,因為我知道你們會一直在我身邊。」我對伴侶說:「你能不能幫我做做家務?你怎麼一回家就不動了。你怎麼這麼懶?」其實我想說:「我好累,我需要你,我想和你一起分擔。」……
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憤怒」過的人,尤其是正被親密關係困擾的人,因為憤怒的另一個名字,是我對他人的愛。
  • 封面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憤怒」是通往內心深處的幽徑
  • 【前言】憤怒背後的六個「理所當然感」
  • 1評判:你是錯的,所以你應該改
    • 憤怒中的評判 你是什麼樣的人,我說了算
    • 憤怒要解釋 你不解釋,別人真的不知道你在生什麼氣
    • 化解評判 學習運用「具體化表達」
    • 憤怒時的否定 當我憤怒,你就是錯的
    • 全面否定 你怎麼什麼地方都不好
    • 憤怒中的規則 我的規則,即是真理
    • 協調差異 以接納與尊重,處理差異
  • 2期待:我比你厲害,你應該聽我的
    • 憤怒是期待過高 怎麼判斷一個人的期待是否過高?
    • 憤怒背後的嫌棄 表達「期待」,而非表達否定
    • 憤怒中的愉悅感 嫌棄你的時候,我就有了價值感
    • 憤怒是一種「忽視」 你只有滿足我的條件,我才愛你
    • 做出區分 有時候,你比問題更重要
    • 憤怒中的審判 憤怒帶來極大的愉悅感
    • 走出偏執 接納自己的平凡
  • 3自我要求:因為我不能這麼做,所以你也不能這麼做
    • 憤怒是因為太累了 解決憤怒,就是解決自己的累
    • 自我要求 我怎麼要求你,就是在怎麼要求自己
    • 自我要求高的四個特點 你是自我要求高的人嗎?
    • 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六十分的自己,就是足夠好的自己
    • 為了迴避「陰影人格」 我不喜歡你,正如我不喜歡我自己
    • 與自己和解 比起變好,「輕鬆、快樂」也很重要
    • 重新定義你自己 打破內在規則
  • 4情感連結:因為我不開心,你也要像我一樣不開心
    • 憤怒是一種「嫉妒」 你的愉悅度,不能超越我
    • 憤怒是一種「偽裝」 憤怒看起來強大,背後是受傷的自己
    • 憤怒是一種「傳遞」 我想讓你感受我的脆弱
    • 讓對方難受的好處 感受一致,才能親密
    • 誰惹你生氣,你就向誰學習 練習放過自己
    • 難受是故意的 負面情緒是對父母的忠誠
  • 5恐懼:因為我很擔心,所以我不能那麼做
    • 憤怒是一種「理性」 越理性,越易怒
    • 憤怒是一種「恐懼」 我理性,因為我害怕失控
    • 憤怒是一種「保護」 我希望你改變,以保護我,或者保護你
    • 轉化憤怒 發現錯誤,破除死亡邏輯的恐懼
    • 相信你的「自然能力」 你就不會恐懼、不會累
    • 憤怒是一種「創傷」 小時候的恐懼,一直遺留到現在
  • 6愛:因為我愛你,所以你也要愛我
    • 憤怒是一種「需要」 我很可憐,需要被愛
    • 雖然你想要,但他為什麼得滿足你? 沒有理所當然的關係
    • 憤怒是一種「付出」 「我為你雪中送炭,你願我家破人亡」的悲哀
    • 愛自己的第一步 停止刻意付出
    • 父母欠我的,你要還給我 過去的匱乏,現在索討
    • 終極答案是「愛自己」 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
  • 【附錄】「憤怒分析表」及使用指南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