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菁英媽媽想上班:美國頂尖名校女性重返職場的特權與矛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57302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名校畢業、事業有成的女性,為何選擇辭職回家帶小孩?
當她們想要重返職場時,是否可以回到當年的頂尖工作?
▌上流階級的矛盾
將女兒培養到就讀常春藤名校
最後她還是重蹈相同的艱難路
——犧牲自己的職涯,當個支持子女與丈夫的家庭主婦
本書描寫的是中上階級女性在家庭與工作間拉扯的故事,她們畢業自哈佛、史丹佛、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頂尖名校,在一流公司擔任醫師、律師、會計師、高階主管、科學家。
她們的人生直到辭職前都是勝利組:不是已經衝破玻璃天花板,就是快衝過去了,像她們這樣事業有成、具備優勢的女性,理當走上一流母校為她們規劃好的路,成為所在領域的領導者。
她們和同樣畢業名校的菁英男性結婚,在生小孩之前,她們和丈夫平起平坐,有著類似的學經歷與工作成就。

從沒想過當全職媽媽!
但是,第一個孩子出生了、第二、第三個孩子出生了,從未想過擔任全職媽媽的她們,卻因為菁英工作毫無彈性的高壓與高工時,讓她們不得不中斷前程似錦的職業生涯,轉而成為家庭主婦,並且扛起一切家務,確保丈夫和孩子可以在職場上或學校裡達到最佳成就。

後悔離職嗎?
本書作者為兩位社會學家,他們多年前研究菁英女性為何離開職場,經過了十年,再次追蹤研究同一批人,詢問這群菁英媽媽放棄工作返家相夫教子,真的是她們想要的嗎?當初毅然放棄大好前途,如今回頭來看是否值得呢?是否感到後悔?

二度就業,回得到高端工作嗎?
當孩子長大、空巢期逐步到來時,這群曾在職場呼風喚雨的女性,幾乎每個人都想重返職場時,但她們是否能回到當年的頂尖職位?她們會如何展開第二職涯?


本書記錄了菁英女性重返職場的心路歷程,也說明了很多選擇的兩難。聽她們的故事,我們將看見菁英媽媽面對家庭與工作的特權、矛盾與挫折,以及中上階層的階級複製策略,如何讓媽媽犧牲前途也讓爸爸累昏頭,而且也不一定對孩子最好。

【佳句摘錄】
●生小孩之前,我們倆都在上班,生活似乎沒有那麼複雜。我們分得很公平。但是當我不再上班之後,大部分的家庭責任自然都轉移到我身上。他的工作是上班,而我的工作就是賺錢以外的所有事情。

●富裕家庭往往有一位負責養家的過勞父親,和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留在家中照顧小孩課業與社會發展的全職母親。

●儘管她們擁有人力、社會和文化資本,也無法讓職涯延續下去,只能看著丈夫的職業生涯在父權體制支持之下圓滿達成,但自己的未來卻是黯淡無光。

●女性對子女未來生涯發展的投入日益增加,卻讓她們自己的生涯付出沉重的代價。

●高成就女性的性別利益違背了她們的階級利益,因為她們所處的階級認為全職照顧是家庭之內階級傳承非常重要的手段。女性應該在背後支持丈夫的工作,並且當個主動積極的母親處理一些迫在眉梢的事務,確保家人可以在經濟不穩定與地位岌岌可危的年代保有地位。

●毫無證據表明家庭主婦的努力使她們的孩子比職業婦女的孩子更有優勢。事實上,如果要論及兩者的差異,證據顯示更有利於職業婦女。

【各界讚譽】
菁英媽媽辭職回家照顧小孩之後,要如何重返職場?這本精彩具可讀性的作品,做了一場罕見的追蹤研究。這些女性的經驗顯示,缺乏彈性的工作場所讓女性必須透過再造來重返職場。本書針對現今性別權力做了一場發人深省且迷人的分析。——Annette Lareau|《不平等的童年》(Unequal Childhoods)作者
她們應該跟男同事領一樣的高薪、領導一樣的公司及律師事務所,但她們卻沒有。書中呈現的是女性管漏現象發生的地點與方式,同時點出特權強化現有權力結構的矛盾。——Anne-Marie Slaughter|新美國(New America)執行長
本書不賣弄專業術語,可讀性高,呈現女性的選擇遠非自由選擇,而是受到長工時、高階工作中缺乏彈性所限。——Hiedi Hartmann|女性政策研究院(Institute for Women’s Policy Research)院長兼執行長
這本書充滿著同情心和敏銳性。詳實記錄職業婦女與家庭責任搏鬥時面臨的兩難困境。——Sharon Sassler|《同居國度》(Cohabitation Nation)作者
生動剖析職業婦女為了母職而使得職涯中斷的過程與結果。——《性別與社會》(Gender and Society)
充滿著豐富的細節與鉅細靡遺的分析,清楚說明接受訪問的特權女性在社會階級上的變化。——《美國社會學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書封
  • 作者與譯者簡介
  • 各界讚譽
  • 譯序/要不要回去上班?菁英媽媽重返職場的成功與失落
  • 謝詞
  • 導論
    • 注意空白
    • 履歷的空白與研究的空白
    • 回到未來
    • 為什麼重要?
    • 領導階層的差距
    • 崎嶇的同工同酬之路
    • 修正媒體敘事
    • 研究概述
    • 先看看研究發現
    • 特權者的矛盾
    • 問題與答案
  • 第一章/前程似錦
    • 個案
    • 摘下天上的星星
    • 女性辭職的真正原因?
    • 母職障礙
    • 選擇的落差
    • 證據說話
    • 展望未來:夢想遙不可及?
    • 凋零的夢?
  • 第二章/家務特權的警笛聲
    • 走向家務特權
    • 為了這個家好:培養家庭財富
    • 發現家務特權之樂
    • 特權的誘惑?
  • 第三章/家庭優先:慢慢回歸職場
    • 一次只用單腳跳
    • 保持熟悉
    • 擁抱零工經濟
    • 「職場很煩!」
    • 隱藏的通道
    • 變動的時間
    • 唯有家庭優先
    • 下一步?
  • 第四章/職業生涯重啟:內心的召喚
    • 找到回歸職場的方式
    • (再次)選擇重返職場
    • 像鴨子划水
    • 對的時機
    • 「再拚一次」:尋找意義
    • 薪水是重點
    • 重啟迢迢路
    • 再一次重新「來過」
  • 第五章/追尋與再造
    • 重啟的輕鬆與混亂
    • 重新進入職場的策略
    • 被迫選擇還是特權選擇?
  • 第六章/整體圖像
    • 生命軌跡的再分隔及女性化
    • 外在回報
    • 零工經濟
    • 工作滿意度
    • 好的和不那麼好的
    • 記住巢穴——空的嗎?
    • 揮之不去的憂慮
    • 如果?選擇退出職場的差距和領導力的喪失
    • 幸福的結局?
  • 第七章/特權的矛盾與展望未來
    •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 似曾相識
    • 新見解
    • 特權的矛盾
    • 被迫選擇還是有特權的選擇?
    • 重啟計畫
    • 選擇退出、選擇重返與性別不平等
    • 超越特權的矛盾
    • 創造對家庭友善的工作場所:駕馭工作時間
    • 終結職業內部和職業之間的性別歧視
    • 鼓勵男性共同養育子女
    • 體制變革
    • 我也是?
  • 附錄/研究方法
  • 注釋
  • 參考文獻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