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醫病大和解: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之教育手冊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09528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重建醫病和諧‧100%同理溝通
在台灣,平均每天有一名醫師被告
醫療糾紛每三年增加一倍
西醫執業生涯中遇到醫糾的機率甚至高達44%!
究竟是病人多「奧客」?還是「傲醫」難溝通?

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醫糾暴力與官司
台灣醫療促進溝通、衝突管理專家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聯手編纂
國內第一本以全案例解析醫療糾紛、尋求根本解決之道的專書
蒐錄全球知名案件,客觀剖析事發、處理、結果之真實面目
為醫療環境找出一條安心、安全的路

本書匯集心理學大師、爭議調解專家、法學談判權威專業與受難家屬經驗法則
終結誤解和暴力!一起走出醫療糾紛的迷宮、重建醫病信賴關係

‧20種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12堂必修溝通關懷認知技巧
‧45件醫療爭議案例調解訴訟分析


◆讓「溝通」改變「對立」‧以「關懷」取代「官司」
除了醫治疾病,醫病之間的「關係」更需要被療癒
當醫療糾紛發生時,要做的是冷靜、同理、思考、溝通
從關懷思維出發的溝通,才能創造醫病和諧

‧為什麼病人家屬會發飆?
‧ 這件事是「誤解」還是「誤診」?
‧ 怎麼表達遺憾(抱歉)、何時說及如何道歉才是合宜?
‧ 家屬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如何做到有效的溝通?
‧ 如何恢復醫病信賴,達成共識?
‧ 病人是無助的「人球」還是「奧客」?
‧ 真正「來鬧事的人」如何處理?
‧ 委由律師處理訴訟比較好嗎?

以訴訟解決醫病衝突,絕非最理想的方式
和平解決醫療紛爭,醫病才能協力對抗病魔


◆醫護有解 ! 病患有靠 !
本書以實案教學,提供各類醫糾調解模式
讓每一場爭議都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
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

‧醫病關係邁向和諧 3 步驟分析
1. 傾聽.同理.關懷
2. 溝通.說明.對應
3. 共識.執行.追蹤

‧爭議解決 4 大策略解說
1. 溝通防範
2. 私下和解
3. 法律訴訟
4. 替代調解ADR

‧醫療爭議調解模式 6 類型探討
1.【意外風險】腦動脈瘤手術失敗、車禍開顱成植物人、物理治療意外傷害
2.【醫療疏失】低估車禍傷害、給錯藥方、打錯點滴、乳癌誤診、麻醉失誤、誤關警告器…
3.【溝通不足】不准假硬要外出、覺得被耍的病人、醫檢觸碰私密部位
4.【情緒效應】天邊孝子症候群、愛妻大腸癌逝、喪子痛求賠償、醫師受創憂鬱…
5.【突發暴力】醉漢暴砸護理師、吸毒女動手毆打、失智老人攻擊…
6.【灰色爭議】女童心臟術後出血、孕婦死胎事件、性騷擾疑案、醫師控告醫師


‧醫病關係6大警報與因應
1. 預防→提前準備,以應萬變
醫療前清楚說明措施與風險,但醫方仍應積極預防和因應病方因認知落差和人本情緒,若無法接受最後發生之不幸醫療結果,可能會有怨懟、求償、控訴之行為。

2. 除雷→提高敏度,佈署支援
醫療過程中要覺察病方的想法和歧異點,隨時說明溝通,減少爭議。另對於危險人物就醫要有高度警覺,必要時以警力支援,如醉漢、失智、吸毒、精神異常者。

3. 降溫→傾聽宣洩,情緒引導
爭議初期未處理妥善,包括醫療疏失、溝通不足、態度不佳、認知落差等都會造成病患和家屬憤怒不滿,應善用傾聽、同理、關懷、溝通、道歉和情緒輔導等技巧。

4. 分析→同理對方,掌握關鍵
急著下定論或想草草結案,未能真正分析了解病方的關切點和需求,會被認為欠缺誠意,想推託責任,造成敵意和對立產生,後續更難以達成共識。

5. 填補→誠懇認錯,合理賠償
因為醫療疏失或溝通關懷不足,未能給予病方應有的照護和權益,甚至造成病方的傷害,應誠懇認錯、道歉、溝通及研議補償方案;但也要避免病方予取予求。

6. 復原→感謝抱怨,修復和諧
態度和說話口氣,在忙碌工作中是最容易疏忽的細節,往往會造成醫病之間看不到的裂痕,
當病患提出抱怨時要立即警覺和改正,趁問題還小儘早彌補即將破裂的關係,當雙方關係不幸嚴重破裂時,修復彼此的關係。
  • 閱讀指南
  • 推薦序1
  • 推薦序2
  • 推薦序3
  • 推薦序4
  • 推薦序5
  • 緣起
  • Part 1 事前預防教育,贏在第一線。
  • 第一章 溝通要從關懷出發
    • 一、醫改曙光—關懷救濟法條正式實施
      • 1病人無助、醫護過勞的醫療窘境
      • 2醫院設立「關懷小組」的意義
      • 3為何需要「第3方中立人士」
    • 二、突破醫糾亂象,正確的學習才有力量
      • 1訓練「溝通關懷」能力的好處
      • 2關懷小組人力支援系統
    • 三、內化態度、鍛鍊技巧、靈活應變
      • 1異中求同,促進和諧
      • 2別讓情緒怪獸吃掉彼此的信賴
      • 3學習傾聽技巧──語言與非語言的接收
      • 4學習覺察技巧──I P I爭議點分析處理模式
      • 5促進溝通技巧──友善、接納、引導聚焦
      • 6執行運用──學習自我溝通關懷,與助人並行
  • 第二章 抱持永遠關懷的心,就會改變結果
    • 一、是奧客難搞,還是傲醫難喬?
      • Case Study 藥,不藥?有關係──急診室服務中斷的衝突事件
      • Case Study 當醫師還狀況外?──中國代訓醫師遭暴力毆打
      • Case Study 承諾跳票──說好的「特殊分藥」呢?
    • 二、遇到「難處理」的病人,該如何思考
      • 1有些危急情況,不能只靠法律保護
      • 2違法事後懲議,醉漢、毒蟲醫院得先挺住
    • 三、分清楚真奧客與假奧客
      • 1為情抓狂、為錢鬧場?釐清病人真正來意
      • 2哪些人要採取「約束保護」
    • 四、當醫事人員遇到醫療暴力時
      • 1刑事、民事程序對醫護人員的保護
      • 2醫院的防範措施與再教育
    • 五、病人投訴抱怨的原因
      • 1框出具體事件
      • 2找尋責怪對象
      • 3提出申訴討公道
    • 六、聽懂O S,病人與家屬真正要的是什麼
      • 1政策偏差、民眾權益兩頭燒
      • 2杏林春還暖嗎?曾經醫師像神,護士是天使
      • Case Study 遠醫不如近親──病情細節,親友比醫師更知道
    • 七、你不懂我的明白!認知框架分歧導致敵對衝突
      • 1行話,是外行人的屏障
      • 2解讀他人,要先備妥同理心
    • 八、會投訴的病人,真的都不懷好意嗎?
  • Part 2 溝通關懷技能,台灣與國際應用現況
  • 第三章 同理心,拯救醫病惡化的良方
    • 一、台灣健保制度出了什麼問題
      • 1就醫制度,讓傷病塞爆大醫院
      • 2醫院成本高,縮編人力品質變調
    • 二、當前醫療環境的最大困難
      • 1醫護人員心力交瘁
      • 2暴力、官司告不停
    • 三、溝通關懷3大基本理念
      • 1衝突管理──自我內心與人際間的和諧
      • 2敘事著手──當事者為中心的聆聽與改寫
      • 3永遠關懷──從發心、過程持續到結果之後
    • 四、關懷的8大核心元素
      • 1 瞭解──知己知彼,多方體察
      • 2 調整──檢視自己因應的步調
      • 3 耐心──給對方時間與餘地
      • 4 真誠──如實對待對方,如實看待自己
      • 5 信任──容許錯誤,適時放手
      • 6 謙卑──歸零,每個案件都是嶄新的開始
      • 7 希望──建設當下,成為未來進展的基石
      • 8 勇氣──前進未知的行動力
    • 五、關懷任務的完整結構──關切、支援與改進
      • 1完整關懷3個進階
      • 2相對失落時,請自我關懷成長
      • 3是關懷,還是騷擾?只在一念之差
    • 六、同情心、同理心的區別
      • 1同理立場,而非同意觀點
      • 2什麼是同理心?如何做到「感同身受」
    • 七、從醫療看信任的多面體
      • 1信任的兩重性──一般性、各別性
      • 2信任的兩面性──雙方角度各自評定
      • 3信任的兩質性──主動性、被動性
    • 八、受不了你的酷!專業傲慢是醫病關係的殺手
    • 九、醫方的逃避心態與後遺症
      • 1恐懼與逃避,醫師也有人性弱點
      • 2放任本能將擴大衝突
    • 十、美國醫療爭議調解之相關研究
      • 1第3方調解之利弊
      • 2調解成功率,醫師出席面對是關鍵
      • 3不就為了錢?當律師充滿偏見時
  • 第四章 尋找雙贏之路,美英日醫糾處理典範與弊病
    • 一、美國醫糾事故案例──珍珠計劃與溝通解決模式
      • Case Study 誤關警告系統──史丹佛許瓦若太太與兒子的故事
      • Case Study 醫療誤診疏失──乳癌婦女延誤治療造成育兒遺憾
    • 二、英國醫糾事故案例──取勝於「態度+醫術」的完整專業
      • Case Study 醫療專業考驗──凱倫楊幼女南西轉院獲治經驗
    • 三、日本醫糾事故案例──對立模式中的專業傲慢問題
      • Case Study 未察覺的致命內傷──佐佐木太太兒子車禍事件
  • 第五章 非訴訟調解方案A D R,未來台灣新趨勢
    • 一、醫療紛爭常見處理方式──交涉、調解(處)、訴訟
    • 二、醫病之間3種難解心結──獨大、對立、偏見
      • 現象1. 寫實電視劇──從日劇《太陽不西沉》看傳統醫糾處理方式
      • 現象2. 臉書貼文──醫師怨氣中值得深思的觀點
      • 現象3. 社會偏見──根深蒂固的標籤與刻版印象
    • 三、非理想互動,4種失去信任的傳統缺失
      • 1誘導式和解──只求調解成果績效
      • 2醫學檢討教訓──關門教子或逐出師門
      • 3素養不足的律師──挑毛病、找漏洞、拿錢擺平
      • 4和解簽約陷阱多──套牢懵懂無助的病方
    • 四、經驗累積摸索有成的本土案例
      • Case Study 有心就有力──未受專業訓練仍成功調解之案例
      • Case Study 真誠揭露──手術殘留紗布在體內的重大疏失
    • 五、醫策會與衛生局政策推動輔導
      • 1 對院內員工之關懷
      • 2 對病方的溝通關懷
    • 六、從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看關懷小組的設置
      • 1 關懷小組設置目標──讓醫病成為夥伴關係
      • 2 多元專業團隊組成──提供全方位的關懷服務
      • 3 持續性互動功能──追求零代溝的永恆真誠
      • 4 關懷的主要對象—病人和醫方都可能是受害者
    • 七、檢討修正台灣醫糾調解之專業證照及培訓不足
      • 1 多元調解模式各取其長
      • 2 醫院溝通調解尚未落實
      • 3 掌握溝通關懷最佳切入時機
      • 4 引進台灣4年多之調解經驗與展望
      • 5 實踐溝通關懷的迫切性與建議
  • Part 3 糾紛處理目標,誠意和談非誘導和解
  • 第六章 狀況出現!及早熟悉溝通關懷實務運作
    • 一、當收到「 客訴意見單」的第一時間
      • 1一被抱怨,就抓狂失落嗎?傾聽自己的心聲
      • 2學會調整情緒再出發
    • 二、醫療客訴實際案例分析探討
      • Case Study 放不下的自責──難以接受酗酒獨子肝癌病逝
      • Case Study 院內爭議──制度問題醫事同仁心結難解
      • Case Study 醫療理賠問題──保險病人對病歷記載之爭議
      • Case Study 自保性提告──防禦心作祟,導致無妄之災
      • Case Study 贏在先覺──早期嫌隙察覺,防範衝突於未然
      • Case Study 先救人再論責──積極關懷,幫信任感「打預防針」
      • Case Study 逃避卸責──錯失最佳溝通時機,犧牲同仁背黑鍋
      • Case Study 急而不得──我掛的是急診啊!為什麼這麼慢
      • Case Study 恐懼呼求──能不能「一針見血」,不要讓我挨第2針
      • Case Study 好心給雷親?──熱心請病人來領藥,卻惹來客訴
      • Case Study 給錯藥烏龍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Part 4實戰現場演練,黑暗過後就是黎明
  • 第七章 知名醫糾案例溝通關懷應用手法
    • 一、醫方處理糾紛時,常見的思考模式
      • 1.推卸──先挑對方毛病,深信是對方的錯,不是自己的問題。
      • 2.隱瞞──不想讓對方知道很多。
      • 3.漠視──希望對方吵吵就算了。
      • 4.敷衍──不要再來吵就好,趕緊結案。
      • 5.防告──如何處理都沒關係,只要對方不要告就好。
      • 6.應付──一旦結案,就不想再回頭檢視分析和討論。
      • 7.逃避──希望對方不會再來要求什麼。
      • 8.對立──提起訴訟就是開戰,一切免談,不需再理會,法院見。
      • 9.冷漠──鬧到媒體眾所皆知的案件,就與提告一樣,依法行事。
    • 二、糾紛交涉過程5種行為模式
      • 1 逃避
      • 2 服從
      • 3 對決
      • 4 妥協
      • 5 合作
    • 三、案例分析解說──6大醫糾類型問題處理對策
      • 1 預防—發生難以接受的後果
      • Case Study 風險認知差異──少婦腦動脈瘤開刀死亡
      • Case Study 無法接受事實──愛妻大腸癌過世崩潰失控
      • Case Study 抗議性求償──女童心臟開刀術後大出血
      • Case Study 陰錯陽差──覺得被耍、被甩的病人
      • 2 除雷──覺察力不足疏於防範
      • Case Study 警戒不足──急診醉漢砸傷護理師案件
      • Case Study 失控鬧事──吸毒女毆打護理師和保全
      • Case Study 意識障礙──失智老人躁動攻擊護理師
      • Case Study 延誤手術爭議──車禍開顱後淪為植物人
      • Case Study 人情與規定──情理法三角天秤,大聲不代表暴力
      • 3 降溫──初期處理不妥擴大事態
      • Case Study 大體處理草率──孕婦臨盆前死胎意外
      • Case Study 舉止不慎──放射師不慎觸碰病人私部位
      • Case Study 曖昧診察──泌尿科檢查惹上性騷擾控訴
      • Case Study 立場差異──醫師控告同業醫療疏失
      • 4 分析──未能深入瞭解而節外生枝
      • Case Study 表面醫療──物理治療意外受傷與後遺症
      • Case Study 阿沙力風險──醫方誠意過高陷入劣勢
      • Case Study 天邊孝子──您哪位?加州女兒症候群
      • Case Study 失去底限──無原則處理導致節節敗退
      • 5 填補──溝通關懷不足未針對所需
      • Case Study 打錯點滴──要求保證無法保證的事情
      • Case Study 消失的負責人──大風吹沒人擔?給錯藥還不道歉
      • Case Study 理賠金的意義──密西根婦女乳癌誤診案例
      • Case Study 史上最高賠償──麻醉失誤造成植物人的4000萬啟示
      • 6 復原──信任上所產生看不到的裂痕
      • Case Study 術前焦慮──住院抽血糾紛,病方報警處理
      • Case Study 中立的關懷──日本案例掛錯點滴打錯針
      • Case Study 突發猝死──胸腹不適未預期的死亡
      • Case Study 理賠時效性──醫院電梯故障安全事件
    • 四、其他非溝通關懷所能單獨處理之案件
      • Case Study 職業壓力症候──腦麻兒術後昏迷家屬尋仇撻伐
      • Case Study 滿分醫療的期待──醫師被老榮民殺傷後續復健之路
  • 後 記啟發新一代醫療熱忱,從關懷教育開始
    • 一、溝通關懷不是對立的開始,而是共同價值的體現
    • 二、醫病關係有什麼重要?為何要特別看待
    • 三、學習專業化的過程,會無形中失去人性關懷
    • 四、電腦打敗棋王—預告機器人取代人類!
    • 五、後現代主義打破二分法世界,一切不再非黑即白
    • 六、什麼是真正的溝通與關懷?
    • 七、探索接觸不到的新世界
    • 八、改善醫護過勞,重視員工關懷
    • 九、溝通關懷的最終目的,是要感動人
  • 附錄
    • 一、各國醫療糾紛調解教學──課程、理念及實際運用比較
    • 二、防止暴力海報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