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十大名醫聯手超前攔截癌症林肇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邱文祥.亞洲泌尿外科醫學會祕書長/陳昭旭.台大醫院皮膚部皮膚保健及外科主任/陳晉興.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瑞裕.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甲狀腺醫學中心主任/康仲然.林口長庚醫院頭頸部腫瘤科主任/黃俊升.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楊培銘.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賴瓊慧.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饒樹文.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這本書很可能拯救你及身邊親友一命! 正確的癌症篩檢方式,是早期發現癌症的最佳利器。 「癌症,對於現代人來說,可以說是『慢性病』,如果早期發現,控制得宜,即使罹患癌症也能度過相對健康的餘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篩檢,我們在意的不是有多少人罹患肺癌,而是會死多少人。肺癌只要一篩檢,存活率就有機會從八%提升到八八%。」──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 「國人比較常遇到的大腸直腸癌,五年存活率零期是百分之百;一期大概九三%,二期有八二%;三期也有六九%,早點發現真的很重要。」──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 【他們的真實故事】 不抽菸、沒有家族病史,前副總統陳建仁因為定期健檢發現早期肺癌,術後痊癒,不需化學與標靶治療,現在仍站在國家健康衛生的最前線。 楊先生在四十多歲時因肝硬化就診,發現肝臟有兩公分大的腫瘤,在開刀切除後,即使住在金門,他仍堅持定期追蹤,中間復發三次,但因早期發現,得以治癒,最後過世時並非因為肝癌,而是其他的疾病,而那時他已將近八十歲。 三十三歲的周小姐,因為腹部不適就診,經過內視鏡檢查診斷為胃腺癌,同時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就決定手術切除,之後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治療,已十年沒有復發。她的姊姊因此也同步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篩檢,結果呈現陽性反應,經過內視鏡檢查發現有高度細胞病變,在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治療及內視鏡黏膜剝離術後,迄今胃癌不曾復發。 「三十年前,假如你的親友罹患癌症,似乎等於宣告死亡。但在三十年後的今天,假如你的親友罹患了癌症,首先要問他,得了什麼癌症?假如是肺腺癌,接著要問他是第幾期;如果是第一期,你應該告訴他,算是幸運,早期發現可以早期治療,而且五年存活率是八八%;假如是第四期,那就很不樂觀,因為五年存活率只有八%。這兩個相差十倍的五年存活率數據,告訴我們癌症篩檢的重要性,希望這本書可以幫你、也幫你的家人及早對抗癌症。」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與癌症共存的時代正式到來,透過權威醫師的第一手觀察,正確精準的篩檢知識,盤點最新療法,面對一生有四成的罹癌機率,重新找回健康的自主權。
- 推薦序-早期篩檢爭取治療先機 陳建仁
- 前言-我從癌症陰影中看到希望
-
PART 1 九九%的存活率
-
老年化驅動癌症成為慢性病
-
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
-
該篩檢的人不出現,才是大問題
-
有家族基因病史,更應提早篩檢
-
克敵制先,離危險因子遠一點
-
把自己照顧好,省錢也固國本
-
有限條件下,放大健保資源
-
-
PART 2 十大名醫暖心相談室
-
肺癌 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 陳晉興
-
肝癌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 楊培銘
-
大腸直腸癌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
乳癌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 黃俊升
-
攝護腺癌 亞洲泌尿外科醫學會祕書長 邱文祥
-
口腔癌 林口長庚醫院頭頸部腫瘤科主任 康仲然
-
胃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 林肇堂
-
婦科癌症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 賴瓊慧
-
甲狀腺癌症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甲狀腺醫學中心主任 陳瑞裕
-
皮膚癌症 台大醫院皮膚部皮膚保健及外科主任 陳昭旭
-
-
PART 3 盤點癌症治療新法
-
肺癌治療新法動態
-
肝癌治療新法動態
-
大腸直腸癌治療新法動態
-
乳癌治療新法動態
-
攝護腺癌治療新法動態
-
頭頸癌症治療新法動態
-
胃癌治療新法動態
-
婦科癌症治療新法動態
-
甲狀腺癌症治療新法動態
-
皮膚癌症治療新法動態
-
-
PART 4 與癌症共存的新生活指南
-
癌症治療已經是團隊工作
-
別讓Google成為醫生的最大「敵人」
-
別過度依賴同一類食物或保健品
-
別經常觸發危險因子
-
風險管理不等於精準治療
-
先認識免疫療法,再想想我適合嗎?
-
基因檢測療法是「以毒攻毒」的解法
-
癌症判別不能僅重期數
-
控制好就不怕副作用來襲
-
實支實付保險補足醫療負擔
-
尋求第二方意見
-
即使末期,生活品質操控在我
-
- 後記-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