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國的立憲主義之路,就好像屈原《離騷》描寫的漫漫長路。
立憲主義,是一種強調民主法治的政治形式。本書從19世紀末開始,探索中國立憲主義的源起、經過,以及當中在法制、政治、社會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立憲主義觀念的擴展」,主要闡述憲法、立憲主義觀念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它在中國的際遇,並討論了直接影響憲法實施的一些理論問題。第二部分「立憲主義實踐之點滴推進」,記述作者過去十多年推動立憲主義的一些評論與建議,涉及的議題包括改革人大代表選舉制度
立憲主義,是一種強調民主法治的政治形式。本書從19世紀末開始,探索中國立憲主義的源起、經過,以及當中在法制、政治、社會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立憲主義觀念的擴展」,主要闡述憲法、立憲主義觀念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它在中國的際遇,並討論了直接影響憲法實施的一些理論問題。第二部分「立憲主義實踐之點滴推進」,記述作者過去十多年推動立憲主義的一些評論與建議,涉及的議題包括改革人大代表選舉制度
- 序言
-
第一部分 立憲主義觀念的擴展
-
第一章 憲法、立憲主義與中國
-
一、作為立憲主義之規範載體的憲法
-
二、現代憲法的通常內容
-
三、立憲主義之本義
-
四、立憲主義來中國後的早期際遇
-
五、立憲主義與當代中國
-
六、八二憲法奠定了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立憲主義的基礎
-
七、八二憲法裏立憲主義要素三十多年來的發展
-
-
第二章 政法老話題的改革型展開
-
一、政治法律領域是否存在普世價值
-
二、應否承認政法領域重要價值具有相對普世性
-
三、政黨領導、民主、依法治國的關係
-
四、中國司法體制發展水平及相關問題應如何評估
-
五、法學研究「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
-
第三章 改革人大制度有待觀念更新
-
一、逐步改變對人大制度的簡單化、概念化理解
-
二、確立人大權力受憲法限制的人大制度理念
-
三、修正被絕對化了的人大至上觀念
-
四、消除人大制度觀念中的計劃經濟烙印
-
五、結論性意見
-
-
第四章 法治理念內涵的恰當表述
-
一、有必要澄清的基礎性學理問題
-
二、「五句話」表述尚缺少必要法理基礎
-
三、「五句話」之缺陷滯礙法治成就的傳承
-
四、表述法治內涵須防止損害憲法權威
-
五、現有表述方式在微觀層面的缺陷
-
六、結論和構想
-
-
第五章 立憲主義視角下的「中國模式」
-
一、與「中國模式」相關聯的基本經濟事實
-
二、從「北京共識」看「中國模式」隱含的憲法觀
-
三、立足「中國道路」看「中國模式」的理論定位
-
四、「中國模式」論述誤評了不同憲法要素的經濟功能
-
五、超越「模式」看中國經濟增長的制度原因
-
六、幾點結論
-
-
第六章 重温公共機關「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常識
-
一、國家機關「法不禁止皆可為」的提法違背憲法學常識
-
二、背離常識的認識根源和修正方向
-
三、值得討論的學術規範和職業邏輯方面的問題
-
四、「法無授權不可為」原則及其來龍去脈
-
五、理解「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憲法含義須把握的要點
-
六、國家機關「法無授權不可為」是憲法學者應維護的價值標準
-
-
-
第二部分 立憲主義實踐之點滴推進
-
第七章 改善代議機制,推動預算民主
-
一、預算民主優先說之缺陷
-
二、「只有多黨民主才有預算民主」論不成立
-
三、改善人大代議機制是實現預算民主之正道
-
-
第八章 政治體制改革應從黨章開始
-
一、1982年憲法的進步都是黨章變革的結果
-
二、1982年以來的憲法變革均以黨章變革為前導
-
三、憲法的實施情況取決於黨章的實施情況
-
四、執政黨決定全國人大對憲法的理解
-
五、黨章從根本上影響憲法監督體制建設
-
六、總結:政治體制改革應從執政黨本身開始
-
-
第九章 共同富裕的理論與法律問題
-
一、中國現狀是「兩極分化」還是「貧富差距過大」
-
二、將貧富差距過大誇張為「兩極分化」的危害
-
三、共同富裕應基於何種基本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
-
四、要不要防止在共同富裕旗幟下變相颳「共產風」
-
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能不能「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
六、誠心誠意走共同富裕的路該做哪些實事
-
七、用法治的方法推進共同富裕有哪些主要特徵
-
八、有效推進共同富裕需要什麼政治條件
-
-
第十章 憲法框架下信訪體制的走向
-
一、信訪體制在中國憲法框架中應處的位置
-
二、信訪體制擴張及其與核心政制易位的根本原因
-
三、現行信訪體制與核心政制間的零和博弈關係
-
四、對現行信訪體制正義推進效能和走向的評估
-
五、消解信訪困擾應遵循的方略
-
-
第十一章 立憲主義視角下若干執法和司法問題
-
一、從若干起冤案看人身自由的憲法保護
-
二、網絡謠言治理須依循的法治路徑
-
三、雷洋案引舉國關切之原因
-
四、從「刺死辱母者案」的辦理看法治之踐行
-
-
第十二章 以憲法為基準完善刑訴法的努力
-
一、刑訴法當以保護人身自由為第一要務
-
二、刑訴法修改「公安」的憲法定位
-
三、保障公民人身自由應重點制約偵查權
-
四、刑訴法修改應切實貫徹民主人權法治原則
-
-
第十三章 循法治原則推進監察體制改革
-
一、將改革全程納入法治軌道的必要性和現有基礎
-
二、改革全程所需之憲法層級法源的創制
-
三、改革全程所需之法律層級法源的創制
-
四、監察委員會行使職權的監督制約
-
-
第十四章 監察立法過程中完善預案的努力
-
一、法學界已取得廣泛共識的意見
-
二、做好國家監察立法的較理想步驟
-
三、既定規劃基本不變時國家監察立法預案之完善
-
-
-
第三部分 中國立憲主義的未來
-
第十五章 社會主要矛盾與法治中國建設的關聯
-
一、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與法治中國建設的關聯
-
二、從法治中國建設需要看重估社會主要矛盾的必要性
-
三、社會主要矛盾新表述可容拓展的法治中國建設空間
-
四、法治中國建設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然擴展的內容
-
-
第十六章 須全面有效實施憲法、厲行法治
-
一、中國法律體系之完善未有窮期
-
二、如何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
三、依憲法理順人大代表與法院關係
-
四、能否不以「講政治」執法
-
五、摒棄勞教制度是實施憲法的重要步驟
-
-
第十七章 中國必須有獨立的司法
-
一、司法的依附地位與憲法的相關規定
-
二、獨立司法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
三、落實獨立司法的關鍵是革新執政理念
-
四、與獨立司法相關的幾個現實問題
-
五、保障獨立司法現在首先應做的事情
-
-
第十八章 對監察委員會的監督制約須予強化
-
一、對監察委員會的監督制約須足以防止「過猶不及」
-
二、拓展和利用現行憲制本身設定的監督制約形式
-
三、適應監察委員會特點創制新的監督制約形式
-
四、幾句結論性話語
-
-
第十九章 中國的憲定政制及其改革前景
-
一、當下中國政制的基本狀況
-
二、中國政制發展面對的主要課題
-
三、須長期探索的和短期可完成的研究課題
-
-
- 附錄一 監察立法應處理好的九個憲法問題
- 附錄二 在民主法治的基礎上修改好監察法草案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