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人生超整理:任何整理術都比不上你開始思考。想要煥然一新,該整理的不是物品,而是思考方式、人際關係,還有你自己。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89209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生活環境可以散亂,但生存之道可不能一團糟!
世上沒有毫無用處的東西,
小心,別只顧著清理整頓,卻也成了腦袋空空、不自由的人。

捨不得丟掉的,會是寶嗎?
超效率斷捨離的同時,會不會也一起清掉了你的「可能性」?
「看著這些雜物,我真的很開心。思索著什麼東西能用、可以做出什麼成果,這些發想成了工作的起點。」

「亂中有理、反向操作」的森式整理術,要挑戰你的習以為常和思想盲點,
將「整理」活用於工作、學習、人際關係和自我解析,讓人生不再亂了套!

【斷捨離真的好難啊,有序的人生難道只能有一種樣貌?】
雜亂不整、堆滿心愛之物的空間,真的一無是處嗎?
就算環境凌亂,只要工作能持續進展就沒問題,不是嗎?

近年來,斷捨離、極簡生活的主張風行全球,
許多人都寄望「整理物品、整頓空間」可以激發靈感、提升效率,讓人生改頭換面,
但反骨又白目的理科系作家森博嗣,卻不這麼認為。
他的工作室和書房總是亂到不行、堆滿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活像「翻倒的玩具箱」一般的空間,反而讓他覺得安心、自在,充滿活力與樂趣,
要是真有時間整理,不如多去嘗試、發想新事物,或是先整頓好自己的生存之道吧!

在本書中,他將述說如何從整頓內在的自己做起,更懂得享受自由、打造人生,
最重要的是,保有不受制於他人的思想與價值觀——

◎「凌亂」才是自然的法則,「秩序」則是人工的規範
◎「整理、整頓」只有精神面的鼓舞效果,無法催生創意與效率
◎有些「無用」遲早會開花結果,小心別把「自己」也給丟了
◎焦慮又何妨,這表示你正在自由地思考
◎最需要斷捨離的是心情,想想什麼對自己最重要,別被無謂的小事煩擾
◎想贏得信賴,就要成為「懂得整理自己的人」

「森博嗣是個彆扭傢伙,喜歡唱反調、不按牌理出牌,不寫不動腦子思考的東西。
不過,我倒是可以寫寫為何喜歡反向思考、為何想法總是超乎常規,因為自有我的道理。」

一起來follow直白、顛覆又冷調幽默的森式碎碎唸,
開啟對自己、對人生、對「整理」這件事的全新理解!

【不整理,真有那麼糟嗎?】
對於「收納」,我常覺得困惑。為什麼大家都熱中收納呢?既然是討厭到想藏起來的東西,不買不就得了嗎?我自己掏錢買的東西,當然想擺飾起來,所以全都放在看得到的地方。
我也不洗車。通常車子保養回來後就會很乾淨,除此之外,我活到這把年紀只洗過五次吧。我覺得既然是坐進車子裡開車,當然要清掃車內,但車殼與車子的性能無關,根本沒必要清洗。
換句話說,我不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我。相較之下,很多人是過於在意別人的目光,為了顧及臉面而收納、洗車,不是嗎?當然,這不是什麼壞事,只是我個人沒這般心思。

【森博嗣的「超整理」生存之道】
◎你身邊的所有東西想怎麼處置都行,但在這之前,先斷捨離自己的心情吧。接著是人際關係,別留下負債、人情這種麻煩事給子孫,親戚關係若不想維持,就斷了這緣分吧。
◎最好凡事都保留一點,將判斷的事往後挪。一旦決定立場,就會認為站在自己這邊的才是夥伴,意見相左的就是敵人;因為深信自己絕對正確,久而久之便不再汲取新知,腦袋變得空空如也,有如收拾過的房間般整潔、空曠。但這樣真的好嗎?這是堪用的腦子嗎?
◎方法是著手進行時,才會逐漸形成的東西。總之就是拚命向前衝,做出成果就對了。然後當你某天回頭,看見有一條路出現了,這就是所謂的「方法」。方法這玩意兒,就是同一件事做第二次時,會確實發揮效用,但最初著手時,並無路可循。
◎擅長的事不等於是喜歡的事,但要是偶然達成一致,因而工作過度,就會有害健康。年輕時也許不覺得,但這勢必形成一股壓力——因為喜歡,所以有壓力。總之,不要太認真看待自己擅長的事,有時候不想做也行。
◎我不會記下靈感,反正要是沒記下來會忘的,就不是什麼絕佳點子。我們往往高估剛迸出的靈感,隨著時間流逝,才能冷靜判斷這點子其實不怎麼樣。我故意不記,是想透過「能否記得」這篩子,來吟味靈感。
◎每個人的人生觀各不相同,但照著自己的想法打造出理想藍圖,並且每天確認是否朝這個方向一步步前進,真的很重要。雖然人終將一死,但我們還是可以努力迎接不讓自己死去的明天、後天。既然如此,今天就為了明天做準備吧。
  • 前言 「不整理」的整理術
    • 森博嗣是個彆扭傢伙
    • 我只是寫文章的職人
    • 想要上進的心是基本能力
    • 你過著和別人比較的人生嗎?
    • 除了斷捨離之外,還能做什麼?
    • 人生不需要什麼「終活」
    • 今天就好好為明天做準備吧
  • 第1章 為什麼要「整理」?
    • 凌亂是自然的法則
    • 生命是非均質的東西
    • 整理、整頓只有精神面的振奮效果
    • 一個人工作的地方都會亂到不行
    • 整理帶來自由的解放感
    • 秩序是維持社會運作的必需品
    • 教授會把研究室收拾好的時機
    • 產值越高,工作環境越亂?
    • 真能確定這東西不需要了嗎?
    • 從整理房間開始,整理自己
    • 做什麼都行,試著做就對了
    • 沒必要硬是轉換心情
    • 整理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
    • 別「丟」掉了「可能性」
    • 整理、整頓就如同運動一般
    • 整理的天才與不整理的凡人
  • 第2章 「工作」超整理
    • 工作環境攸關效率與安全
    • 被喜歡的東西淹沒
    • 房間雜亂和工作效率是兩碼子事
    • 找不到是因為忘了,跟雜亂無關
    • 焦慮會有多糟糕?
    • 自由度越高,人就越焦慮
    • 人類還需要專注力嗎?
    • 焦慮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 分類是整理的一大要點
    • 按照使用頻率整理是基本原則
    • 看著雜物發想點子,真令人開心
    • 整理是有趣的事嗎?
    • 不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作法
    • 第一次發動引擎的回憶
    • 最該整理的是內在的情緒
  • 第3章 「思考」超整理
    • 整理好的腦子是什麼模樣?
    • 我對要背記的學科完全沒轍
    • 計算與發想都需要動腦
    • 有如雲朵般的記憶和理解
    • 以言語記憶的方式已經落伍
    • 發想才是現今人類的工作
    • 只進不出的腦子會很快老化
    • 知識的「現存性」VS.教養的「可能性」
    • 發想在放鬆時才會迸發
    • 這世上沒有毫無用處的東西
    • 判斷只是暫時的妥協
    • 一旦決定立場,腦袋就空空如也
    • 不決定立場的軟性思考
    • 接觸新事物,自然會開始動腦
    • 動腦的同時,就是在鍛鍊腦子
  • 第4章 「人際」超整理
    • 最該斷捨離的是人際關係
    • 人脈是一種「資產」嗎?
    • 融入群體成了生存要件
    • 社會新鮮人的職場煩惱
    • 辭職是可恥的事嗎?
    • 人際關係也隨著時代有所整理
    • 「義理」與「人情」的柵欄
    • 「想與人連結」的欲望依舊存在
    • 都市是整理、整頓的具體表現
    • 人際關係也是社會化設計
    • 從集中走向分散的網路社會
    • 只能有一個身分嗎?
    • 自由帶來的另一個問題
    • 多元化、複雜化的人際發展
    • 價值觀需要時時整頓、更新
  • 第5章 「自我」超整理
    • 為什麼無法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
    • 如何拉近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 要解決問題,先整理問題
    • 現實中沒有所謂的正確方法
    • 「跟大家一樣」到底有什麼好?
    • 網路上的「他人」是種幻想
    • 「他人的觀感」其實是「自己的觀感」
    • 認清現實,整理「散亂的自己」
    • 「思考自我」不是只思考自己的事
    • 一動腦思考,問題就消失了
    • 抽象化可以揭示「本質」
    • 別過著被垃圾掩沒的人生
    • 整理、整頓就是在窮究本質
    • 情感會製造一堵牆,成為絆腳石
    • 懂得「整理自己」,才能贏得信賴
  • 第6章 「森式碎碎唸」—超整理的人生
    • 無法複製成功的特殊工作
    • 故事就從對談開始─編輯的心聲
    • 什麼是步入社會後必備的能力?
    • 怎麼樣才能在工作上做出成果?
    • 想多學些東西,又不知道學什麼才好……
    • AI出現後,人類還能做什麼工作?
    • 邏輯思考力有什麼重要性?
    • 工作能力差,問題是出在哪裡?
    • 先弄清楚是不想做、還是不適合?
    • 學了一堆知識,但真能派上用場嗎?
    • 到底要不要做筆記?
    • 多頭並進的工作方式不會很散亂嗎?
    • 有什麼無關職業,人人都該學習的事嗎?
    • 其實做得到,但就是不想做……
    • 棘手的工作也要硬著頭皮做嗎?
    • 面對資訊,應該照單全收、多多益善嗎?
    • 男女在知性上會有所差異嗎?
    •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知性、更有智慧?
    • 「明知道該做,卻一直拖著」要怎麼辦?
    • 讓自己看起來很行,就不吃虧嗎?
    • 當喜好變成工作,是一件危險的事?
    • 什麼是成為專業人士的第一步?
    • 怎麼樣才能找出事物的「本質」?
    • 要擅長思考,哪個科目該好好學習?
    • 「堅持」也算是一種方法嗎?
    • 有整理就一定有效率嗎?
    • 「效率」的定義其實是因人而異?
    • 凡事都非得講求效率嗎?
  • 第7章 「創作」超整理
    • 「整齊等於美麗」成了精神共識
    • 「亂」其實能催生出很棒的工作
    • 寫作需要整理情報、資訊嗎?
    • 分散型工作術容易迎來靈感?
    • 沒記下來會忘的,就不是什麼好點子
    • 世人渴求的才能是「原創性」
    • 不需要專注力,就能創造美感與效率
    • 重點不是怎麼跑,而是你想跑向哪裡?
  • 第8章 「環境」超整理
    • 我的東西老是鬧失蹤
    • 一回神,才發現怎麼找也找不到
    • 地板快滿到沒路可走了
    • 過著和「斷捨離」完全相反的生活
    • 如果想要收起來,那幹嘛要買?
    • 懂得認同自我的人,令人羨慕
    • 凡事為自己而做,才是王道
    • 整頓心情,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
    • 肉體也是屬於環境的一部分
    • 他人是最不受控的「環境」
    • 場所和物體其實最好應付
    • 整頓環境,排除人生前進的障礙
    • 一邊妥協調整,一邊找尋自我
    • 試著努力一下,累積自由的樂趣
  • 後記 一切都是如此無可奈何
    • 家母遺留下來的尋寶遊戲
    • 是無盡的苦行還是夢想的起點?
    • 生活環境散亂,但生存之道可沒有一團糟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