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主要研究兩岸與港澳的當代文學,以當代文學史、類文學史及專題史為軸心,剖析文學發展背景、文學制度、文學論爭、作家結構、文學專著與文學史觀等等議題,兼及現代文學研究和當前的文學評論。透過本書,可見作者在面對不同意識形態和社會環境的迥異、地區文學生存狀態的差別、以及作家作品的複雜性,仍從容應對,且游刃自如的態度。也看見作者如何在浩如煙海的作品與文獻中,梳理出臺灣的文學研究焦點。
-
第四章 銳評方陣
-
第一節 王洞「爆料」所涉及的夏志清評價問題
-
一 「爆料」是否有損夏志清的形象?
-
二 夏志清是海外華文作家還是臺灣作家?
-
三 如何評價夏志清的文學研究成就?
-
四 夏志清的「隱私」能否進入文學史?
-
-
第二節 厚得像老式電話簿的《世界華文新文學史》—兼評臺北有關此書的爭論
-
一 臺北文壇上演的「私人戰爭」
-
二 招牌碩大而「營業廳」甚仄
-
三 「點鬼簿」的寫法不可取
-
四 「匪情研究」的遺毒
-
五 大陸學者也搞臺獨?
-
六 「藍色」文學史的誤區
-
七 是吃蒼蠅還是吃辣椒
-
-
第三節 毀譽參半的《臺灣新文學史》
-
一 框架全新,視野寬闊
-
二 左右逢源,藍綠通吃
-
-
第四節 送給陳芳明的「大禮包」
-
第五節 《臺灣當代新詩史》的歷史敘述及陌生化問題—對臺北三位詩人批評拙著的回應
-
一 為臺灣新詩寫史是一種艱難的選擇
-
二 有關臺灣當代新詩史的起點
-
三 「反共詩歌」如何評價
-
四 關於新詩史寫作的陌生化問題
-
五 兩岸詩歌詮釋權的「爭奪」
-
-
第六節 再談臺灣詩壇的「藍」、「綠」問題—與劉正偉先生商榷
-
第七節 一部硬傷累累的「項目體」著作—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之作《百年中國文學史寫作範式研究》指謬
-
一 不滿這本「項目體」專著一頁竟出現五處錯誤。人們不禁要問:新(加坡)馬(來西亞)華文文學是中國香港文學嗎?
-
二 不滿於執筆者未看研究對象的著作或期刊就妄發議論,造成不應出現的硬傷
-
三 不滿於選擇境外文學史代表性著作,江蘇學者竟占了半壁江山,這有地方主義之嫌或許有「友情演出」的因素
-
四 不滿於顛倒主客關係,把大陸學者啟發了臺灣學者撰寫《臺灣文學史》,說成是臺灣學者啟發了大陸學者撰寫《臺灣文學史》
-
五 不滿於說《臺灣新文學史》是一部「翔實」的學術著作
-
-
第八節 臺灣文學是「海外華文文學」嗎?—質疑《揚子江評論》
-
附 「四人幫」是「學術團體」嗎?—質疑《文藝爭鳴》
-
-
第九節 大陸雜文發展,不妨借鑑臺灣—在湖北省雜文學會主辦的研討會上的發言
-
-
第五章 正在遠去的余光中
-
第一節 余光中的「歷史問題」
-
一 〈狼來了〉:一篇壞文章
-
二 胡秋原等人為鄉土文學護航
-
三 《詩潮》提倡「工農兵文藝」?
-
四 陳鼓應三評余光中
-
五 來自香港的排炮
-
六 陳芳明公布余光中「密信」片斷
-
七 趙稀方質疑「余光中神話」
-
八 余光中向歷史自首?
-
九 大詩人的歷史定位
-
-
第二節 讓余光中研究更上一層樓
-
一 成立《余光中全集》編撰委員會
-
二 出版《余光中論爭史》
-
三 出版新的《余光中評傳》
-
四 編寫《余光中研究資料大全》
-
五 再次召開「余光中國際研討會」
-
-
第三節 幽默散文賞析
-
一 〈催魂鈴〉:有情有韻,動人心目
-
二 〈我的四個假想敵〉:詼諧風趣,情味具足
-
三 〈牛蛙記〉:擒中有縱,繪聲繪形
-
-
-
第六章 張愛玲:香港的臺灣傳奇
-
第一節 張愛玲是文化漢奸嗎?
-
第二節 張愛玲是反共作家嗎?
-
第三節 張愛玲是臺灣作家嗎?
-
-
第七章 兩股(古)暗流來了
-
第一節 臺灣文壇對大陸「雙古」的批判述評
-
一 「二古」是臺灣文學研究專家,這是公認的
-
二 孟樊將「南北雙古」當關鍵詞使用
-
三 蕭蕭炮轟「南北雙古」的代表作
-
四 火力最凶猛的向明
-
五 不批不知道,一批做廣告
-
附 回應香港馮偉才先生
-
-
第二節 古繼堂年譜
-
-
附錄
-
一 一位「清遠古韻」的臺港文學史家 曹竹青
-
二 古遠清:把學問做成快樂的事業 張志忠
-
- 作者簡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