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自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中國不僅經歷了「改朝易代」的轉變,還遇上政治和思想文化危機。在世變日亟的時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如何,一直都是近代中國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書透過考察朱次琦和他的第二代傳人簡朝亮,第三代傳人伍憲子的經歷和思想,窺探近現代中國儒者在求道、弘道、傳道之時,與其信仰之道的互動關係。
- 麥序
- 楊序
-
第一章 緒言
-
第一節 研究緣起及選題意義
-
第二節 前人研究綜述
-
第三節 研究文獻、研究方法和全文架構
-
第四節 餘論
-
-
第二章 重新認識朱次琦的孔道精神
-
第一節 引論
-
第二節 「仕」與「隱」與「求道」的關係
-
第三節 「漢宋調和」與「實學」
-
第四節 小結
-
-
第三章 九江傳人簡朝亮的「求道」、「弘道」與「傳道」
-
第一節 引論
-
第二節 「士大夫」意識與「自我認同」
-
第三節 「道出於二」的世界
-
第四節 「道」的肯定與重建
-
第五節 小結
-
-
第四章 伍憲子的「求道」、「弘道」與「傳道」之旅
-
第一節 引論
-
第二節 從商家子到儒家人
-
第三節 初踏報界與政壇
-
第四節 三藩市的歲月
-
第五節 亂世傳道在香江
-
第六節 小結
-
-
第五章 伍憲子的「新孔學」與「中國式民主」
-
第一節 引論
-
第二節 對「仁」的詮釋
-
第三節 對「新孔子」的重塑
-
第四節 對「經學」的「新」詮釋
-
第五節 對「中國式民主」的構想
-
第六節 對「大同夢」的追尋
-
第七節 小結
-
-
第六章 總結
-
第一節 異代跫音:朱、簡、伍三人對「孔道」的揚棄
-
第二節 「變」中之「不變」:實踐孔門之學的一致性
-
第三節 「內聖外王」的困境:論以儒學開出民主的困難
-
第四節 孔學猶存:儒家文化與民主政治的互補
-
- 徵引書目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