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半島之龍:越南脫離中國,追求自由與認同的原動力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52431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越南――「龍的真正傳人」!

在帝國夾縫之間奮力求生的越南,
在世界史上持續發出響亮的怒吼!
龍的真正傳人,秉持東南亞文化認同和民族自豪,
讓越南成為史上唯一擊敗中國、蒙古、法國、美國等強權的國家!

以清晰的學者之思,流暢的記者之筆
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完整解答越南史
──日本越南史專家小倉貞男的畢生代表之作!
■最陌生的鄰居:越南

說到越南,你(妳)會想到什麼?是風光旖旎的下龍灣、古色古香的順化皇城?還是價格實惠又美味的越南河粉、法式麵包?台灣和越南隔著南海遙遙相望,台北飛河內,只不過兩個小時。可是,即使兩者的地理位置如此接近,台灣人對越南史恐怕仍是一知半解。其實,台灣和越南有非常多的共通點:兩者都受到中國制度和文化的深遠影響,也都曾身為列強的殖民地而邁入現代化,最重要的是,兩者都在追求自我認同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日本學者小倉貞男曾長期擔任《讀賣新聞》西貢(今胡志明市)特派員,第一線觀察越南社會數十年來的脈動與變遷,甚至親身經歷越戰;可謂窮盡他一生心血的代表之作——《半島之龍》,以清晰的學者之思,流暢的記者之筆,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完整解答越南史。

小倉貞男以「A、B」兩軸建構出一部完整的越南史:「A軸」是指越南和中國長達一千年的互動歷史;「B軸」則是指越南脫離中國統治後,躍上世界舞臺,與其他國家互動的另一段千年史。唯有正確地理解「A、B」兩軸的脈絡,才能完整地明白越南何以成為今日的越南。

■A軸:越南中國,一邊一國!

越南史的第一個千年,不得不提它和中國的牽扯糾葛;而這一切,得從漢帝國說起。自從漢帝國征服趙佗所建立的南越王國後,越南便受到中國長達千年的高壓統治。與此同時,中國也向越南輸入官僚體制、漢字、儒家等文化,企圖把越南打造成東南亞版的「小中華」。但越南人民對於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使他們意識到越南從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另外,由於派駐在越南的中國官員長年貪汙腐敗,導致越南人頻頻揭竿起義,其中更有深具越南特色的女性所主導的抗爭,例如「徵氏姊妹」、趙嫗等人所領導的反抗。

越南史上有三次著名的白藤江之戰,即分別發生於九三八年的越南(吳朝)對抗中國的南漢政權、九八一年的越南(前黎朝)對抗宋帝國,以及一二八八年的越南(陳朝)對抗蒙古帝國,三次戰爭最後都以越南勝利告終。面對來自北方的中國大軍和蒙古鐵騎壓境,為何越南人總是能以寡擊眾?關鍵在於越南朝廷和人民同仇敵愾,團結一致。小倉貞男指出,中國對越南長達千年的壓迫,不只意外地形塑了越南人的民族認同,更成為日後越南對抗帝國主義、追求自由與認同的原動力。

■B軸:與東南亞王國和法國的互動,形塑今日的越南

身為東南亞文化圈的一部分,脫離中國壓力的越南,還得面對其他東南亞王國的挑戰,例如當時雄霸一方的真臘、老撾、素可泰等(即今天的柬埔寨、寮國和泰國)。雖然它們彼此兵戎相向、爭奪土地,但更多是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越南有自己獨特的村落共同體,管理村落的是「長老評議會」,而「竹垣之內不受君令」、「水田屬皇帝,寺院歸村落」等說法彰顯出越南獨有的東南亞式的制度文化。正是在「南進」的過程中,越南吸收了其他國家的文化精隨,創造出今日豐富的越南文化,更形塑了今日的國家雛形。

十九世紀清法戰爭之後,越南從此切斷了和中國的「藩屬」關係,變成法國的殖民地。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德羅所創造的越南語拉丁字,更成為今日越南國字的基礎。法國殖民時期,正好也是越南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掙扎和調試的轉型期。為了抵抗法國統治,越南的知識分子們百般嘗試,有採取武裝游擊抗法的潘廷逢、黃花探等人,也有主張在體制內和平抗爭的潘周楨;而「最後的皇族」保大帝、「東遊運動」潘佩珠、「越南國父」胡志明、「紅色拿破崙」武元甲等人的傳奇故事,也在這般動盪的年代裡流傳開來,至今仍膾炙人口。

■對台灣來說,越南很重要!

翻開《半島之龍》,會發現這是一段越南人民團結起來、抵抗外侮的壯闊史詩,也是一本以東南亞文化的脈絡而解釋越南何以成為越南的佳作。小倉貞男透過講述精彩人物故事的方式,完整描述了在漢字世界裡覺得錯綜複雜、充滿誤解和不屑的越南史,並且解答越南人柔韌不屈的民族性是如何形塑而成。

最重要的是,越南和台灣一樣,都因為地緣因素,更多收到中國型制度文化的影響,也必須正視和中國的互動關係。而台灣或許能從越南對抗中國、追求自主的千年歷史中,獲得寶貴的啟發和共鳴。


專文推薦
張 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蔣為文│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主任
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聯合推薦
江懷哲│「說書」編輯委員
阮蓮香│國立臺灣大學越南語言文化講師
許燦煌│越南史料蒐藏家
陳嘉行│焦糖、知識型網紅
黃宗鼎│《天下雜誌》獨立評論「東南亞風輕史館」專欄作者
廖雲章│《天下雜誌》獨立評論頻道總監
  • 推薦序一 我的越南史,以及台灣(人)的越南史 張正
  • 推薦序二 帝國縫隙的玫瑰 蔣為文
  • 推薦序三 越南,惦惦的贏家 潘美玲
  • 序章 越南與印度支那
    • 越南的誕生
      • 「越南」之名的由來
      • 自號「大南」
      • A、B軸呈現的國際關係
      • 友誼關和鎮南關
  • 第一章 中國統治的時代
    • 國家的起源-雄王
      • 雄王祭
      • 越南人來自何處?
      • 印度支那文化的起源
      • 和平文化
      • 東山青銅文化
    • 悲劇的抵抗-徵氏姐妹
      • 南越王趙佗的反抗
      • 中國支配的歷史進程
      • 漢帝國時期的行政組織
      • 引進漢字
      • 目無法紀、冷酷無情、慾望深重
      • 漢帝國的同化政策
      • 二徵揭竿而起
      • 趙夫人的起義
      • 層出不窮的反抗
      • 阿倍仲麻呂的鎮壓
      • 南詔的征服
      • 龍神與高駢的故事
  • 第二章 越南獨立和國家體制
    • 英勇大將-李常傑
      • 中國派和越南派的對決
      • 吳權-白藤江決戰的奇計
      • 越南獨立和吳朝建立
      • 水獺-丁部領的故事
      • 丁部領掌握主導權
      • 國號「大瞿越」
      • 黎桓-白藤江大破宋軍
      • 勇將李常傑
      • 「南國山河南帝居」
      • 首度出現的中央集權國家
    • 救國救民-陳國峻
      • 遭遇元軍三度進攻的國難時代
      • 興道王陳國峻被任命為全軍總指揮
      • 陳國峻於白藤江大破元軍
    • 越南的國家體制
      • 「李、陳時代」
      • 皇帝的出身是族長和漁民......
      • 君主和農民
      • 「救國全靠民眾的力量」
      • 重視堤防的修築
      • 佛教的普及與發展
      • 印度僧人和美麗女子的故事
      • 對超能力的信仰
      • 習禪的帝王-陳太宗
      • 儒教集團的反擊
    • 國民詩人-阮薦
      • 天下大亂
      • 胡季犛的改革
      • 「孩子,要為國家雪恥......」
      • 明帝國的合併與同化政策
      • 黎利和阮薦起義
      • 黎利的救國之戰
      • 鄭重送還投降的明軍士兵
      • 「帝既平吳,大告天下」
      • 阮薦令人唏噓不已的下場
    • 光輝之君-黎聖宗
      • 光順中興-最璀璨的時代
      • 遠征占婆王國
      • 集結全國的優秀人才
      • 每三年和六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
      • 注重民事的《洪德律例》
      • 完善「公田制度」
      • 「竹籬之內不受君令」
      • 越南的傳統村落共同體構造
      • 管理村落的「長老議會」
      • 「水田屬皇帝,寺院歸村落」
      • 村落發展的不同面貌
  • 第三章 南進的時代,與國際社會接軌
    • 形成印度支那半島國家的動態過程
      • 「扶南」出現在史籍上
      • 「占婆」的興起
      • 貿易王國占婆
      • 占婆的宗教建築藝術
      • 占人和沙黃文化
      • 「柬埔寨」的建國
      • 泰族南下
    • 南北夾擊下的越南
      • 越南和占婆的攻防
      • 來自柬埔寨和寮國的侵略
      • 「不利於防守」的國家
    • 民族英雄-阮文惠
      • 南北抗爭時代
      • 莫氏奪取政權
      • 莫登庸向明帝國稱臣
      • 鄭、阮的兩百年戰爭
      • 農村面臨的危機
      • 叛亂層出不窮
      • 「廣南阮氏」的混亂統治
      • 西山三兄弟
      • 擊退暹羅軍
      • 擊破清軍的侵略
      • 阮文惠的功績
    • 統一全國-嘉隆帝
      • 廣南阮氏併吞柬埔寨的領土
      • 百多祿和《法越凡爾賽條約》
      • 阮福映的反抗
      • 紅顏薄命-《金雲翹新傳》
      • 「問君何日歸,君指桃花紅」
      • 女性波瀾壯闊的悲情生涯
      • 越南詩的獨特風格
      • 「字喃」是民族的靈魂
      • 阮攸的生涯
      • 對權力腐敗的憤怒
    • 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德羅
  • 第四章 法國殖民地時代
    • 民族悲憤-潘清簡
      • 黎文悅總鎮的故事
      • 二代皇帝明命帝的復仇
      • 對基督教進行徹底鎮壓
      • 法國軍艦砲擊峴港
      • 全國統一的真實狀況
      • 潘清簡入朝為官
      • 法國透過武力,合併交趾支那的東部三省和西部三省
      • 潘清簡的悲劇
      • 「是在條約上簽字,或是把王位讓出來」-柬埔寨成為法國的保護國
      • 城市和村落的衰敗實況
    • 抵抗法國-潘廷逢
      • 阮知方憂憤而死
      • 東京、安南、交趾支那
      • 安南、東京成為法國的保護領
      • 反法強硬派-阮文祥和尊室說
      • 從中國世界到印度支那聯邦
      • 持續到今天的國界糾紛
      • 絕望-咸宜帝的抵抗
      • 《勤王詔》
      • 潘廷逢的抗爭活動
      • 潘廷逢之死
      • 長期戰-黃花探
      • 北部的抵抗運動
      • 南部-張公定的戰鬥
      • 「對解放祖國的熱情,不會消失......」
      • 「拿起刀劍面對軍艦」
    • 革命事業-潘佩珠
      • 獨裁總督-保羅.杜美
      • 推行「國語」
      • 杜美的苛稅
      • 杜美對越南土地的強取豪奪
      • 潘佩珠赴日
      • 「東風一吹,實為大快人心」
      • 潘佩珠的東遊運動
      • 失望的潘佩珠
      • 潘佩珠被捕
      • 「越南國內有政府可言嗎?」
      • 潘周楨抨擊順化政府
      • 「陛下,我在此宣布要和你進行鬥爭」
      • 越南國民黨員阮太學的壯烈成仁
    • 獨立建國-胡志明
      • 阮愛國的大團結
      • 前往法國
      • 「讓越南獲得自由......」
      • 協調者阮愛國
      • 義靜蘇維埃運動
      •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 日軍進駐印度支那
      • 成立越南獨立同盟(越盟)
      • 首次以「胡志明」之名亮相
      • 胡志明下達「全體起義」的命令
      • 日軍發動明號作戰
      • 越盟奪權
      • 越南《獨立宣言》
      • 胡志明的遺言
      • 革新政策的發展
      • 胡伯伯和越南的「村社會」
  • 致謝
  • 書中主要人物檢索
  • 越南年表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