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權力爭奪、戰火洗禮、帝國殖民、獨立與開放、文化影響……
越南的歷史就是世界大歷史的縮影
#0040FF>跳脫越戰世代史學窠臼,抗衡越共對歷史詮釋的壟斷
史學家高夏運用越南文、法文、英文等多語史料,
在《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一書中重建越南歷史多元完整的面貌
2017年榮獲
‧卓越歷史著作獎──坎迪爾獎(CundillPrize)
‧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TheJohnK.FairbankPrize)
一本以「越南為中心」史觀的集大成巨作
高夏:「把越南歷史寫成勝利者獨享的故事,已經不再有其必要。」
文安立(OddArneWestad):想對越南歷史有一次精確而全面性評估的人,讀這本書就對了。
芮納‧米德(RanaMitter):以宏觀角度審視越南,讓越南在讀者心目中不再只是冷戰期間已經幾乎淡忘的陳年舊事。
羅吉法爾(FredrikLogevall):精闢、公正、人道色彩濃厚……在這個議題上,這本書必將成為經典之作。
《華爾街日報》:讀者若想找一本簡潔、有見識而又淺顯易讀的書,了解複雜而多變的越南現代史,這本書是最佳選項。
《柯克斯書評》:無論就過去與未來世界而言,越南都是一個極重要的國家。這本書以活潑生動、令人大開眼界的敘事手法,為我們介紹了這個國家。
越南,與台灣的關係日趨緊密,在世界的重要性逐漸抬頭;
對台灣人而言,它是外配的故鄉、新興市場與觀光勝地。
從古時的輝煌王國,經歷法國殖民統治及慘烈的越南戰爭,
現今的越南走向獨立,成為擁有獨特歷史風貌、新舊共融的現代化國家。
越南的過去一直遭到扭曲、操控,現在,是將話語權還給越南人的時候了。
許多世紀以來,越南人本身既是殖民者,又是其他殖民者的犧牲品。越南的國家版圖時而擴張,時而縮水,有時分裂,有時消失,而且這一切遠非他們所能掌控。儘管一再面對龐大的壓力,越南存活下來,創建了亞洲最特出、最複雜的文化。
近年來,隨著造訪這個獨特國度的人越來越多,對一本重要史冊的需求也不斷升高:我們需要有一本書,讓外界人士了解過去的統治者、叛亂者、僧侶與殖民者在越南留下的歷史痕跡。
高夏的新作《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充分滿足了這項需求。根據他對中南半島投入畢生研究的心得,所寫的這本書既能隨時保有越南「圈內人」的省思,在觀念上又不失與越南「圈外人」的聯繫。一波又一波來自中國、法國、日本或美國的入侵者最後都被越南人逐退,我們也見到越南人本身為這一切付出的可怕代價。由於冷戰期間最曠日持久的一場衝突戰就發生在越南,許多年來,為了宣傳,越南的過去一直遭到扭曲、操控。或許直到今天,我們才終於能從一種真正歷史的角度,對造成現代越南的事件進行觀察。
高夏運用越南文、法文與英文資料完成這項最新的研究。《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既有越南史的宏觀描述,又包容許多世紀以來詮釋越南層層面面的各種野史、傳說、歧見、文化與人物,無疑是一本卓越而重要的巨著。
以越南為中心的敘事史
越南至今仍是激烈全球角逐的核心,透過「大國」衝突的角度觀察越南與越南歷史,自然順理成章。這種做法是以那些垂涎越南、為占領這個國家而戰的人的觀點為出發點。將越南視為一個前殖民地或一個戰略地區,或將越南簡化為一場戰爭或一連幾場戰爭,都會使越南史變成它與外來強權的關係史。透過外在觀點觀察越南的過去,這種做法稍有不慎,就會以相當片面的方式呈現越南歷史:越南只是隨大國起舞而已,本身並沒有扮演什麼角色。根據大國衝突論的觀點,越南是殖民與霸權的犧牲品,本身從來不是殖民者或征服者。越南本身的內部分裂、族裔多元性與衝突就在這種敘史過程中模糊了。《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企圖彌補過往的缺口,強調越南本身在塑造越南史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強調越南特有的多樣性與複雜性。
展現多樣化的越南
越南現代史之所以如此引人入勝,原因也就在它的多樣化統治形式、種族與文化差異,以及它的中國、法國與越南人等等各不相同的殖民統治經驗。這個國家的多元性讓學者們越來越著迷,成為探討越南通史的新走向。《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不從一個越南、不從單一同種民族、不從一個歷史、甚至不從一種殖民主義角度切入,而從它的各種形式與令人印象深刻的多樣性著手,對現代越南的過去進行探討。
延伸閱讀
《緬甸:追求自由民主的反抗者》,黛芬妮‧史藍克
《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伊莉莎白‧皮莎妮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喬‧布林克里
《新加坡,原來如此!:一個成長在李光耀時代的公民真心告白》,李慧敏
《被詛咒的勝利:以色列佔領區中的離散與衝突》,亞榮‧布列格曼
《麥加,伊斯蘭千年聖城:文明的崛起與變調,穆斯林最深沉的傾訴》,《佶亞伍丁‧薩爾達》
《猶太人:世界史的缺口,失落的三千年文明史──追尋之旅(西元前1000-1492)》,西蒙‧夏瑪
越南的歷史就是世界大歷史的縮影
#0040FF>跳脫越戰世代史學窠臼,抗衡越共對歷史詮釋的壟斷
史學家高夏運用越南文、法文、英文等多語史料,
在《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一書中重建越南歷史多元完整的面貌
2017年榮獲
‧卓越歷史著作獎──坎迪爾獎(CundillPrize)
‧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TheJohnK.FairbankPrize)
一本以「越南為中心」史觀的集大成巨作
高夏:「把越南歷史寫成勝利者獨享的故事,已經不再有其必要。」
文安立(OddArneWestad):想對越南歷史有一次精確而全面性評估的人,讀這本書就對了。
芮納‧米德(RanaMitter):以宏觀角度審視越南,讓越南在讀者心目中不再只是冷戰期間已經幾乎淡忘的陳年舊事。
羅吉法爾(FredrikLogevall):精闢、公正、人道色彩濃厚……在這個議題上,這本書必將成為經典之作。
《華爾街日報》:讀者若想找一本簡潔、有見識而又淺顯易讀的書,了解複雜而多變的越南現代史,這本書是最佳選項。
《柯克斯書評》:無論就過去與未來世界而言,越南都是一個極重要的國家。這本書以活潑生動、令人大開眼界的敘事手法,為我們介紹了這個國家。
越南,與台灣的關係日趨緊密,在世界的重要性逐漸抬頭;
對台灣人而言,它是外配的故鄉、新興市場與觀光勝地。
從古時的輝煌王國,經歷法國殖民統治及慘烈的越南戰爭,
現今的越南走向獨立,成為擁有獨特歷史風貌、新舊共融的現代化國家。
越南的過去一直遭到扭曲、操控,現在,是將話語權還給越南人的時候了。
許多世紀以來,越南人本身既是殖民者,又是其他殖民者的犧牲品。越南的國家版圖時而擴張,時而縮水,有時分裂,有時消失,而且這一切遠非他們所能掌控。儘管一再面對龐大的壓力,越南存活下來,創建了亞洲最特出、最複雜的文化。
近年來,隨著造訪這個獨特國度的人越來越多,對一本重要史冊的需求也不斷升高:我們需要有一本書,讓外界人士了解過去的統治者、叛亂者、僧侶與殖民者在越南留下的歷史痕跡。
高夏的新作《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充分滿足了這項需求。根據他對中南半島投入畢生研究的心得,所寫的這本書既能隨時保有越南「圈內人」的省思,在觀念上又不失與越南「圈外人」的聯繫。一波又一波來自中國、法國、日本或美國的入侵者最後都被越南人逐退,我們也見到越南人本身為這一切付出的可怕代價。由於冷戰期間最曠日持久的一場衝突戰就發生在越南,許多年來,為了宣傳,越南的過去一直遭到扭曲、操控。或許直到今天,我們才終於能從一種真正歷史的角度,對造成現代越南的事件進行觀察。
高夏運用越南文、法文與英文資料完成這項最新的研究。《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既有越南史的宏觀描述,又包容許多世紀以來詮釋越南層層面面的各種野史、傳說、歧見、文化與人物,無疑是一本卓越而重要的巨著。
以越南為中心的敘事史
越南至今仍是激烈全球角逐的核心,透過「大國」衝突的角度觀察越南與越南歷史,自然順理成章。這種做法是以那些垂涎越南、為占領這個國家而戰的人的觀點為出發點。將越南視為一個前殖民地或一個戰略地區,或將越南簡化為一場戰爭或一連幾場戰爭,都會使越南史變成它與外來強權的關係史。透過外在觀點觀察越南的過去,這種做法稍有不慎,就會以相當片面的方式呈現越南歷史:越南只是隨大國起舞而已,本身並沒有扮演什麼角色。根據大國衝突論的觀點,越南是殖民與霸權的犧牲品,本身從來不是殖民者或征服者。越南本身的內部分裂、族裔多元性與衝突就在這種敘史過程中模糊了。《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企圖彌補過往的缺口,強調越南本身在塑造越南史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強調越南特有的多樣性與複雜性。
展現多樣化的越南
越南現代史之所以如此引人入勝,原因也就在它的多樣化統治形式、種族與文化差異,以及它的中國、法國與越南人等等各不相同的殖民統治經驗。這個國家的多元性讓學者們越來越著迷,成為探討越南通史的新走向。《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不從一個越南、不從單一同種民族、不從一個歷史、甚至不從一種殖民主義角度切入,而從它的各種形式與令人印象深刻的多樣性著手,對現代越南的過去進行探討。
延伸閱讀
《緬甸:追求自由民主的反抗者》,黛芬妮‧史藍克
《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伊莉莎白‧皮莎妮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喬‧布林克里
《新加坡,原來如此!:一個成長在李光耀時代的公民真心告白》,李慧敏
《被詛咒的勝利:以色列佔領區中的離散與衝突》,亞榮‧布列格曼
《麥加,伊斯蘭千年聖城:文明的崛起與變調,穆斯林最深沉的傾訴》,《佶亞伍丁‧薩爾達》
《猶太人:世界史的缺口,失落的三千年文明史──追尋之旅(西元前1000-1492)》,西蒙‧夏瑪
- 封面
- 書名頁
- 推薦序一 一把了解越南歷史最好的鑰匙 胡川安
- 推薦序二 歷史的壟斷,記憶的鬥爭 江懷哲
- 推薦序三 如何閱讀越南史 陳鴻瑜
- 越南
- 用詞說明
- 【簡稱名表】
-
地圖目次
-
地圖1:印度支那與中國漢朝
-
地圖2:河川與高地
-
地圖3:高地民族
-
地圖4:李朝大越與鄰國
-
地圖5:大越、陳朝與阮朝的軍閥與南向擴張
-
地圖6:大南
-
地圖7:法屬印度支那的建立
-
地圖8:日內瓦休戰合約之後的印度支那
-
-
前言 各式各樣的越南
-
多樣化的越南
-
現代越南
-
帝國主義的越南
-
分化的越南
-
-
第一章 北方態勢
-
帝國態勢
-
納入中華帝國
-
軍事統治與分崩離析的主權
-
內戰與三個越南:西山叛亂
-
-
第二章 分裂與法國帝國主義的子午線
-
統一全境
-
法國殖民子午線以及大南的崩潰
-
-
第三章 變了樣的國家
-
建立法屬交趾支那
-
殖民地的合作與選擇
-
-
第四章 重新思考越南
-
改革主義與改變:亞洲的淵源,帝國聯盟
-
薩活與印度支那的建國
-
-
第五章 殖民共和主義的失敗
-
殖民民主的局限:第一幕 憲政主義者
-
新精英——年輕人——的政治化
-
胡志明與全球共產主義
-
殖民民主的局限:第二幕 人民陣線
-
-
第六章 殖民社會與經濟
-
殖民地經濟
-
殖民地社會
-
宗教越南
-
-
第七章 相互角逐的帝國與民族國家
-
世界大戰與兩個帝國的崩潰
-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與「新越南」的誕生
-
世界大戰結束與「新法國」崛起
-
-
第八章 交戰國
-
將交趾支那重新塑造為殖民武器
-
野蠻的主權之戰
-
越南民主共和國(一九四五到一九五○年):殖民地轉嫁?
-
-
第九章 國際化的交戰國
-
越南合眾國是西方支持的印度支那保護國?
-
重塑共產黨越南:跨國的建國與現代戰爭
-
地球南方的全面戰爭?
-
結束戰爭?
-
-
第十章 兩個共和國的故事
-
前言
-
重整非共越南:吳廷琰的共和國
-
重整共產黨越南與胡志明的共和國
-
在南方伸張共和國主權
-
-
第十一章 走向一個越南
-
內戰重啟
-
合作的限度
-
吳廷琰對美國間接圍堵政策的威脅
-
從間接到直接干預
-
《巴黎協定》與結束戰爭的困難
-
-
第十二章 漫漫二十世紀的文化改變
-
殖民時代越南的文化革命
-
後殖民時代越南的文化革命:戰爭、國家與個人自由
-
-
第十三章 悲劇與現代越南的崛起
-
一個越南?
-
亂套:歐亞共產主義在印度支那崩盤
-
共產黨的失敗?
-
-
第十四章 紅河外的越南
-
越人抵達以前:越南的沿海與高地民族
-
對抗越帝國
-
從帝國秩序到高地國家秩序?
-
戰國:高地越南的分分合合(一九五四到一九七五年)
-
-
結論 獨裁專制、共和主義與政治改變
-
在後共產黨世界維護共產黨法統
-
回到未來?漫漫二十世紀的越南共和主義
-
共和主義與共產主義:轉捩點?
-
- 謝啟
- 附註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