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明‧《濟陰綱目》專論婦科病證,是武之望在明‧王肯堂,《女科證治準繩》的基礎上,引述諸家論述之說,資料豐富,內容綱目條理分明,選方實用,此書引錄歷代婦科文獻,選錄精華,整理詳盡,對後世醫家很有臨床應用價值。據《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記載目前於中國大陸各圖書館館藏《濟陰綱目》共有47種版本,民國以後各出版社發行版本更不可計數,可窺之《濟陰綱目》在清朝是廣為流傳的中醫婦科權威性著作。
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中醫大辭典》皆認定《濟陰綱目》只是以《女科證治準繩》為藍本改編而已。事實上,武之望廣羅群書,精選精要內
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中醫大辭典》皆認定《濟陰綱目》只是以《女科證治準繩》為藍本改編而已。事實上,武之望廣羅群書,精選精要內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第二節 《濟陰綱目.調經門》文獻回顧
-
一、文獻回顧
-
二、《濟陰綱目.調經門》相關著作編年簡介表
-
-
第三節 材料方法
-
一、研究計畫架構圖
-
-
-
第二章 武之望及汪淇生平及學術思想研究
-
第一節 武之望生平敘述
-
第二節 武之望學術思想研究
-
第三節 汪淇生平敘述
-
第四節 汪淇學術思想研究
-
-
第三章 傳世版本考證—武之望五卷版與汪淇十四卷版
-
第一節《濟陰綱目》版本考證
-
第二節 版本間目錄差異
-
第三節 引用之醫家古籍出處與中醫名詞考證
-
第四節 〈調經門〉版本間內容增刪評論-武本版五卷本與汪本版十四卷本增刪差異比對
-
-
第四章 傳世版本考證討論
-
第一節《濟陰綱目》版本考證
-
第二節 版本間目錄差異
-
第三節 引用之醫家與古籍出處考證
-
第四節 〈調經門〉版本間內容增刪評論
-
- 第五章 傳世版本考證結論
-
第六章 《濟陰綱目.調經門》學術內容古籍文獻深究解析
-
第一節 論經主衝任二脈-腎氣-天癸-衝任-胞宮月經產生的機理
-
(一)腎氣盛天癸至論點
-
(二)腎衝任與月經之關係
-
(三)七情怒氣傷肝與月經關係
-
(四)總結怒氣傷肝傳變過程與調理
-
(五)天癸生殖軸中西醫對照
-
(六)中西醫的「生殖軸」
-
(七)小結
-
-
第二節 論心脾為經血主統—主血者在心,統血者在脾
-
(一)脾統血論點
-
(二)「心」這個臟腑跟婦科的關係
-
(三)分析探討臨症治療原則
-
(四)小結
-
-
第三節 論脾胃生血-經水與乳俱由脾胃所生
-
(一)血生發於脾胃觀
-
(二)婦人經病相關的「脾胃理論」
-
(三)古籍論述分析總結
-
(四)小結
-
-
第四節 論經不調由風邪客於胞中-風邪即六淫
-
(一)六淫與正氣觀
-
(二)六淫與婦科疾病的相關性
-
(三)小結
-
-
第五節 論三月一來為居經-氣血虛弱的居經
-
(一)婦人居經的脈象通常與閉經脈象,正常經行脈象區別
-
(二)居經為虛寒氣血不足不易受孕
-
(三)小結
-
-
第六節 論師尼寡婦異乎妻妾之治-婦女情慾不疏所致肝脈弦出寸口
-
(一)婦女情慾不得疏古籍論點
-
(二)現代女性生活情慾看法
-
(三)小結
-
-
第七節 論調經當抑氣-七情、九氣失調所致經病
-
(一)調經養血先調氣
-
(二)氣機調暢經病除
-
(三)小結
-
-
第八節 論調經先去病--先病而經不調,病去經自調,經不調而致病,當先調經病自除
-
(一)調經當審病求本分清標本
-
(二)小結
-
-
第九節 論調經大法--辨別臟腑寒熱虛實,養血調氣,疏肝健脾
-
(一)調經之法-養血調氣疏肝健脾
-
(二)香附理氣解鬱肉桂溫陽散寒
-
(三)小結
-
-
第十節 論經水異色-經水辨證需參看脈象及兼證
-
(一)經血色黑有塊分寒熱
-
(二)根據經、量、色、質進行辨證用藥
-
(三)小結
-
-
第十一節 論經候愆期--論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氣血虛,腎氣弱,肝鬱夾濕所致
-
(一)月經先期分虛熱
-
(二)黃體功能不足排卵異常
-
(三)月經後期分虛實
-
(四)子宮內膜厚度辨證參考
-
(五)基礎體溫辨陰陽
-
(六)小結
-
-
第十二節 論月水多少-經水過多:虛熱、氣虛;經水過少:虛澀
-
(一)月水多少陰陽氣血失調觀
-
(二)月經量少卵巢功能差
-
(三)中醫理論調和氣血陰陽
-
(四)小結
-
-
第十三節 論月水不利-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脾胃失調,七情抑鬱肝膽二經損傷
-
(一)月水不利虛、冷、瘀
-
(二)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生殖軸調節失常
-
(三)小結
-
-
第十四節 論月水不斷-辨明經水虛實質量,掌握塞流、澄源、復舊
-
(一)月經不斷-虛多實少熱多寒少
-
(二)子宮出血可分功能性與器質性
-
(三)小結
-
-
第十五節 論過期不止-婦女天癸竭腎氣虛弱,經水淋漓
-
(一)過期不至-陰陽失衡病理狀態
-
(二)更年期子宮異常出血-卵巢功能減退
-
(三)小結
-
-
第十六節 論經病疼痛-痛經本質虛、寒、瘀所致氣滯血瘀衝任失調
-
(一)經病疼痛-病因多端須辨明施治
-
(二)經前緊張症候群-經行身痛
-
(三)痛經-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
-
(四)醫案探討分析
-
(五)小結
-
-
第十七節 論經行熱病-每月週期性經前、經期發熱,經後熱便退
-
(一)經行發熱-內傷為虛外感為實
-
(二)用方見解詮釋
-
(三)與熱入血室區別
-
(四)醫案分析探討
-
(五)客熱-外感所致經行發熱
-
(六)小結
-
-
第十八節 論往來寒熱-惡寒發熱交替,半表半裡熱證
-
(一)內傷往來寒熱-肝鬱化火氣滯
-
(二)外感往來寒熱-正邪相爭
-
(三)醫案分析探討
-
(四)小結
-
-
第十九節 論熱入血室-水與血俱熱結於血室,與肝、子宮、衝任相關
-
(一)血室的定義
-
(二)熱入血室臨症辨虛實
-
(三)熱入血室診斷要點
-
(四)熱入血室受邪時間病邪深淺證治皆不同
-
(五)熱入血室治法-針刺期門穴善用和解之劑
-
(六)醫案分析探討
-
(七)熱入血室-經行感染
-
(八)小結
-
-
第二十節 論經行泄瀉-脾虛、腎虛、肝鬱乘脾
-
(一)醫案分析探討
-
(二)經前期緊張症候群-前列腺素增加
-
(三)經行泄瀉肝脾腎三臟論治
-
(四)小結
-
-
第二十一節 脈法-論治經病除診脈外,需診經、量、色、質、辨證用藥
-
(一)「激經」、「居經」、「避年」的脈象分析
-
(二)相關古籍月經不調脈象論點比較
-
(三)小結
-
-
- 第七章 〈調經門〉1620年前後各書承先啟後傳承文句字數統計說明評述
- 第八章 討論
- 第九章 結論
- 附錄一:《濟陰綱目》善本影本及近代著作
- 附錄二:序文及凡例
- 附錄三:調經門各節引用出處對照
- 附錄四:調經門資料查考書籍圖
- 附錄五:調經門1620年前後各書承先啟後傳承文句比對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