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施明德的政治遺囑:美麗島軍法大審最後答辯狀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9741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就台灣歷史而言,「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是一項「世紀大審」。
它不只在審判「美麗島政團」的功過,也是審判台灣民族的苦難,
更在審判國民黨當權的良知和本質。

「請判我死刑!我請求!我請求!」──施明德於1980年3月28日軍事法庭
施明德在美麗島軍法大審最後陳述庭時,聽聞2月28日發生的林家滅門血案,因此選擇放棄宣讀6萬字的「最後答辯狀」,直接要求庭上對他判處死刑,以換得台灣社會的祥和。這份「最後答辯狀」也因此成了一份「政治遺囑」。
在整個「審判」過程中,人們看我微笑自若,舉止輕鬆,其實我的內心非常沉重和悲慟。我不是在擔憂自己的死生,是哀傷為什麼生長在這個美麗之島的子民,必須一代又一代地吟哦著同樣淒涼的悲歌?
每個時代都有奉獻者。奉獻者總是扮演著悲劇的角色。奉獻者深知自己的旅程必是孤單、坎坷、悽慘和佈滿血淚的。奉獻者總是不為他的時代所接受,反遭排斥、欺凌、羞辱、監禁和殺戮。但是,奉獻者所爬過的羊腸小徑,必會被後繼者踩成康莊大道。奉獻者的肉體也會腐朽,但是他的道德勇氣和擇善固執的奉獻精神,必會增益人類文明,與世長存。奉獻者不屬於今天,但是他會活在明天!
我並不奢望在這個世俗的「法庭」中求得一項公正的判決,但是我毫不懷疑地深信:總有一天,歷史法庭一定會還我公道!

本書完整收錄長達六萬字〈施明德的政治遺囑〉!

〈施明德的政治遺囑〉一文命運十分坎坷,因為立論的尖銳,先是被在野人士「扣押」了數年,好不容易1990年出版了,不到三個月又被當權者查禁!

〈施明德的政治遺囑〉是1980年「美麗島大審」時,施明德在「軍事法庭」的答辯書。

以文學思維始,以政治主張終,施明德呈現了他之所以成為一個人權工作者的心路歷程。

本書的完整出版,為歷史保存一份真實的紀錄,也為這紛亂的年代提供一條出路!
  • 自序 遺囑,往往是歷史的聲音
  • 美麗島軍法大審施明德的最後陳述:請求判我死刑! 我請求! 我請求!
  • 美麗島軍法大審最後答辯狀──一個奉獻者的最後剖白
    • 謎樣的傳奇人物
    • 一個逃避空襲的小孩
    • 雙重身分,兩項使命
    • 台灣人,人權工作者
    • 世界公民,反戰份子
    • 台灣問題與基本人權及世界和平的關係
    • 解決台灣問題的方式
    • 解決台灣問題的具體方案
    • 我對如何突破台灣問題的主張與做法
    • 無家可歸的出獄人──現代「李伯」
    • 推動「台灣民主運動」的藍圖
    • 四大「階段」,四條「路線」
    • 台灣現代史的里程碑──「美麗島政團」
    • 「美麗島精神」永遠不死
    • 形成「中華民國模式的台灣獨立」的人際背景
    • 「台灣悲劇」──台灣人寧做小國的主人,不做大國的奴隸
    • 「大陸人」陷於窘境中
    • 國民黨當權集團的本質
    • 流亡政權的報復心態
    • 少數統治多數的恐懼心態
    • 「中華民國模式的台灣獨立」的含義與作用
    • 從國際法看「中華民國模式」
    • 放棄武力,公民投票
    • 願為人權與和平受苦受難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