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1833~1898)》 本書是漢語世界的第一部閱讀史專著。作者以具體的個案,「濃描細寫」晚清士人尋覓接受「西學」的讀書歷程。
在西力東漸的大背景下,有心知悉世事時局的晚清士人,開展追求「世界知識」的事業,追索與「西學」相關的書報,猶如進入一方積蘊豐富的「知識倉庫」。士人的閱讀實踐,從此大有改變。然而,士人讀書世界的變化擴展,往往遭遇「書本地理學」的障礙;意欲建立「讀書秩序」的努力,又承受既存價值系統的挑戰反擊。閱讀致知的理由,更與士人的功名之路息息相關,自然和「文化市場」的運作邏輯脫離不了關係。本書以閱讀史取向而描摹展示的圖像,不僅扭轉了既存的歷史成見,更為如何認識理解晚清中國的歷史世界,提供了另一個思考方向。
在西力東漸的大背景下,有心知悉世事時局的晚清士人,開展追求「世界知識」的事業,追索與「西學」相關的書報,猶如進入一方積蘊豐富的「知識倉庫」。士人的閱讀實踐,從此大有改變。然而,士人讀書世界的變化擴展,往往遭遇「書本地理學」的障礙;意欲建立「讀書秩序」的努力,又承受既存價值系統的挑戰反擊。閱讀致知的理由,更與士人的功名之路息息相關,自然和「文化市場」的運作邏輯脫離不了關係。本書以閱讀史取向而描摹展示的圖像,不僅扭轉了既存的歷史成見,更為如何認識理解晚清中國的歷史世界,提供了另一個思考方向。
- 再版引論
- 自序
- 本書徵引書籍說明
-
第1章 導論
-
第1節 問題意識
-
第2節 文獻檢討:借鑒與突破
-
第3節 界說與本書內容略述
-
-
第2章 「知識倉庫」的建立與讀書世界的變化
-
第1節 「知識倉庫」的初步建立
-
第2節 士人讀書世界的變化
-
-
第3章 朱一新的讀書世界與「地理想像」的知識基礎
-
第1節 閱讀朱一新《無邪堂答問》的可能空間
-
第2節 帝國榮光與挫敗的書寫
-
第3節 舊學新知的去取
-
第4節 「西學」、「地理想像」與國族認同
-
-
第4章 「西學」的「新聞化」:《時務報》與它的讀者
-
第1節 新聞報刊與讀書世界的擴張
-
第2節 《時務報》與讀書社群的多重樣式
-
第3節 讀者與編者
-
第4節 《時務報》的翻譯文稿與「知識倉庫」
-
-
第5章 「西學」的體制空間:以《沅湘通藝錄》為中心
-
第1節 新酒舊瓶:「西學」與科舉體制下的士人
-
第2節 科舉體制改革空間裡的「西學」
-
第3節 「知識倉庫」與利祿之路
-
第4節 「西學」的知識空間和「文化市場」
-
-
第6章 「讀書秩序」和「知識倉庫」的活用轉易
-
第1節 「知識倉庫」的活用契機:徐仁鑄的努力
-
第2節 「審門徑」,「知別擇」:《西學書目表》的典範空間
-
第3節 「知識倉庫」的轉易
-
- 第7章 結論
-
附錄
-
附錄〇:劉紹寬閱讀《時務報》筆記的原始出處
-
附錄一:關於《四洲志》的版本問題
-
附錄二:梁廷枏著述徵引《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小考
-
附錄三:《美理哥合省國志略》與《海國圖志》記述美國政制對照表
-
附錄四:《美理哥合省國志略》與《合省國說》記述美國政制對照表
-
附錄五:朱一新〈評黎佩蘭《景教流行中國碑考》〉對《四裔編年表》的徵引
-
附錄六:丁其忱函繫年考
-
附錄七:裘廷梁函繫年考
-
附錄八:瞿鴻禨函繫年考
-
附錄九:張鶴齡函繫年考
-
附錄十:朱祖榮函繫年考
-
附錄十一:錢恂函繫年考
-
附錄十二:〈近代政教之原〉作者考
-
附錄十三:江瀚函繫年考
-
附錄十四:潘清蔭函繫年考
-
附錄十五:毛慈望函繫年考
-
附錄十六:王延齡函繫年考
-
附錄十七:汪立元函繫年考
-
附錄十八:唐受桐函繫年考
-
附錄十九:紀鉅維函繫年考
-
附錄二十:羅振玉函繫年考
-
附錄二十一:《時務報》譯稿收入各類《經世文編》略表
-
附錄二十二:〈外洋國勢卮言〉出自《時務報》譯稿表
-
附錄二十三:《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補編再補編》出自《時務報》譯稿略表
-
附錄二十四:李玉如、薛福成與姚文棟《日本地理兵要》述說對照表
-
附錄二十五:吳友炎答卷與康有為述說對照表
-
- 徵引文獻
- 主要人名/書名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6267002/56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