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個性:不只成為自己,更要超越自己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9255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與其「發現自我」,不如「創造自我」。
人無法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來。
我們不只要順性而為,更要超越個性。
透過行為刻意地去蕪存菁,你一定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是什麼造就了當下的你?我們該如何才能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一般認為,「個性」是具有穩定性的,當性格一旦形成,就幾乎是我們始終如一的特質了。但最新的研究顯示,每個人身上,都有個我們不認識的自己。所謂的「自我」並非固定,個性會隨著成長而有所改變,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重新塑造自己,而且行動越大,改變就會越多。

榮獲德國年度三大科普寫作記者克莉絲蒂娜・伯恩特,彙整心理學、腦科學、社會學、科學等諸多領域的研究資料,提供我們關於「個性」種種新知卓見。包括:

我如何成為「我」,又該如何主動操控性格改變的方向及過程。
在經歷人生的重大轉捩點(如:成為父母、面臨中年危機和退休等),個性會產生哪些變化。
有哪些心理工具有助於保護自己避免負面影響,完成正面建構。
在與他人的互動及反餽中,如何形成自我認知,並活出與眾不同的自己。
睡眠、想法、飲食,甚至腸道菌都會影響我們的個性。(如:微生物能抗憂鬱,良好的睡眠能增進自信)
打破慣性,換個想法,個性也能「弄假成真」。

誠如書中所言:「成熟並不是堅持自己一直都是怎樣的人,而是一個人有所成長,也透過自身的經歷變得更有智慧。所以成熟是種過程,這並非意味著『發現自我』,而是懂得如何在人生中獲得的反饋與不斷自省中改變自我。」因而,昨日之我是什麼人,並沒有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今日我們的所作所為。我們始終都有機會重新創造自己。

好評力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周志建、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蔡宇哲、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鮪魚)、閱讀人社群主編鄭俊德
  • 推薦序—人所創造的自我,遠多於發現的自我
  • 導言 你的性格,你作主!
    • 人生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在改變
    • 我為什麼是我?
    • 今日如何作為,比昨天做了什麼更重要
  • 一、萬事皆可能
    • 改邪歸正的大學教授
    • 關於「做自己」這件事
    • 自欺欺人?其實是大腦欺騙了你
    • 為何我們會自我感覺良好?
    • 想法決定你是誰
    • 靈活變動的自我
    • 典型性格中的非典型個性
    • 我們欺騙自己,以便欺騙別人
    • 真實的人更快樂、更具韌性
    • 變化是人類的本質
    • 自我測驗:我有多真實?
  • 二、性格養成計畫
    • 一別數十年,老同學真的一點都沒變?
    • 個性的發展沒有終點
    • 個性從何而來?
    • 我們的決定,決定了我們
    • 老人總是討人厭?
    • 主動改變,就能掌控人生
    • 五大性格特質分析
  • 三、想解密他人,就靠數位足跡
    • FB按讚,洩漏你的內心
    • 讓英國脫歐,幫川普當選的大數據黑手
    • AI面向學
    • 自我測驗:我有怎樣的性格?
  • 四、為什麼我們一生注定受他人影響?
    • 瑞典環保少女的氣候暖化抗爭行動
    • 我們與世界是共鳴系統
    • 即使童年不幸,也可以成為幸福的人
    • 基因比教養更具影響力
    • 父母和孩子,都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期待的樣子
    • 所有關係的交互作用
    • 正面和負面的外界影響
    • 自我,就是我們經驗的總和
  • 五、那些意想不到的性格影響力
    • 腦創傷後判若兩人
    • 與中風有關的奇人奇事
    • 心靈會重整
    • 腸道、飲食與情緒
    • 大腦也會聽腸道的話
    • 你吃的食物,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 睡得好,人生是彩色的
    • 睡不好會讓腦細胞受損
  • 六、與其「發現自我」,不如「創造自我」
    • 不只順性而為,更要超越個性
    • 人無法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來
    • 個性也能「弄假成真」
    • 你認識的自己,可能只是假象
    • 人不能只是「活著」,更要找出對你有意義的事
    • 針對「自我」的訓練
    • 性格無好壞之分,而是各具特色
    • 即使年老,還是可以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 透過挑戰,改變個性
    • 不要害怕被拒絕
  • 參考文獻
  • 相關專家學者名錄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