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傳承與創新:中華傳播研究40年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237217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自1977年施拉姆教授(Wilbur Schramm)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算起,香港的傳播研究已走過四十餘載。在此期間,中國大陸與台灣學者對華文傳播現象的研究也有了長足進步。中華傳播研究與學科發展究竟取得了哪些值得傳承的成果?在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上,有哪些令人矚目的突破與創新,未來又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問題?到底是否存在所謂「中華特色的傳播研究」,抑或中華傳播研究僅是全球學術的有機組成部分?

本書從全球的角度審視中華傳播研究,並總結不同地區、不同領域傳播學的發展脈絡,探討如何提高傳播研究的理論水平及加強研究方法。本書不但結合知識社會學及相關學科來反思過去的研究成果,更探討特定的焦點問題,如數據與理論的關係、概念及方法的應用與改進、學術本土化與全球化之張力等。

------------------

本書涵蓋的範圍遍及媒體傳播研究的不同領域,作者為兩岸三地各個次領域的權威。對於任何希望一窺華人傳播研究貢獻與最新進展的讀者而言,本書都將會是重要的依據。

——汪琪(台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榮休教授)

本書是兩岸三地華人學者對中華傳播研究的共同反思,既有資深學者從宏觀角度回顧傳播學如何引入華人社會,也包括了青年學者對傳播學前沿發展的細緻梳理,真正體現了學科的「傳承」與「創新」,對新聞傳播學研究者而言極具參考意義。

——蘇鑰機(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 序一
  • 序二
  • 導言
  • 第一部分 中華傳播研究的40年發展
    • 1 視點與溝通:華人社會傳媒研究與西方主流學術的對話
    • 2 中國傳播學的不惑之惑—寫在傳播學引入中國40年之際
    • 3 從比較視角看中華傳播的研究與創新
  • 第二部分 兩岸三地的傳播研究
    • 4 施拉姆與中國傳播研究:文化冷戰與現代化共識
    • 5 中國傳播學的老故事與新進路:學科化探索與知識型轉換
    • 6 台灣傳播學術研究30年變貌:以1987–2017年學術期刊為例
    • 7 尋找普遍意義:香港傳播研究的經驗和貢獻
  • 第三部分 傳播學不同分支領域的發展和創新
    • 8 再思華人社會組織傳播學的在地發展與實踐
    • 9 「馴化」媒介社會學:理論旅行、文化中間人與在地學術實踐
    • 10 發展傳播理論與「中國式」發展之間的張力—基於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三個研究案例的討論
    • 11 中國互聯網治理研究的學術邏輯與範式流變—基於CNKI數據庫的文獻考察
    • 12 中國大陸互聯網研究的「跨學科」迷思:規訓與突破
    • 13 流行文化研究的若干新趨勢
    • 14 新聞專業主義的理想與現實(1997–2020)—中國大陸研究的回顧
    • 15 中國大陸健康傳播研究(2004–2015):12年再回顧
    • 16 香港政治傳播研究40載:歷史脈絡與邏輯演進
  • 第四部分 華人傳播未來方向的展望
    • 17 從邊陲到主流的一條自然路徑:華人計算傳播學者的參與和體驗
  • 作者簡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