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傳播縱橫:歷史脈絡與全球視野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5345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近十多年來,李金銓在華文世界發表的專文每每獲得廣泛的迴響,本書《傳播縱橫:歷史脈絡與全球視野》是這些文字反覆精心修訂的結集。開首之章即不斷從傳播研究的角度,強調社會分析的辯證性、複雜性、具體性和條件性,旨在聯繫個人關懷與公共議題,建立傳播研究的歷史脈絡與全球視野,並促進中國傳統形象思維、直覺智慧與西方社會科學的邏輯思維互通互證。
第一篇「國際傳播:中華與世界接軌」,涵蓋跨學科的視野,李金銓指出美國主流傳播研究「內眷化」,以致國際傳播成為「美國的」國際傳播,不是「國際的」國際傳播。李金銓試圖聯繫在地經驗與全球視野,以重建國際傳播的知識論與方法論基礎,一方面促進國際傳播的「國際化」,賦之以豐富的「文化性」;一方面加強華人社會傳媒研究與西方主流文獻的對話,庶幾獲得「境界的交融」。
第二篇「民國報刊:新聞與歷史的聯繫」抉微鉤賾,借助社會科學的意識和方法分疏新聞史的若干脈絡。涉及面包括近代文人論政與報人情懷、以胡適和魯迅為中心的輿論場域交鋒、左中右著名記者的生命歷程與時代洪流相遇的層層互動與糾葛、上世紀初期英美在華的報業競爭,以及從美國新聞教育在華移植論述帝國使命、美國實踐主義與中國現代化。
透過第三篇「訪談錄:治學經驗拾綴」,李金銓以歷史為經,世界為緯,爬梳海外中國傳媒研究的知識地圖、國際傳播研究的想像力、傳播科學和反思的藝術、社會科學對中國新聞史學研究的啟示與借鑑,並總結傳播研究方法論的「跨界」、「搭橋」與「交光互影」。
最後的長跋是李金銓企圖以小見大的學術生涯回顧,提供半世紀傳播研究歷史的個人見證,縷述學術興趣的發展、研究問題的思考,和治學方法的經驗。
  • 封面
  • 作者簡介
  • 獻詞
  • 自序
  • 第一章 傳播研究的時空座標——兼釋「橫看成嶺側成峰」
  • 附錄一 「媒介專業主義」的悖論
  • 第一篇 國際傳播:中華與世界接軌
    • 第二章 傳播研究的「內眷化」——簡評美國主流研究的典範與認同
    • 第三章 國際傳播的國際化——反思以後的新起點
    • 第四章 在地經驗,全球視野——國際傳播研究的文化性
    • 第五章 視點與溝通——華人社會傳媒研究與西方主流學術的對話
    • 附錄二 入乎其內,出乎其外——走進「流動的家園」
  • 第二篇 民國報刊:新聞與歷史的聯繫
    • 第六章 近代中國的文人論政
    • 第七章 報人情懷與國家想像
    • 附錄三 民國報刊研究問題舉隅
    • 第八章 半殖民主義與新聞勢力範圍——20世紀早期在華的英美報業之爭╱張詠、李金銓
    • 第九章 現代中國的公共輿論——各說各話乎,公共對話乎?
    • 第十章 密蘇里新聞教育模式在現代中國的移植——兼論帝國使命、美國實踐主義與中國現代化╱張詠、李金銓
    • 第十一章 記者與時代相遇——以蕭乾、陸鏗、劉賓雁為個案
    • 附錄四 論《大公報》和張季鸞的文人論政
    • 附錄五 他是一個點亮明燈的人——追念徐佳士老師
  • 第三篇 訪談錄:治學經驗拾綴
    • 第十二章 海外中國傳媒研究的知識地圖
    • 第十三章 三十年河東與河西——國際傳播研究再出發
    • 第十四章 以歷史為經,以世界為緯——國際傳播研究的想像力
    • 第十五章 傳播科學和反思的藝術
    • 第十六章 傳播研究的方法論——「跨界」、「搭橋」與「交光互影」
    • 第十七章 社會科學對中國新聞史學研究的啟示與借鑑
    • 第十八章 民國知識人辦報以圖重返政治中心
    • 第十九章 「我這代臺灣學人對於歷史多少是有興趣的」
  • 跋 傳播縱橫——學術生涯五十年
  • 附錄六 門風 會風 春風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