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秩序與混沌:轉型中國的「社會奇蹟」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436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在20世紀7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的社會經濟/社會體制變動中,中國發生了諸如價值規範大轉折,數百萬職工下崗,數億農民流動,土地/城市大開發,社會急劇分化⋯⋯這樣的一系列社會劇變,可是,總體而言,社會群體之間並沒有發生激烈的衝突,城市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騷亂,人們的生活秩序看似也沒有崩潰⋯⋯所有這些,究竟是如何可能的?』

本書對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社會急劇變遷過程中的「政治—社會穩定」現象作出解釋。有別於一般宏觀經濟學或國家體制研究的分析路徑,這項研究致力於「重新發現社會」——從社會中心論出發,通過田野實證調查、制度分析和歷史社會學等方法,在社會生活的細微之處發現隱而未現的社會體制;同時將現實置於長歷史時段之中,洞察轉型社會中混沌與秩序間的辯證關係。在研究中作者提出了「核心的社會體制」、「過渡期政治」、「社會轉型元框架」、「邊界狀態」等重要概念,分析說明社會的深層結構是如何影響整體社會的運行,以及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動。
  • 第一部分 問題意識與研究路徑
    • 第一章 序論:發現「隱祕的社會系統」
      • 一、中國的「社會穩定」何以成為一個問題?
      • 二、本研究的旨趣及方法
      • 三、內容說明
    • 第二章 社會轉型的理論
      • 一、如何回應「轉型論」所面臨的質疑和挑戰
      • 二、社會混沌與社會秩序的辯證關係
      • 三、方法論探討:社會轉型的時空結構
      • 四、反思是為了更深入的研究(代小結)
  • 第二部分 家庭化:私域的回歸及國家徵用
    • 第三章 歷史轉折時期的社會家庭化(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 引言:以實證研究的方法探討歷史變動的機制
      • 一、知青返城運動中的「回家」敘事
      • 二、特殊歷史時期的政策群:讓個人回歸家庭
      • 三、如何理解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會轉折中的家庭化?
    • 第四章 「家庭化」的邊界:家庭策略的能動性和條件性
      • 引言
      • 一、家庭策略的前提及條件性
      • 二、家庭政策供給中的價值原則及政策結果
      • 三、文化治理的內在困境:家庭倫理規範間的張力
      • 四、結語
    • 第五章 私域中的勞動和生活
      • 引言
      • 一、被置於私域中的勞動和流動
      • 二、代工廠工人:私域中的勞動與生活
      • 三、政府與社會力量的角色
      • 四、結語
  • 第三部分 等級間可流動的身分制
    • 第六章 身分等級制度的結構性延續:以社會保障制度為例
      • 引言
      • 一、社會主義中國的社會分層制度是一種什麼制度?
      • 二、等級化的國民身分及再分配體制
      • 三、市場化過程中「社會保障」體系的初步建立
      • 四、「平等、公正」價值目標壓力下的「改革」
      • 五、簡短的討論
    • 第七章 作為替代性制度的「社會流動」體制
      • 引言
      • 一、等級間可流動的身分制度
      • 二、身分市場與權利資格贖買
      • 三、市民化與國民化
      • 四、「開放-流動」作為替代性制度的合理化機制
      • 五、簡短的討論:公民平等權延期兌現與社會轉型的過程結構
    • 第八章 在民權與民生之間:「歷史遺留群體」
      • 一、被歸入「歷史遺留問題」的那些群體
      • 二、「被拋棄者」的價值危機和身分政治
      • 三、「無價值者」的價值自證
      • 四、結語
  • 第四部分 法律外的共用規範
    • 第九章 自生的道德秩序:流動群體的互助體系
      • 引言
      • 一、關於居住貧困群體的居住生活調查
      • 二、「緣」與「類」:居住生活互助協作關係的實踐基礎
      • 三、居住生活互助行為的道德性
      • 四、結語
    • 第十章 「違規」的空間
      • 一、關於城市違規現象研究的理論範式討論
      • 二、占據者的邏輯
      • 三、違規空間如何嵌入城市社區
      • 四、政府的應對
      • 五、「違規」作為轉型社會中的法律文化和政治文化(代結語)
    • 第十一章 都市劇場中的「市民」:現代文明法則的想像與實踐
      • 引言:關於上海膠州路事件
      • 一、如何解釋城市災害背景下的市民行動
      • 二、災害事件中的市民認同及其社會聯結
      • 三、市民、公民及政治文明:幾個問題的討論
      • 四、結語:「基於規範的社會秩序」的市民實踐
    • 第十二章 「過渡期政治」及其精英倫理
      • 引言:「轉型陷阱」或「邊界狀態」?
      • 一、轉型中國的「過渡期」
      • 二、權力團體的過渡期政治
      • 三、作為政治文化的「等待」
    • 結論
      • 一、社會體制與政治-社會穩定
      • 二、社會轉型的框架意義
      • 三、例外事件與邊界狀態
    • 後記
    • 參考文獻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