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面臨了三千年未有的大變局。一方面是內外交逼,國將不國;另一方面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投身救國救民的行列。清政府在變局中被動地回應外來的刺激,終於導致了自身的滅亡。清朝的滅亡並非一如歷史上的改朝換代,而是宣告持續了兩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從此在中國壽終正寢。儘管新的共和國風雨飄搖,但告別帝制,走向共和,已然是世界潮流,浩浩蕩蕩,終究無法逆轉。
本書跨越晚清和民國初年兩個歷史階段,敘述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1919年五四運動八十年間的歷史過程。內容涉及五次對外戰爭、洋務運動、戊戌維新、辛亥革命,以及太平天國、義和團等重大歷史事件。全書以古今中西之爭為發展線索,以告別帝制為支撐點,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著墨尤多;一些重要歷史人物,如洪秀全、慈禧太后、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袁世凱等人,都有簡潔而深刻的評述。全書敘事流暢、立論公允,期能有助於讀者明瞭中國近代史的演變過程,也是相關研究不可缺少的案頭書。
本書跨越晚清和民國初年兩個歷史階段,敘述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1919年五四運動八十年間的歷史過程。內容涉及五次對外戰爭、洋務運動、戊戌維新、辛亥革命,以及太平天國、義和團等重大歷史事件。全書以古今中西之爭為發展線索,以告別帝制為支撐點,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著墨尤多;一些重要歷史人物,如洪秀全、慈禧太后、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袁世凱等人,都有簡潔而深刻的評述。全書敘事流暢、立論公允,期能有助於讀者明瞭中國近代史的演變過程,也是相關研究不可缺少的案頭書。
- 自 序
- 前言──告別帝制
-
第一章 鴉片戰爭與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
第一節 戰爭發生的背景
-
第二節 戰爭的過程
-
第三節 戰後的社會文化動向
-
-
第二章 太平天國與舊式農民戰爭的結束
-
第一節 洪秀全與金田起事
-
第二節 建都南京
-
第三節 內政與外交
-
第四節 天京事變和後期抗爭
-
-
第三章 「庚申之變」與清廷政局
-
第一節 兩次英法聯軍之役
-
第二節 祺祥政變
-
第三節 同治政局
-
-
第四章 洋務運動與西方生產力的引進
-
第一節 洋務事業的啟動
-
第二節 求強與求富
-
第三節 教育文化的變革
-
-
第五章 城鄉變動與社會結構的更新
-
第一節 新興的社會階層
-
第二節 鄉村社會變化
-
第三節 僑民與傳教士
-
-
第六章 甲午戰爭與民族危亡
-
第一節 邊疆危機與中法戰爭
-
第二節 中日甲午戰爭
-
第三節 戰後的民族危機
-
-
第七章 維新變法與思想啟蒙
-
第一節 維新派的興起
-
第二節 維新派的活動
-
第三節 思想啟蒙
-
-
第八章 義和團運動與政治格局的演變
-
第一節 義和團運動
-
第二節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
第三節 新的政治格局
-
-
第九章 推行新政與社會文化的革新
-
第一節 全面推行新政
-
第二節 文化革新
-
第三節 社會新動向
-
-
第十章 創建同盟會與革命風潮
-
第一節 同盟會及其政綱
-
第二節 革命風潮
-
-
第十一章 立憲運動與清廷危機
-
第一節 被迫推行憲政
-
第二節 政局動盪
-
第三節 風雨欲來
-
-
第十二章 武昌起義與帝制覆滅
-
第一節 武昌起義
-
第二節 創建中華民國
-
第三節 走向共和
-
-
第十三章 軍閥割據與社會動盪
-
第一節 袁世凱專權與敗亡
-
第二節 軍閥割據形成
-
第三節 社會動盪
-
-
第十四章 新文化運動與社會文化的轉向
-
第一節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
第二節 五四運動
-
第三節 社會文化的轉向
-
- 結 語
-
附 錄
-
大事年表
-
清代帝系表(1644~1911年)
-
中華民國(1912~1928年)總統表
-
參考書目
-
- 版權宣告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14/49852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