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張道藩是傑出的藝術家,將中國畫的寫意與西方畫的寫實融會貫通,並於1943年拜齊白石為師,在傳統國畫的造詣甚高。
★他是國民政府文化事業與政治宣傳的策劃者,在擔任立法院長八年(1952-1961)的時間,極力提倡文藝復興。
★特別收錄秦賢次著述〈張道藩的一生及其對文藝的貢獻〉當作本書之附錄,此篇文章堪稱研究張道藩的重要著作!
★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讓讀者對於張道藩的生平事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全書精彩可期!
張道藩以文化人從政,除具政治家之勤慎廉明外,仍不改學者風度。對人和藹可親,富幽默感。平日好學深思,曾著有關學術、文化、政治論文及講稿多種,並譯有《近代歐洲繪畫》一書。公餘對戲劇電影,極為喜愛,提倡不遺餘力。──秦賢次〈張道藩的一生及其對文藝的貢獻〉
張道藩1897年生於貴州。1919年11月以公費留學歐洲,並先後於倫敦大學學院美術部、巴黎法國美術學院深造。1926年返回中國後,加入中國國民黨,為國民政府文化事業與政治宣傳的策劃者。1950年,張道藩隨國民政府遷徙至臺灣,並繼續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內中央組織部秘書等重要黨職。在文學活動的參與上,張道藩曾經受蔣經國的指示,與陳紀瀅、王藍、趙友培等人發起、成立中國文藝協會,還另行成立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及其機關刊物《文藝創作》,獎勵反共抗俄的優良文藝作品,生產出大批反共文藝(包括反共文學)作品。退休後曾企劃寫出《鴛鴦湖之戀》的劇本,在寫出自傳《酸甜苦辣的回味》後,不幸病倒而擱筆,留下傳奇的一生。
《酸甜苦辣的回味》是張道藩的回憶錄,其中收錄了〈我怎樣的參加中國國民黨〉、〈編導《自救》的經過〉及〈從抗戰到戡亂筆記的片斷〉等三篇長文,都是研究近代史非常重要的文章。為了讓讀者對張道藩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主編蔡登山特徵求文學史料專家秦賢次的同意,將他在大著《現代文壇繽紛錄──作家剪影篇》書中,有關張道藩的一篇重要文章〈張道藩的一生及其對文藝的貢獻〉當作本書之附錄。此篇文章堪稱研究張道藩的重要著作,全篇精彩可期,與原書兩相參照可以得出更貼近事實的觀點,值得典藏。
★他是國民政府文化事業與政治宣傳的策劃者,在擔任立法院長八年(1952-1961)的時間,極力提倡文藝復興。
★特別收錄秦賢次著述〈張道藩的一生及其對文藝的貢獻〉當作本書之附錄,此篇文章堪稱研究張道藩的重要著作!
★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讓讀者對於張道藩的生平事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全書精彩可期!
張道藩以文化人從政,除具政治家之勤慎廉明外,仍不改學者風度。對人和藹可親,富幽默感。平日好學深思,曾著有關學術、文化、政治論文及講稿多種,並譯有《近代歐洲繪畫》一書。公餘對戲劇電影,極為喜愛,提倡不遺餘力。──秦賢次〈張道藩的一生及其對文藝的貢獻〉
張道藩1897年生於貴州。1919年11月以公費留學歐洲,並先後於倫敦大學學院美術部、巴黎法國美術學院深造。1926年返回中國後,加入中國國民黨,為國民政府文化事業與政治宣傳的策劃者。1950年,張道藩隨國民政府遷徙至臺灣,並繼續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內中央組織部秘書等重要黨職。在文學活動的參與上,張道藩曾經受蔣經國的指示,與陳紀瀅、王藍、趙友培等人發起、成立中國文藝協會,還另行成立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及其機關刊物《文藝創作》,獎勵反共抗俄的優良文藝作品,生產出大批反共文藝(包括反共文學)作品。退休後曾企劃寫出《鴛鴦湖之戀》的劇本,在寫出自傳《酸甜苦辣的回味》後,不幸病倒而擱筆,留下傳奇的一生。
《酸甜苦辣的回味》是張道藩的回憶錄,其中收錄了〈我怎樣的參加中國國民黨〉、〈編導《自救》的經過〉及〈從抗戰到戡亂筆記的片斷〉等三篇長文,都是研究近代史非常重要的文章。為了讓讀者對張道藩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主編蔡登山特徵求文學史料專家秦賢次的同意,將他在大著《現代文壇繽紛錄──作家剪影篇》書中,有關張道藩的一篇重要文章〈張道藩的一生及其對文藝的貢獻〉當作本書之附錄。此篇文章堪稱研究張道藩的重要著作,全篇精彩可期,與原書兩相參照可以得出更貼近事實的觀點,值得典藏。
- 永遠的「文藝鬥士」 — 張道藩 / 蔡登山
-
第一部:自述
-
我怎樣的參加中國國民黨
-
一、幼年環境與所受的教育
-
二、祕密加入中華革命黨
-
三、由平津轉往塞外就業
-
四、響應勤工儉學決心赴法
-
五、啟程前晉謁國父求教
-
六、改入倫敦大學習美術
-
七、最後終於同意參加國民黨
-
-
編導《自救》的經過
-
一、劇本的編譯
-
二、《自救》編成後在首都及各地的公演
-
三、公餘聯歡社戲劇組話劇股的決定公演
-
四、導演顧問和演員的推定
-
五、排演的進行
-
六、公演的準備
-
七、出演
-
八、我們對各界的批評和指教的感謝
-
九、我們的希望
-
-
從抗戰到戡亂筆記的片斷
-
一、留守南京
-
二、苦難山城
-
三、返黔省親
-
四、宣慰僑胞
-
五、盤縣奔喪
-
六、獨山之役
-
七、勝利收京
-
八、首都撤退
-
九、自穗來臺
-
-
-
第二部:雜文
-
《文藝創作》發刊詞
-
《蓮漪表妹》序
-
《如此結局》序
-
《李百祿先生木思錄》序
-
梁實秋先生譯著書目弁言
-
一個堅苦奮鬥的文化工作者
-
拜師前夕給齊白石的信
-
為向齊白石拜師上蔣總裁書
-
詩一首
-
-
附錄
-
張道藩先生事略
-
張道藩的一生及其對文藝的貢獻 / 秦賢次
-
一、他的一生
-
二、他對文藝的貢獻
-
三、主要參考著作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