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26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7705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中華民國的外交官,沒有悲觀的權利。」 半世紀的記憶,道盡台灣國際關係的特殊性。 「『中道』(moderation)與『審慎』(prudence)是個人一生職涯的四字箴言。」──李大維 《和光同塵》是一名外交官的故事,也是對台灣國際關係與國內政治的歷練紀錄。台灣外交官因歷史因素,需面對更為艱鉅的處境,熟知其中甘苦的李大維指出:「身為中華民國的外交官,沒有悲觀的權利。」他回首投身外交事業的起點,從留學美國時任駐美代表處諮議,回台後,歷任外交部各層職務及新聞局長,後任駐歐盟、美國、加拿大、澳洲代表,再回國任外交部長,又任國安會祕書長、總統府祕書長。這漫漫長路也是中華民國一世代的外交記憶。 ․談民主時代的外交官外交官應服膺憲法,尊重民主憲政制度選出的領導人,不應有黨派之見,任內應忠實傳遞國內政策指示給駐在國,若有異議,也應循行政管道表達。當然也可求去,這才符合民主政治的精神。 ․談駐美經驗駐美期間總盡其所能深入了解美方考量,甚至掌握最高層的情緒、私下評論,使決策者可更全面、透澈地了解華府決策的考量、環境等背景因素。這也是一個外交官功力所在。 ․談台美認知落差個人始終覺得,若要用讓美國決策者、民眾可理解的語言,就是要多談尊重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以自由、民主方式決定未來,而非強調及要求美國這個大國了解「台灣主體意識」。從基礎面看,美國又有多少政府高層能理解、認識,以台灣為主體的民族主義,有相當程度是由美式民主催生、鼓勵而來? ․談實務經驗回顧逾40年職涯,常感「書本智慧」(book smart)的不足。……書本知識是基礎,能接地氣(street smart),夠精明幹練、審時度勢、順勢調整也是關鍵……唯有兼具「書本智慧」能與大戰略家論政,同時也「接地氣」以應付稀奇古怪的人與事者,才能存活及代表國家利益。 ․反思歷史我們無法從上帝視角看50年後的發展和思維,古今中外歷史人物做的抉擇,皆為因應當時局勢,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選項……我們不能以今日視角評斷過去決策,需以同理心看當時決策者的思考邏輯及時代背景,才能真正了解何以造成矛盾、錯失,或差池的決定。 ▍本書特色 ★親身經歷,半世紀的台灣外交活歷史。 ★收錄多幀別具意義的文件紀錄、照片。 ★揭密艱困國際處境之下,台灣外交官如何戮力從公、折衝樽俎。 ★思索台灣外交官應該具備的特質、條件、需求、涵養與修為,綜整出「外交十二律」。 ★書寫台灣重大外交事件:重建台美互信、迷航之旅、與馬其頓建交、巴拿馬斷交、聖多美普林西比斷交、裴洛西來台等。 ★書寫國內重大發展與重要事件:凍省、九七變局、九二一大地震、白曉燕案、新南向政策等。 各界推薦他明白外交官必須展現沉穩的力量,才能維持國家在外交立場上的方向,讓台灣穩建地走在世界的航道上。……他或許不是獲得最多媒體關注的那一位,但他的努力與付出,落實了台灣的外交政策,也在許多關鍵時刻,成為守護國家利益的堅實後盾。 ──蔡英文|中華民國第14、15任總統此書不僅是一位傑出外交家的省思錄,更重要的是書中許多地方告訴我們:要做好外交工作先要學好「作人」,這包括廣泛的知識、樂於交友、治事以勤、為國家利益要忍辱負重。 ──錢復|蔣經國基金會董事長李大維能做事,會做事,也想做事。遇到信任他的長官,他會全力以赴;但就算未獲長官全部的信任,他也會在崗位上盡忠職守……在政治對立的台灣,許多人對他難免有所臧否,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信仰,《和光同塵》或許是他面對質疑的現身說法。 ──項國寧|聯合報執行董事
  • 封面
  • 作者簡介
  • 書名頁
  • 推薦序 守護國家的穩定力量/蔡英文
  • 推薦序 謙卑、傑出的外交家/錢復
  • 推薦序 一碗大滷麵的交情/項國寧
  • 目次
  • 第1章 成長
    • 動盪年代
    • 在台大的日子
      • 風起雲湧
      • 三位恩師
      • 摩根索的啟發
    • 赴美留學
      • 多學一點美國的東西
      • 黃金年歲
      • 池琳
  • 第2章 初入公職
    • 任駐美代表處諮議
      • 錢復次長來美
      • 初任諮議
    • 參加甲考
    • 轉調再轉調
    • 波士頓處長
      • 「誠」與「勤」的心法
      • 一九九五閏八月
      • 與大師對話
  • 第3章 新聞局長
    • CNN的訪問
    • 出任新聞局長
    • 國內業務:萬般挑戰
      • 直接面對民眾
      • 有線電視大戰
      • 公視成立與開播
      • 地下電台暗湧
      • 凍省餘波
    • 國際業務:開放與進步
      • 九七變局
      • 台片起飛
      • 印刷解禁
    • 另一條成長曲線
  • 第4章 再回外交部
    • 精實日子
    • 九二一大地震
    • 印象深刻的出訪
      • 南太之旅
      • 蔣夫人
    • 薄冰上的邦交國
    • 兩國論效應
    • 初次政黨輪替
  • 第5章 比利時與歐盟:開闊視野
    • 外放比利時
    • 深厚的文化底蘊
      • 厚植於歷史的富裕
      • 細膩禮儀之邦
    • 互設代表處、恢復經貿諮商
    • 歐盟整合與台灣
    • 不被理解的和平公投
    • 壓力無所不在
      • 華航採購案
      • 總統訪歐受阻
      • 參與WHO被拒
    • 對中售武禁令
    • 告別歐洲
  • 第6章 美國(一):艱鉅挑戰(二○○四——二○○五)
    • 重建互信
      • 修復與美關係
      • 中方釋出善意
    • 鮑爾國務卿口誤
    • 美國總統大選漣漪
      • 小布希連任
      • 十點裁示釋善意
    • 《反分裂國家法》掀波瀾
      • 陳雲林訪美
      • 柯立金助卿的分析
      • 正式通過
      • 民主和平護台灣大遊行
    • 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
    • 過境外交
    • 華府「圈內人」
    • 變數與遺憾
  • 第7章 美國(二):分水嶺(二○○六——二○○七)
    • 情勢急轉
      • 元旦文告
      • 廢除國統會
    • 小布希總統震怒
    • 《國統綱領》爭議
    • 不被看好的台灣新憲法
    • 布胡會
    • 迷航之旅
      • 舊金山,不可能!
      • 取消計畫
      • 何以致此?
    • 倒扁紅潮起
    • 制憲風暴
      • 再挑美中敏感神經
      • 凍結憲法與國務機要費偵結
    • 美中對話機制深化
    • 北韓核武危機
    • 四要一沒有
    • 張忠謀與胡錦濤
    • 雙邊互信倒退
  • 第8章 美國(三):反思
    • 反思美國
      • 偉大的國家
      • 最優秀和最聰明
      • 決策的責任
    • 思考美中台關係
      • 「巨擘」決策
      • 台灣獨特的地位
      • 台灣主體意識
      • 對中政策
    • 華府生存法則
      • 夙興夜寐
      • 參加俱樂部
      • 國內外媒體
    • 美方工作夥伴
      • 1. 坎博(Kurt Campbell)
      • 2. 卜睿哲(Richard Bush)
      • 3. 葛林(Michael Green)
      • 4. 韋德寧(Dennis Wilder)
      • 5. 薛瑞福(Randy Schriver)
      • 6. 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
      • 7. 辛恩(James Shinn)
      • 8. 艾倫(John Allen)
      • 9. 裴敏欣
    • 轉任駐加拿大代表
  • 第9章 加拿大:溫和的美國「小盟邦」
    • 既近又遠
    • 加中建交,影響深遠
    • 早有淵源
      • 設立經濟文化代表處
      • 四次密會:從東京到渥太華
    • 別出新意的增溫策略
      • 在地美酒與台灣味
      • 原住民文化的連結
    • 免簽突圍
    • 返台,任北協主委
  • 第10章 澳洲:無羈的國度
    • 從殖民地到南太警長
    • 澳洲與世界
      • 外交策略三支柱
      • 跟著氣旋走
      • 緊密的澳中關係
    • 台澳之間
      • 貿易部長三次婉拒台澳FTA
      • 耕耘政變之都
      • 軟實力
  • 第11章 外交部長(一):逆風向上
    • 台北來電
    • 思考外交策略
      • 民主國家的硬傷
      • 沒有悲觀的權利
      • 一生為此刻做準備
    • 外交十二律
      • 1. 謙虛、謙虛、再謙虛
      • 2. 多閱讀,培養思辨能力
      • 3. 有知識,更要有常識
      • 4. 敏銳的觀察力、要有同理心
      • 5. 平衡、和諧、高EQ的溝通能力
      • 6. 有警覺性
      • 7. 擁有權衡、判斷分寸的能力
      • 8. 為最壞的狀況做好準備
      • 9. 承擔責任,解決問題
      • 10. Work Hard、Work Smart
      • 11. 培養社交運動、鍛鍊體能及優雅氣質
      • 12. 有使命感、榮譽感、熱情、敢於報告實情
    • 適才適所,用人唯才
      • 街頭智慧——多用常識
    • 維護邦交
      • 提醒北京
      • 尼加拉瓜的無奈轉向
      • 對多明尼加發怒
      • 戮力從公
  • 第12章 外交部長(二):面對挑戰
    • 國會風雲
    • 北京吹來的風
      • 失去聖多美普林西比
      • 巴拿馬斷交風暴
    • 對美關係
      • 與川普通話
      • 友台法案
      • 印太戰略
    • 新南向政策
  • 第13章 國安會、總統府祕書長
    • 國安會祕書長
      • 留下來幫我
      • 台美特殊管道對話
      • 懷念沈總長
    • 總統府祕書長
      • 安全牌
      • 裴洛西眾議長訪台
      • 硬的更硬,軟的更軟
    • 再回海基會
    • 蔡總統近身觀察
      • 視野開闊的非典型政治人物
      • 自信沉穩
      • 風調雨順
  • 第14章 迎接川普二.○新時代
    • 重思台美議題
    • 商人川普
    • 川普二.○政策變革
    • 新創當家
    • 審慎迎向未來
  • 結語
    • 回到歷史的長遠脈絡
      • 法蘭德斯與凡爾登
      • 諾曼第與突出部戰役
      • 貝里琉戰役
    • 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
    • 避免必要之惡
    • 再思中美
    • 自由並非沒有代價
  • 致謝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