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不立文字傳禪機,教外別傳禪宗立;直指人心無思量,見性成佛波羅蜜。
◎佛陀拈花千古祕,眾生不知是何意;唯有迦葉破顏笑,原來六七是禪機。
◎佛陀拈花為何事,萬緣放下心無識;迦葉為何破顏笑,笑傻眾生眛佛示。
呂冬倪老師繼《看懂心經》後再次重磅出擊的60萬字套書《看懂禪機》,是前書的續集,旨在說明,修道要從第六識「意識」下手,好讓第七識「末那識」停止作用,這時「自性」便會自然顯現。至於如何做到,本書有詳盡的解說。
◆上集重點
第一單元:「看懂禪機」的五十個問答
透過問答的方式,解釋說明「禪、定、禪定、禪機、佛法修行、見性成佛、妄想執著、唯識學、四禪八定、禪定口訣、入流亡所、禪宗的起源、古印度瑜伽、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禪宗經典、唯識熏習」等等,禪學的基本常識。
第二單元:禪宗的特殊傳法儀式
「禪宗」有二個很特殊的傳法儀式,一個是「以僧伽黎圍之」,另一個是「付法傳衣」。這二個特殊的傳法儀式,就從釋迦牟尼佛傳法給「印度禪宗」第一代祖師大迦葉尊者的時候開始。另外,釋迦牟尼佛傳「法衣」給大迦葉尊者,這件「法衣」,不是菩提達摩在中國所傳的「法衣」。
第三單元:禪宗的法脈傳承
要學習禪法,一定要知道「禪宗法脈傳承的歷史」。要了解禪法,一定要知道三十三代祖的生平事蹟和「傳承心法的詩偈」。我們可以從歷代祖師,流傳下來的傳法詩偈中,學習到歷代祖師最原始的禪法心要。
◆中集重點
介紹「禪宗」十一個宗派的源由,包括「牛頭宗、荷澤宗、洪州宗、石頭宗、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黃龍派、楊岐派」等,還有各宗派創始祖師的「生平、事蹟、典故、著作、興衰、禪機對話、接引方法、傳承弟子、法脈傳承、禪法的核心思想」等等。
◆下集重點
介紹中國禪宗六代祖師傳法教學時,所使用的經典。初祖達摩祖師和二祖慧可傳授《楞伽經》、三祖僧璨傳授《信心銘》、四祖道信傳授《入道安心要方便門》、五祖弘忍傳授《最上乘論》、六祖惠能傳授《金剛經》等。另外,介紹《六祖壇經》、永嘉禪師著作的《證道歌》和普明禪師著作的《牧牛圖頌》等,學習禪法很棒的經典和著作。
◎佛陀拈花千古祕,眾生不知是何意;唯有迦葉破顏笑,原來六七是禪機。
◎佛陀拈花為何事,萬緣放下心無識;迦葉為何破顏笑,笑傻眾生眛佛示。
呂冬倪老師繼《看懂心經》後再次重磅出擊的60萬字套書《看懂禪機》,是前書的續集,旨在說明,修道要從第六識「意識」下手,好讓第七識「末那識」停止作用,這時「自性」便會自然顯現。至於如何做到,本書有詳盡的解說。
◆上集重點
第一單元:「看懂禪機」的五十個問答
透過問答的方式,解釋說明「禪、定、禪定、禪機、佛法修行、見性成佛、妄想執著、唯識學、四禪八定、禪定口訣、入流亡所、禪宗的起源、古印度瑜伽、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禪宗經典、唯識熏習」等等,禪學的基本常識。
第二單元:禪宗的特殊傳法儀式
「禪宗」有二個很特殊的傳法儀式,一個是「以僧伽黎圍之」,另一個是「付法傳衣」。這二個特殊的傳法儀式,就從釋迦牟尼佛傳法給「印度禪宗」第一代祖師大迦葉尊者的時候開始。另外,釋迦牟尼佛傳「法衣」給大迦葉尊者,這件「法衣」,不是菩提達摩在中國所傳的「法衣」。
第三單元:禪宗的法脈傳承
要學習禪法,一定要知道「禪宗法脈傳承的歷史」。要了解禪法,一定要知道三十三代祖的生平事蹟和「傳承心法的詩偈」。我們可以從歷代祖師,流傳下來的傳法詩偈中,學習到歷代祖師最原始的禪法心要。
◆中集重點
介紹「禪宗」十一個宗派的源由,包括「牛頭宗、荷澤宗、洪州宗、石頭宗、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黃龍派、楊岐派」等,還有各宗派創始祖師的「生平、事蹟、典故、著作、興衰、禪機對話、接引方法、傳承弟子、法脈傳承、禪法的核心思想」等等。
◆下集重點
介紹中國禪宗六代祖師傳法教學時,所使用的經典。初祖達摩祖師和二祖慧可傳授《楞伽經》、三祖僧璨傳授《信心銘》、四祖道信傳授《入道安心要方便門》、五祖弘忍傳授《最上乘論》、六祖惠能傳授《金剛經》等。另外,介紹《六祖壇經》、永嘉禪師著作的《證道歌》和普明禪師著作的《牧牛圖頌》等,學習禪法很棒的經典和著作。
- 前言
- 導讀
-
第十五單元 初祖達摩祖師和二祖慧可傳授《楞伽經》
-
一、白話條列重點看懂《楞伽經》
-
二、《楞伽經》是「中國禪宗」的必修經典
-
(一)「求那跋陀羅」翻譯出《楞伽經》四卷
-
(二)「達摩祖師」交付《楞伽經》給「二祖慧可」
-
(三)《楞伽經》四卷是歷代禪修者的必修經典
-
-
三、《楞伽經》的經名
-
四、《楞伽經》概說
-
(一)《楞伽經》總共有四種漢譯本
-
(二)《楞伽經》的核心論點:「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
(三)大慧菩薩提出「一百零八」個問題
-
-
五、《楞伽經》的核心重點
-
(一)「五法」(相、名、妄想、如如、正智)
-
(二)三自性(妄想自性、緣起自性、成自性)
-
(三)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
-
(四)二種無我(「人無我」和「法無我」)
-
(五)如來藏
-
(六)不可言說
-
(七)戒殺素食
-
-
六、第八識「阿賴耶識」和「靈魂」的關係
-
(一)「道教」的「三魂七魄」論點
-
(二)「儒教」的「三魂七魄」論點
-
(三)「佛教」的「中陰身」論點
-
-
-
第十六單元 三祖僧璨傳授《信心銘》
-
一、《信心銘》簡介
-
二、《信心銘》解說
-
-
第十七單元 四祖道信傳授《入道安心要方便門》
-
一、《入道安心要方便門》簡介
-
二、《入道安心要方便門》解說
-
第一段:禪宗「四祖道信」的法門要旨
-
第二段:提出四部佛典的重點經文
-
第三段:四祖道信的三問三答
-
第四段:「智敏禪師」和「傅大師」的名言
-
第五段:「守一不移」的禪定法門
-
第六段:四祖道信傳授禪定的方法
-
第七段:四祖道信評論「老莊思想」
-
-
-
第十八單元 五祖弘忍傳授《最上乘論》
-
一、《最上乘論》簡介
-
二、《最上乘論》可分為十五段來解說
-
三、《最上乘論》的翻譯和重點提示
-
第一段:想要修持佛道的人,首先必須要認識「自性」。
-
第二段:怎麼知道自己的「自性」,本來是清淨的呢?
-
第三段:怎麼知道自己的「自性」,本來就沒有生,也沒有滅呢?
-
第四段:怎麼說自己的「自性」,就是自己本來的老師呢?
-
第五段:怎麼說認識自己的「自性」,就能夠勝過念誦十方諸佛的名號呢?
-
第六段:既然眾生的「自性」與佛相同,為什麼諸佛能夠不生不滅,而凡夫眾生卻墮落在生死苦海中呢?
-
第七段:「真如」與「法性」是同一個,為什麼佛能夠有覺悟的法性,眾生卻是愚昧迷惑的呢?
-
第八段:為什麼說守護本來的「自性」,是「涅槃(解脫)」的根本呢?
-
第九段:如何知道,守護我的「自性」,就是入道的重要之門呢?
-
第十段:如何知道,守護自己的「自性」,就是十二部經典的宗旨呢?
-
第十一段:如何知道,守護自己的「自性」,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祖師呢?
-
第十二段:什麼是「無記心」呢?
-
第十三段:什麼是「我所心(指為我所有的觀念)」滅呢?
-
第十四段:如何修行「真心(自性)」,才能夠超凡入聖,得到「無餘涅槃」呢?
-
第十五段:這部《最上乘論》是屬於﹃果門﹄或是﹃行門﹄呢?
-
-
-
第十九單元 六祖惠能傳授《金剛經》流傳《六祖壇經》
-
一、六祖惠能與《金剛經》
-
二、六祖惠能與《六祖壇經》
-
三、《金剛經》到底在說什麼?
-
四、《六祖壇經》的精華重點
-
-
第二十單元 永嘉禪師著作《證道歌》
-
一、簡介作者永嘉禪師
-
二、關於「證道歌」
-
三、《證道歌》的核心重點
-
-
第二十一單元 普明禪師著作《牧牛圖頌》
-
一、《牧牛圖頌》的鼻祖
-
二、《牧牛圖頌》的由來
-
三、《牧牛圖頌》的牧童和牛
-
四、《牧牛圖頌》的全文重點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