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左右之間.兩極之上:適度經濟學思想導論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37610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自中國的孔子倡導「中庸」、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推崇「適度」以來,人類追求「中庸」「適度」的理想已經超過了兩千五百年。適度哲學的定義和要素,主要包括中間性、平常性、主觀性、動態性、和合性與價值相對性,它們為適度經濟學的適度思想界定了基本的原則和規範。

適度經濟學思想的理論,主要反映在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平衡供需、馬歇爾(Alfred Marshall)的均衡價格、康芒斯(John Rogers Commons)的相對價值、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的妥協綜合、西蒙(Herbert A. Simon)的有限理性等,促使平衡、均衡、相對、妥協、有限等五大原則成為適度經濟學思想的核心價值。

本書試圖融合史學、哲學和經濟學,來闡述適度經濟學思想的主題。它從東西方史學與哲學開題,以西方經濟學思想史的演變為脈絡,結合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跨學科演化,系統論述適度經濟學思想的起源、定義、內涵、外延、結構和功能,研究分析適度經濟學思想所獨有的三元理論、三角範式、適度曲線和合宜政策,並探討未來經濟學發展的可能方向與選擇。本書對研究與學習經濟思想史、經濟學、經濟政策、東西方哲學和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者及學生而言,甚具參考價值。


「海外華人學者研究叢書」由李國慶、李捷理、華世平教授主編,旨在匯聚海外華人學者,分享他們在各自學術領域的研究成果。華人學者在全球涵蓋各學科領域、專業各異,故叢書選題範圍寬泛,但共通點是作者都具備中國文化的背景,所研究的方向、材料選擇以及立論依據,即便所涉為一般的題目,也可能會論及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令各論著兼具中外視野,有着不一樣的獨特性。「海外華人學者研究叢書」冀透過學術交流,與其他民族一起面對人類的共同挑戰和機遇,也分享共同的進步和福祉。
  • 總序
  • 自序
  • 第一章 導論:適度經濟學思想
    • 1.1 為何研究適度經濟學思想?
    • 1.1.1 時代需要
    • 1.1.2 人性需要
    • 1.2 學術呼喚
    • 1.2.1 演化經濟學
    • 1.2.2 金髮女孩經濟
    • 1.2.3 善惡經濟學
    • 1.3 思想元素
    • 1.3.1 醒
    • 1.3.2 悟
    • 1.3.3 理
    • 1.3.4 道
    • 1.4 本書特點
    • 1.4.1 跨學科嘗試
    • 1.4.2 本書結構
  • 第二章 適度思想的哲學淵源與定義
    • 2.1 孔子前後中庸思想的發展脈絡
    • 2.1.1 前孔子時期的中庸觀點
    • 2.1.2 孔子及後孔子時期的中庸思想
    • 2.2 亞里士多德前後適度思想的演化
    • 2.2.1 美德
    • 2.2.2 不偏不倚
    • 2.2.3 目標雙重性
    • 2.2.4 理性
    • 2.3 適度哲學的定義
    • 2.3.1 適度哲學的六項內涵
    • 2.3.2 適度哲學與中庸思想的比較
  • 第三章 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平衡與均衡
    • 3.1 古典經濟學的平衡思想
    • 3.1.1 《道德情操論》的適度思想
    • 3.1.2 「一隻看不見手」的適度經濟學思想功能
    • 3.1.3 《國富論》與適度經濟學思想
    • 3.2 新古典經濟學的均衡性
    • 3.2.1 一般均衡理論
    • 3.2.2 均衡理論的基準與參照
    • 3.2.3 一般均衡理論的適度思想
  • 第四章 制度經濟學的中和性與行為經濟學的主觀性
    • 4.1 制度經濟學派的中和性
    • 4.1.1 舊制度經濟學派的中和努力
    • 4.1.2 新制度經濟學派的中和貢獻
    • 4.1.3 其他制度經濟學家的中和觀點
    • 4.2 制度經濟學派的價值相對性
    • 4.2.1 相對價值論
    • 4.2.2 意識作用
    • 4.3 制度經濟學思想的歷史演化性
    • 4.3.1 凡勃倫的努力
    • 4.3.2 制度變遷理論
    • 4.3.3 研究方法
    • 4.4 行為經濟學的有限理性
    • 4.4.1 完備理性迷思
    • 4.4.2 有限理性約束
    • 4.4.3 有限理性改進
    • 4.5 行為經濟學的主觀性
    • 4.5.1 前景理論
    • 4.5.2 有限自利和有限意志力假設
    • 4.5.3 心理賬戶理論
    • 4.6 行為經濟學的心理性
    • 4.6.1 對比效應
    • 4.6.2 歷史性
    • 4.6.3 特殊性
  • 第五章 文化經濟學共享價值與適度經濟學思想定義
    • 5.1 適度的共享理念
    • 5.1.1 共享價值與普世價值
    • 5.1.2 適度共享要義
    • 5.2 適度的調節與分配
    • 5.2.1 第三種調節:道德
    • 5.2.2 第三種選擇:分配
    • 5.3 適度經濟學思想的定義
    • 5.3.1 適度經濟學思想五大內涵
    • 5.3.2 適度經濟學思想與適度哲學的交集
  • 第六章 適度經濟學思想的三元理論與研究主題
    • 6.1 三元理論
    • 6.1.1 三元理論的核心
    • 6.1.2 三元理論與人文社會科學
    • 6.1.3 三元理論與自然科學
    • 6.1.4 三元悖論和困境的啟發
    • 6.2 三角範式
    • 6.2.1 價值中立性和包容性
    • 6.2.2 相互依賴性與相剋性
    • 6.2.3 不確定性和複雜性
    • 6.2.4 循環性和價值相對性
    • 6.3 研究主題
    • 6.3.1 第三變量的學術意義
    • 6.3.2 單一變量的三種視角
    • 6.3.3 同一概念的三重解釋
  • 第七章 適度經濟學思想的研究方法
    • 7.1 定性和定量組合
    • 7.1.1 紮根理論與混合方法
    • 7.1.2 三大實驗方法
    • 7.1.3 文化價值與指數研究
    • 7.2 歸納、演繹、溯因方法的融合
    • 7.2.1 演繹法缺陷
    • 7.2.2 歸納法優勢
    • 7.2.3 溯因法效用
    • 7.2.4 適度組合的可能
    • 7.3 西方經濟學曲線的適度內涵
    • 7.3.1 拉弗曲線
    • 7.3.2 菲利浦斯曲線
    • 7.3.3 馬歇爾供求曲線
    • 7.4 適度經濟學曲線的設計與思考
    • 7.4.1 政府與市場關係的適度曲線
    • 7.4.2 適度經濟曲線的應用主題
  • 第八章 適度經濟學思想的政策原則
    • 8.1 決策者的適度守則
    • 8.1.1 不偏不倚的德性
    • 8.1.2 回應民意的習性
    • 8.1.3 拒絕民意的膽識
    • 8.1.4 矯枉過正的魄力
    • 8.2 合理評價適度經濟政策的原則
    • 8.2.1 評價要點
    • 8.2.2 政策要素
    • 8.2.3 基本措施
    • 8.2.4 量化標準
  • 第九章 結語:適度經濟學思想與未來經濟學
    • 9.1 西方經濟學思想史的視野
    • 9.1.1 起:前古典經濟學
    • 9.1.2 承: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
    • 9.1.3 轉:凱恩斯經濟學派
    • 9.1.4 合:現代經濟學派
    • 9.2 適度經濟學思想的獨特觀點與研究方法
    • 9.2.1 確定與不確定
    • 9.2.2 均衡與不均衡
    • 9.2.3 收益遞增與遞減
    • 9.2.4 三元研究視角
    • 9.2.5 獨特研究方法
    • 9.3 未來經濟學走向的思考
    • 9.3.1 回歸「初心」的可能
    • 9.3.2 未來趨勢與方向
  • 參考文獻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