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編輯委員會
- 序言 今日的張載氣學/楊儒賓
- 自序
- 導論 通過張載而思
-
第一章 當代的張載學:心性論與氣化論的交涉
-
一、前言:從理學史上的張載到當代的張載
-
二、大陸的張載學
-
三、港台的張載學
-
四、海外的張載學研究
-
五、結語:「心性論的張載」與「氣學的張載」的拮抗張力與兩行反思
-
-
第二章 世界的真實與體用論建構:張載的儒學語境重建
-
一、前言:為什麼是儒學?
-
二、體用論:張載的儒學語境重建之路
-
三、從張載重「氣」與重「禮」談體用論攝相偶論
-
四、「闢佛老」下的語言與思維結構
-
五、結語
-
-
第三章 「太虛」是如何「即」「氣」的?:張載氣學的倫理關懷與存有開顯
-
一、前言
-
二、「太虛」概念的釐清
-
三、張載氣學與《孟子》傳統
-
四、「一心」還是「一氣」:張載重講「氣」的契機
-
五、《易經》、《莊子》攜手下的張載氣學
-
六、「太虛即氣」:「兩層存有論」或「二重道論」?
-
七、「感者性之神,性者感之體」:張載本體宇宙論氣學的主體模式與倫理格局
-
八、結語
-
-
第四章 張載禮學:身體、倫理與儒家生活世界
-
一、前言:張載的重禮形象
-
二、重禮與重氣
-
三、儒學傳統中的「禮樂之禮」與「四端之禮」
-
四、體用論攝相偶論的張載禮學
-
五、禮與變化氣質:作為「工夫」的禮
-
六、禮、身體與倫理:形—氣—心主體與涉身—涉世主體
-
七、儒家生活世界與禮的開放性
-
八、結語:體用論表現為相偶論
-
-
第五章 張載氣學工夫論的爭議與開展:從唐君毅「張橫渠自成一派」談起
-
一、前言
-
二、張載氣學自成一派:唐君毅對宋明理學分系問題的一個觀點
-
三、一個台灣學界關於「理學第三系」的當代論爭
-
四、張載的氣學工夫論
-
五、結語
-
-
結論 當代的張載氣學
-
一、前言:張載氣學性格的爭議及其潛力
-
二、「太虛即氣」說的三種類型:唯物論、牟宗三與唐君毅
-
三、非唯物論的儒家氣學詮釋:先天型氣學與兼體無累氣學
-
四、結語
-
-
附錄 唐君毅的朱子學:以「心」概念的理解為核心
-
一、前言
-
二、「心為氣之靈」與「心者理之所會之地」:唐君毅論朱子的「心」應兩面合觀義
-
三、唐君毅論朱子「心」之「本心」、 「心體」義
-
四、從「心為『氣』之靈」到「心為氣之『靈』」:唐君毅論朱子「心」與「氣」關係的超越性
-
五、結語
-
- 參考文獻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