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 App
0人評分過此書

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出版日期
2021/05/0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7211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我始終守著她,數到她的最後一口呼吸。還有那最後一吻,
在她冰冷的頰上──那才是真正道別的時刻。」

悲傷,是我們為敢愛所付出的代價

  當結縭超過六十載的伴侶將離你而去時,你怎麼辦?

  歐文.亞隆,存在心理治療大師,以治療死亡焦慮著稱,卻在得知愛妻瑪莉蓮罹患癌症、來日不多的當下,也一時無法承受,萌生隨她而去的念頭。

  「我們應該合寫一本書。」瑪莉蓮鄭重其事地對丈夫說:「把我們所面對的困難記錄下來,對其他遇到類似狀況的人來說,或許會有點用處。」

  在歐文‧亞隆的治療經驗中,人活得越充實,面對死亡就越坦然。但末期病痛日復一日的折磨、丟下伴侶的錐心之痛,不論是要走的人,或留下的人,都難以釋懷。最後瑪莉蓮選擇合法輔助自殺,他更是震驚又害怕,不願放手。

  當治療師成了當事人,該如何與絕望相抗?又該如何有意義地活至最後一刻?

  本書是亞隆夫妻獻給對方的最後禮物,是大師親身示範喪偶、孤獨和哀悼的心路歷程,更是對芸芸眾生的終極關懷——希望以真摯的記錄和覺察,為受苦的人們帶來一絲撫慰。

本書特色

  ★以夫妻雙人、雙重視角觀點,探討失去親密伴侶的悲傷,以及自身不可避免的死亡,是一部以創新手法探討死亡與悲傷的作品。

  ★存在心理治療大師及哀傷輔導權威卸下面具,以最誠實的聲音,向大眾陳述面臨伴侶死亡的心路歷程,震撼而感人。任何擁有親密伴侶者,以及安寧療護、哀傷輔導、心理治療專業助人者,此書皆為必讀經典。

溫暖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 | 作家、精神科醫師
  朱全斌 | 傳播學者、作家、廣播主持人
  林綺雲 |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
  張達人 |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前理事長、常務理事
  曹中瑋 | 資深諮商心理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退休副教授
  許文耀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特聘教授
  陳登義 | 台中仁愛之家附設靜和醫院醫療顧問
  彭榮邦 |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黃素菲 | 敘事治療教學訓練者、實務工作者
  趙可式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臺灣安寧療護推手
  賴其萬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鍾明勳 |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
  顏擇雅 | 作家、出版人
  羅耀明 | 台灣正念學學會正念療育資深督導師、《如果今天就要說再見》作者
  蘇偉貞 | 作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好評推薦

  歐文.亞隆以出奇的坦白及勇氣,分享了他人生中最艱難的經歷:痛失愛妻,以及青少年以來的忠實伴侶。兩人結伴終身,包括共同執筆這本書,他們分享了一幅令人難忘的喪偶畫面──害怕、痛苦、抗拒,以及忍痛接受。但除了喪妻之痛外,這本書還給了我們更多的東西──一則雋永絕美的愛情故事。令我低迴,長在心頭。──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匯集無比的勇氣,亞隆夫婦共同執筆,寫下了他們感情上與道德上的彼此照應。《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亞隆夫婦終生追求生活與死亡藝術的結晶,足以使讀者脫胎換骨,欲罷不能。──凱博文(Arthur Kleinman),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與醫療人類學教授,《談病說痛》、《照護的靈魂》作者

  放下難捨記憶的依戀,歇息於無相的單純中!—─張達人,臺灣心理治療學會前理事長、常務理事

  深愛彼此的亞隆夫婦走入死亡的迷霧裡,以各自視角掏心地訴說臨面死亡輪番伏擊的日常,看著盛名的亞隆醫師踩著赤裸的行履,在高山低谷震盪,逐步謙卑、理解、感恩、平靜。平凡而動人地預示哀傷療癒之路。─—羅耀明,台灣正念學學會正念療育資深督導師,《如果今天就要說再見》作者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