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後現代分析有兩位重要人物代手表人物-李歐塔和布希亞,他們對電腦世界的細膩觀察,體認過去社會傳承的善、美與公平相關科學知識,在電腦化、數據化及網路化之後,將帶來巨大的認知衝擊,挑戰過去結構性的社會關係,突破傳統社會的理性控制與體制思想。這是一個後現化超越今日知識的觀點,中心思想強調潛意識、自由浮動的象徵和複雜的多樣性,取代單一進步理念或理性科學,這也正是今日後現代社會的發展特徵。政戰學院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軍事院校,所培育政戰幹部是以保家衛國、服務部隊為宗旨;教育場域裡老師與學生的主、客體關係,在今日後現代社會,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需求性,雖然科技新知不斷創新,但是今日學院的歷史觀與時代性依然存在。本人相信,本院政治系承辦本次研討會,與心社系、應用藝術系、新聞系,相同選擇以「後覝代社會與政治作戰」為主題,更具今日時代意義,期望經由今天各場次的學術對話與經驗分享,提供學院爾後精進方向。
- 序
- 後現代軍隊中全志願役軍人的公民身份省思 段復初、郭雪真
- 論語言、文字於政治作戰中的關鍵作用 謝奕旭
- 我國軍校倫理模式的比較分析—以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為例 余一鳴
- 論風險社會中的軍隊社會工作:定位與挑戰 崔艾湄
- 復原力在美軍自我傷害防治之運用—兼論對國軍的啟示 陳依翔
- 後現代藝術風格應用於海報創作—以全民國防海報為例 林君潔
- 以後現代觀點探討國軍偏鄉樂教活動設計之敘事結構 黃千珮、張歆妮
- 後現代軍藝視覺表現形式與媒介之研究 吳佩芳
- 後現代軍隊宣傳策略的轉向:就國軍現狀探討和提議 方鵬程、徐惠萍
- 戰爭語藝與政治迷思 曹開明、林瑋倫、洪嘉豪
- 附件 會議紀實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