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勝於無形:國軍軟實力指標初探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50843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軟實力的概念源於西方,指的是一種通過吸引而不是強迫或報償手段獲得你想要結果的能力。轉換到軍事領域,軍事軟實力被釋義為是硬實力的無形延伸和補充,甚至能決定和影響軍事硬實力的方向和發展程度。這表示從軍事層面看,形塑出優質的軍事軟實力,既可以對武器裝備效能和性能水準發揮倍增器的作用,又可以轉化為直接的戰鬥力。值得推崇的是,它並不是以讓對手感到強烈敵意與反感的情緒為導向,而是建構在偏重理性為主的整體綜合表現和較量上,用以團結自己,激勵自身士氣和精神戰力,感召和爭取第三方,達成感染同化對手之目的。 本書首先從國家軟實力的來源和內涵兩個面向論述國家軟實力之定位;其次剖析軍事軟實力的來源和內涵,一方面結合軟實力概念的原創者約瑟夫.奈伊教授和共軍對軟實力的定義,一方面參酌國軍現階段與未來的需求,為軍事軟實力作出定義;然後依據文獻和國軍部隊實際需求,把國軍軟實力展現的主要方式蘊涵於軍隊目標、軍隊價值、軍事文化、軍事政策、軍事制度五個向度。據此,如何將軍隊目標、價值、文化、政策和制度等核心要素加以整合開發,成為國軍系統性知識的一環,並朝向可供維護、評核的方向發展,指標體系的建構,應是首務。
  • 院長序
  • 主編序
  • 摘要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問題陳述
      • 壹 研究動機
      • 貳 研究目的
      • 叄 研究問題
    • 第二節 現存文獻分析
      • 壹 奈伊對軟實力的定義
      • 貳 奈伊以行為光譜的落點定義軍事軟實力
      • 叄 中共對軍事軟實力的定義
      • 肆 我國軍事軟實力的研究概況
    •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壹 文獻分析法
      • 貳 比較法
      • 叄 德菲法
      • 肆 信度與效度驗證方法
    •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壹 涵蓋全體國軍官兵
      • 貳 以共同、重要的軟實力核心內容為主
      • 叄 以廣義的軟實力定義為範圍
      • 肆 面向21 世紀戰爭型態
      • 伍 研究限制
  • 第二章 國家軟實力與軍事軟實力之異同
    • 第一節 國家軟實力的來源和內涵
      • 壹 國家軟實力的來源
      • 貳 國家軟實力的內涵
    • 第二節 軍事軟實力的來源和內涵
      • 壹 軍事軟實力的來源
      • 貳 軍事軟實力的內涵
    • 第三節 美國、中共及英國軍事軟實力的比較
      • 壹 美國軍事軟實力的運作
      • 貳 中共軍事軟實力的運作
      • 叄 英國軍事軟實力的運作
  • 第三章 國軍軟實力展現的主要方式
    • 第一節 軍隊目標展現的主要方式
      • 壹 運用國家戰略地位之優勢
      • 貳 賦予軍人的角色定位
      • 叄 樹立優質的國軍形象
      • 肆 認知軍事軟實力的地位作用
    • 第二節 軍隊價值展現的主要方式
      • 壹 軍人武德之重要性
      • 貳 軍人武德之新內涵
      • 叄 武德與軍紀
      • 肆 展現犧牲負責特質
    • 第三節 軍事文化展現的主要方式
      • 壹 軍事文化的內涵
      • 貳 軍事文化管理
      • 叄 軍事文化傳播
    • 第四節 軍事政策展現的主要方式
      • 壹 政策制定原則
      • 貳 教育、訓練政策
      • 叄 育才政策
      • 肆 風險管理
    • 第五節 軍事制度展現的主要方式
      • 壹 軍隊領導制度
      • 貳 軍隊制度秉持之原則
      • 叄 軍隊制度之維護
  • 第四章 德菲法之設計與評量
    • 第一節 德菲法的運用與研究流程
      • 壹 選擇德菲法的原因
      • 貳 德菲法之理論假設與特點
      • 叄 德菲法的研究策略與實施步驟
      • 肆 德菲法的研究流程
    • 第二節 指標系統發展之理念
      • 壹 設定指標之重點、意義與功能
      • 貳 指標建構之規準與指導概念
      • 叄 重要假定
      • 肆 國軍軟實力指標建構之原則
      • 伍 預期目標
    • 第三節 指標系統規劃之架構
      • 壹 向度
      • 貳 指標
      • 叄 供參考之檢核重點
      • 肆 供參考之表現水準等級區分
      • 伍 規劃之分析架構
    •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評量工具
      • 壹 研究對象
      • 貳 評量工具
      • 叄 統計方法處理
  • 第五章 國家軟實力之第一回合問卷暨目標、價值、文化向度指標建構
    • 第一節 德菲專家第一回合開放問卷
    • 第二節 國軍軟實力目標向度之指標建構
      • 壹 對國家戰略地位認知
      • 貳 對軍人角色認知
      • 叄 對軍事軟實力的認知
      • 肆 目標向度發展出對應之指標內容
    • 第三節 國軍軟實力價值向度之指標建構
      • 壹 歸屬感
      • 貳 武德與軍紀
      • 叄 潛移默化涵育武德價值觀
      • 肆 價值向度發展出對應之指標內容
    • 第四節 國軍軟實力文化向度之指標建構
      • 壹 軍事文化內涵
      • 貳 軍事文化管理
      • 叄 軍事文化傳播
      • 肆 文化向度發展出對應之指標內容
  • 第六章 國軍軟實力之政策、制度向度指標建構
    • 第一節 軍事軟實力政策展現之指標建構
      • 壹 政策制定原則
      • 貳 教育、訓練政策
      • 叄 育才政策
      • 肆 風險管理
      • 伍 政策向度發展出對應之指標內容
    • 第二節 軍事軟實力制度展現之指標建構
      • 壹 軍隊領導制度
      • 貳 軍隊制度秉持之原則
      • 叄 軍隊制度之維護
      • 肆 制度向度發展出對應之指標內容
  • 第七章 德菲問卷結果闡釋
    • 第一節 第一回合德菲開放問卷結果
      • 壹 第一回合問卷意見彙整暨處理
      • 貳 第一回合問卷結果之整理修正
      • 叄 形成第二回合問卷
    • 第二節 第二回合德菲問卷評定結果
      • 壹 問卷量化資料分析方法
      • 貳 量化評定結果分析
      • 叄 各項指標的重要性排序
    • 第三節 參考專家意見修訂指標內容
      • 壹 第二回合德菲問卷之專家補充意見處理
      • 貳 完成國軍軟實力指標體系之建構
  • 第八章 德菲專家質性意見與指標系統應用解析
    • 第一節 專家質性意見的討論
      • 壹 文本質性分析的基礎
      • 貳 第二回合問卷專家補充意見之質性分析
      • 叄 專家意見的質性分析結果
    • 第二節 指標系統的應用與配套措施
      • 壹 指標系統的應用
      • 貳 指標系統的配套措施
    • 第三節 策略要求與未來精進方向
      • 壹 策略要求
      • 貳 未來精進方向
  • 第九章 國軍軟實力各向度指標參考檢核重點
    • 第一節 目標向度指標之參考檢核重點
    • 第二節 價值向度指標之參考檢核重點
    • 第三節 文化向度指標之參考檢核重點
    • 第四節 政策向度指標之參考檢核重點
    • 第五節 制度向度指標之參考檢核重點
  • 第十章 結論與建議
    •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壹 軍隊目標—對軍人角色認知
      • 貳 軍隊價值
      • 叄 軍事文化
      • 肆 軍事政策
      • 伍 軍事制度
    • 第二節 研究貢獻
    • 第三節 研究反省與限制
    • 第四節 指標系統之展望與政策建議
      • 壹 建立具理想信念與方向的軍事戰略目標
      • 貳 武德是構成軍隊文化的核心要素
      • 叄 各級部隊須重視軟實力的建設
      • 肆 國軍增添硬實力須編增預算充實軟實力養成
      • 伍 國軍軟實力評鑑可結合現代化科技提升效能
      • 陸 軍民軟實力努力方向
      • 柒 有效運用新媒體
      • 捌 展現用心研擬政策的能力
      • 玖 重視戰略溝通的軟實力能量
      • 拾 軍事制度如何展現軟實力
  • 總結
  • 參考文獻
  • 附錄1 國軍軟實力指標體系建構第一回合問卷
  • 附錄2 國軍軟實力指標體系建構第二回合問卷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