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納粹掌權:一個德國小鎮的經歷》展示了納粹獨裁政權如何通過宣傳手腕巧妙地超越民主制度,並且奪取權力。威廉•謝裡登•阿倫依靠當地報紙、期刊、報告、預算信息、犯罪統計數據、采訪當事人以及法律記錄,解剖了諾特海姆這個德國小鎮,用顯微鏡般的視角精確地描繪了一個昏睡小鎮向納粹據點的轉變。在這一有力的分析中,阿倫認為,以往人們所認為的希特勒在國家層面上掌權的普遍看法是一種誤解,與此相反,希特勒如果沒有地方上的狂熱支持者,第三帝國永遠不會出現。阿倫的研究展示了納粹能夠利用尖銳而精細的宣傳手段來發掘群眾的弱點,因此,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歷史的研究,也是對人性的研究。
- 版权信息
- 修订版序言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部 民主之死(1922年—1933年1月)
-
一 背景
-
二 城镇结构
-
三 加入纳粹(1930年,春夏)
-
四 开拓胜利(1930—1931年,秋冬)
-
五 政权统一(1931年,春夏)
-
六 大萧条的深渊(1931—1932年,秋冬)
-
七 政治高潮(1932年,春)
-
八 分崩离析(1932年,夏)
-
九 最后的寒冬(1932—1933年,秋冬)
-
-
第二部 引入独裁统治(1933年1月—1945年5月)
-
十 最后一次选举(1933年2—3月)
-
十一 选举成功的用处(1933年,春夏)
-
十二 恐怖系统(1933年,春夏)
-
十三 煽动热情(1933年,春夏)
-
十四 社会分化(1933年,春夏)
-
十五 积极的方面(1933年,春夏)
-
十六 反应和反抗(1933年,春夏)
-
十七 从狂热到例行公事(1933年,夏—1935年年初,冬)
-
十八 伟大的理由(1933年,夏—1935年年初,冬)
-
十九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5—1945年)
-
二十 结论
-
-
附录
-
一 本书中采访人物列表
-
二 表格
-
三 诺特海姆的国社党
-
- 注释
- 译名对照表
- 译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