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越過高牆:1949至1990年的東德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50948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1990年,當柏林圍牆倒下時,一個國家消失了。 在德國即將歡慶統一35週年前夕, 東德人民被忽略的生命經驗、被抹除的歷史篇章,將在此書再次重現。 忘掉過去你所知的東德刻板面貌, 抛開冷戰論述對他者的既定形象,只要願意直視東德, 將發現鐵幕之下,並非只有黑白的世界。 ★《經濟學人》:「本書希望世人了解被平面化、刻板化的東德。」 ★《泰晤士報》:「霍伊爾想講述一個不一樣的故事,卻讓德國人都生氣了。」 ★《泰晤士報》、《星期日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旁觀者》、《展望》、《愛爾蘭獨立報》等選為年度最佳書籍。 1990年10月3日,當柏林圍牆倒下時,一個國家消失了,東德不復存在。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東德也難逃此命運。過往在冷戰主軸的論述之下,東德長期被西方描繪成一個單調的共產主義國家,是個灰暗的、沒有個人色彩、缺乏能動性與意義的世界,但霍伊爾以全新作品《越過高牆》,重新撰寫這個已經被消音的國家。 該書所要講述的歷史跨度甚廣,從1918年開始,一直到1990年德國再次統一,幾乎包涵整個動盪的二十世紀。霍伊爾從遭受希特勒壓迫的德國共產黨員滿懷希望地出走蘇聯,卻因史達林發起的大清洗運動而入獄、甚至被屠殺的痛苦經歷開始,追溯東德這個國家的建國軌跡,如何在二戰後史達林的注視下被塑造出來,這部分的歷史脈絡過去很少被談論;自1961年柏林圍牆興建後,到1970年代經濟改革的相對繁榮,東德逐漸發展出獨特的社會主義模式,再到1980年代中期社會主義政權的搖搖欲墜;這是一個在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的斷層上被鑄造出來的另一個德國,有著人所共知的社會主義模式社會、祕密警察、中央計畫、有刺鐵絲網等,但霍伊爾要說的,遠不止這些。 這位年輕的歷史學家運用了大量訪談、書信和檔案紀錄,讓東德各式不同意見得以發聲,以萬花筒般的新視野來描繪這個鐵幕國家,揭示之前不被看見的豐沛社會與文化景觀,並聚焦於極權統治下充滿活力的東德人民,他們有落淚與憤怒的時刻,也有歡笑與榮耀的時刻,他們的生命故事組成了書中所敘述的國家,即他們所形塑,同時也形塑了他們的國家,這是關於圍牆另一端、另一個真實德國的歷史專著。 ◆ 歷史首度踢入世界盃複賽:1974年的世界盃讓許多東德人留下美好回憶,不止贏了小組賽,還打敗當時威風四震的西德球隊,東德歌手蕭貝爾(Frank Schöbel)的現場演出更成為全球矚目焦點。為此東德文化部特別派人陪同,提醒歌手與樂隊不准穿牛仔褲或任何太驚世駭俗的裝扮。因此蕭貝爾等人暗中策劃,先是穿著看來過時又可笑的正式西裝,上火車後一行人立刻換裝,雖然不是牛仔褲,但至少是當時流行的喇叭褲。他們此舉體現了無數東德民眾當時無奈之下的妥協和叛逆心態。東德政權不斷在民意和控制之間擺盪,東德人則想方設法在當中求存。 ◆ 愛穿Levi’s的東德少女:14歲成績優異的安德蕾雅剛加入了自由德國青年團,一天她驕傲地穿上青年團的藍色制服上衣,並搭配了一條她最喜愛的、舅舅自西德寄來的二手Levi’s單寧短裙,然而這樣的裝扮卻引起老師批評。但其實當時東德已有很多年輕人能穿上牛仔褲了。這是因為總書記何內克在1971年上任後,為迎合和拉攏年輕人支持,在該年11月突然引進正牌Levi’s牛仔褲,年輕人欣喜若狂,四天就賣出了將近十五萬件牛仔褲。之後政府還將銷售地點設在大學和一些工作場所,憑證件就可購買,一百萬件牛仔褲轉眼銷售一空,但這還遠遠不夠分配。 ◆ 已婚又缺乏人生目標的先生:烏爾里希34歲,已婚且育有二女。他17歲受訓成為工廠技工,有一份穩定工作、一間公寓、一片市民農園,生活看似愜意但他卻對單調重複的日常無法忍受。1986年,他決定應徵去蘇聯建造德魯茲巴輸油管道,這不止能賺得更多,還可體驗冒險人生。這段時期的東德人處於社會主義「低競爭的集體社會」之中,只要不接觸西方社會,圍牆之內的生活似乎沒什麼好操心的。但這段時期東德人的酒精消費卻是西德鄰居的兩倍,這並非只是由於枯燥乏味的生活,更多源自一種「存在安逸」的危機。 ◆ 差點不會成為總理的梅克爾:烏爾里希並非唯一覺得東德生活停滯不前的人,日後成為德國首位女性總理,當時年僅31歲的梅克爾也有這個感覺。1986年她剛完成量子化學論文答辯,在柏林一間科學院獲得穩定職位,生活沒有壓力,但若沒有黨員身分,很難晉升更高職位。梅克爾早已明確告知史塔西不會幫他們監視自己的同事,這使她幾乎不可能獲得快速晉升。年輕的梅克爾如何充實她的東德生活,書中將有更多敘述。 ◆ 能文能武的東德女性:東德女性就業率為全球之最,女性得以進入過去所有由男性主導的行業。19歲的凱爾絲汀原是一名打字員,工作兩年後感到無趣,1984年她向軍區指揮部報到,迎接全新的軍旅生活,她不再坐在辦公桌前打字,而是丟手榴彈、在泥地上匍匐前進,以及槍擊打靶。東德武裝部隊為女兵開創一席之地,但同一時間西德憲法卻仍完全禁止女性作戰。因此1990年時在國家人民軍服役的兩千名女性,全部都在兩德統一後失去了工作、角色與地位,僅有極少數人獲重新加入德國聯邦國防軍,而且多數只能執行文職工作。 除上述例子,東西德統一後還有許多東德人民必須面對原有身分的失去、原有社會體制瓦解所造成的失業、生活不穩定等問題,普遍社會卻對此缺乏正視與討論,東德經驗更被束之高閣,避而不談。現在時機已成熟,霍伊爾以全新視角詳細記述這個消失了的國家,並談及德國統一後,那些不為人知的,發生在東德人民身上的變化。 「每位東德人都要淡化他們在1990年前的生命經驗,同樣地,整個國家也難以接受東德是自己歷史的一個篇章。從許多方面看來,東德早在消失前,就已經開始逐漸從國家論述中遭到抹除了。」——卡提雅.霍伊爾 【本書特色】 ◎ 目前難得一見的東德史專著。 ◎ 運用大量珍貴訪談、信件和紀錄,翔實敘述圍牆另一端人民的真實生活面貌。 ◎ 出版至今各方好評不絕,被多家媒體選為年度最佳書籍,目前已被翻譯成全球十多種語言出版。 ◎ 在德國引起一些爭論,有評論者認為作者呈現出來的多面向東德社會景觀,有淡化暴政影響之嫌。這是一本走出既定歷史框架,引人反思不絕的東德之書。 ◎ 特別收錄王立、林育立專文推薦。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及譯者簡介
  • 照片頁
  • 目次
  • 推薦序一 徘迴在社會主義與民族統一之間 王立
  • 推薦序二 挑戰流行敘事,寫下不為人知的東德史 林育立
  • 地圖
  • 前言
  • 第一章 在希特勒與史達林的夾縫間求生存(1918-1945)
    • 德國共產人士
    • 在天堂的時光
    • 史達林的德國計畫
    • 共產孩童
    • 自我審查
    • 領袖
    • 倖存者
    • 零時?
  • 第二章 餘燼再生(1945-1949)
    • 戰敗的代價
    • 史達林的特種部隊
    • 心急如焚的德國人
    • 副手當政
    • 民間情誼
    • 全新的政府
    • 大清洗——第二部
    • 蘇占區工人團結起來!
    • 容克土地歸農民管
    • 洗劫與掠奪
    • 分裂之路
  • 第三章 東德誕生前的陣痛(1949-1952)
    • 東德的誕生
    • 總統
    • 憲法
    • 黨永遠是對的
    • 獨攬大權
    • 選舉與投票
    • 自由德國青年團
    • 埃里希.梅爾克(Enich Mielke)與史塔西的誕生
    • 善意
    • 經濟追趕
    • 史達林的備忘錄
  • 第四章 建造社會主義(1952-1961)
    • 一九五三年——不成功,便成仁
    • 六一七起義行動
    • 新方針
    • 軍事化
    • 去史達林化
    • 打造社會主義——續集
    • 超越而不追趕
    • 一窺權貴的世界
    • 錯失種種良機的十年
  • 第五章 磚牆築起(1961-1965)
    • 柏林圍牆
    • 柏林圍牆的沉重陰影
    • 認真工作,努力玩樂
    • 新經濟體制——讓社會主義奏效
    • 現代式住宅
    • 特拉比小轎車
    • 青年政策
    • 女性就業
    • 悲劇和進步
  • 第六章 另一個德國(1965-1971)
    • 一九六五年,解凍告終
    • 梅爾克的史塔西帝國
    • 向前邁進
    • 國際承認
    • 國家補助的體育運動
    • 烏布利希垮台
  • 第七章 計畫奇蹟(1971-1975)
    • 何內克出擊
    • 何內克時代的黎明時分
    • 藍色牛仔褲
    • 一九七三年紅色胡士托音樂節
    • 東方搖滾(Ostrock)
    • 西方政策
    • 跟西德做生意
  • 第八章 敵與友(1976-1981)
    • 教堂以及國家的其他敵人
    • 咖啡危機
    • 移工
    • 軍事化社會
    • 黃金時代?
  • 第九章 存在安逸的危機(1981-1986)
    • 兄弟鬩牆
    • 經濟危機
    • 同床異夢
    • 馬丁路德是東德人
    • 德國夥伴關係抑或是社會主義兄弟會
    • 社會不滿
  • 第十章 一切都走上社會主義之路(1987-1990)
    • 帶有東德色彩的社會主義
    • 遙遙無期
    • 風向轉變
    • 共和國的最終日
    • 圍牆倒下
    • 再統一之路
  • 尾聲 統一
  • 謝辭
  • 參考書目
  • 注釋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