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集体身份认同所制造的差异,正日益成为我们所处世界的普遍特征。解释社会整合的理论俯拾皆是,但是又往往互相抵牾。本书力图破解身份认同话语上的迷思,挑战那些建立在“差异性与共同性”上,被普遍接受然而却是错误的假设。对地方体系、社会关系、日常政治、个人处境的追溯,使本书既有民族志式的个案深描,亦有历史比较研究,这些丰富而鲜活的第一手材料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异”与“同”本身,并不能构成引发冲突或者形成整合的基础。我们善于制造异同,却在处理异同方面,天性脆弱。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文前辅文
- 作者简介
- 图表目录
- 目录
- 导言 论差异性与共同性作为社会整合的方式
- 1 距离与等级序列:在公共空间中争夺族群象征符号
- 2 经由差异的身份认同:毛里塔尼亚先前奴隶的社会整合
- 3 国家认同与国家给予的身份认同
- 4 归属的政治与身份认同转变
- 5 一个非洲小镇的身份认同进程与政治史
- 6 跨国实践与后苏联的集体身份认同
- 7 同生共存——泰国南部多元存在的变迁
- 8 双族群共存:三种情形的比较研究
- 9 存异而治:一项关于帝国的比较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4546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