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从方法论、历史、物质文化、文学、跨学科等多个维度,针对中国、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等不同领域,对“东方”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序言
-
东方学研究方法论探索
-
新丝绸之路与新文艺复兴——21世纪及之后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
“噢,东就是东,西就是西”:跨文化理解的挑战
-
“东方学”与“中国东方学学术史”研究的构想
-
中国东方学研究中的主体性问题
-
中国诗歌的印度语翻译:不可译还是文化上的失衡?
-
关于中国古代墓葬美术研究的省思
-
-
东方的历史与遗产
-
神圣时空下的古埃及早期王权
-
扬·阿斯曼关于古埃及文明与“轴心期”理论的研究
-
北魏贵族之生与死
-
“燕行录”研究三论:价值、文献、视野及方法——以“燕行录”研究中的中国北方民族形象为个案
-
试论古代东方学研究的图像志
-
中国民族乐器的波斯源流——琵琶、箜篌、唢呐入华小考
-
-
文学作品中的东方
-
文学、家庭和女性——以《妄稽》和《孔雀东南飞》的比较为例
-
国内村上春树文学研究评述
-
细解西方对东方的误读——剖析《吉檀迦利》在英美的接受
-
菲律宾古代史诗中的神秘主义信仰研究
-
中国形象在波斯语古典叙事文学里的演变
-
索因卡与西方戏剧的关系
-
-
多维研究中的东方
-
融合与相斥:南亚印度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
-
伊斯兰:东方对于医学和科学全球化的贡献
-
菲律宾阿拉安人二元对立的精神世界
-
北尼日利亚殖民地文学局的流变
-
丹德拉黄道表达的古埃及来世观念
-
-
东方的文化建构与身份认同
-
虚构与建构之间——浅论小说《虚假的事实》
-
托勒密埃及的官方族群划分
-
“他者”视域下看“开罗三部曲”阿拉伯文化身份认同
-
戈迪默文学中黑人与白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以《朱利的族人》《我儿子的故事》《贝多芬是1/16的黑人》为例
-
库切流散写作中的旁观者视角
-
- 附录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