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出版者的話 見證台灣政經風雲年代:1988-2005-《錢復回憶錄》第三冊聞世高希均
- 總序
- 自序
-
第一篇 經建經驗
-
第一章 經建新兵
-
八○年代的政經背景和社會風氣
-
長官有命,只能全力以赴
-
對一條母牛擠奶,就必須餵草料
-
參考「前川報告」,擴大內需
-
四大要素:土地、交通、水和能源
-
從宏觀角度推動好計畫
-
-
第二章 經建計畫
-
信賴學有專精的同仁與專家
-
九○年代初期是邁向已開發國家的關鍵時刻
-
為提升產業結構,延請李特爾公司做諮詢
-
努力促銷「明星工業」,企業不能當溫室花朵
-
-
第三章 房地產、股市與投資公司
-
大量民間閒置資金形成潛在危機
-
施政不應「急就章」
-
「無殼蝸牛」風波
-
住宅政策不能只圖一時利益
-
防範崩盤,但不能干預
-
恢復證交稅引爭議
-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選舉考量與股市回歸正常
-
地下吸金問題
-
增修《銀行法》作為法源
-
民主政治的附帶代價
-
-
第四章 改善投資環境
-
面對「產業空洞化」
-
治安問題影響投資
-
鼓勵公營金融機構民營化
-
完成「獎勵民間投資公共建設條草案」
-
-
第五章 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
-
公營事業民營化是世界趨勢
-
擔任「公營事業民營化推動專案小組」召集人
-
魚與熊掌如何兼得?
-
完成民營化藍圖,但推動時機尚未成熟
-
-
第六章 全民健保的規劃
-
聘請哈佛公衛教授擔任總顧問
-
事前規劃不可少
-
推動前的宣導至關重要
-
健保規劃小組調查報告的建言
-
-
第七章 推動重要公共工程
-
督導台北市捷運和鐵路地下化計畫
-
深入中央隧道施工現場
-
改革不能抱持本位主義
-
為重大交通建設提出建言
-
-
第八章 涉外事務
-
美國新貿易法案保護色彩強烈
-
邁向開放市場,擴大內需
-
是壓力也是轉機
-
「布萊迪計畫」與亞銀年會
-
爭取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
-
第九章 政治性問題
-
對選舉文化的觀察
-
爭取參加美國早餐祈禱會
-
李光耀說:「你有一天會後悔的。」
-
媒體播弄與陳履安的關係
-
與李登輝總統長談人事部署
-
黨機器開始生鏽
-
臨時中全會預見分裂端倪
-
林洋港和蔣緯國的參選和退選
-
婉卻接任行政院院長
-
郝柏村組閣成為新院長
-
與李煥、郝柏村的兩次私下對話
-
從「經建新兵」畢業
-
-
-
第二篇 三返外交部
-
第十章 外交業務的興革
-
鼓勵同仁更為積極任事
-
立委問政品質良莠不齊
-
外交一定會花錢,但不是「凱子外交」
-
國際間對台灣的期許
-
「不患寡而患不均」
-
調整同仁待遇、興建職務宿舍
-
冷戰結束後的國際情勢
-
想重返國際社會,必須調整心態
-
推動務實外交,不能單靠政府
-
-
第十一章 中沙斷交與中東關係
-
來自駐沙烏地大使的密函
-
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
-
沙國意向已定,立刻草擬應變計畫
-
向沙國大使表達強烈不滿
-
扎米爾特使來訪
-
請辭獲郝院長慰留
-
中沙進行關係調整談判
-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
協助僑民安全撤離科威特
-
撤僑爭議與葛延森代表記過
-
分擔軍費及人道援助
-
「沙漠風暴」與恢復設處
-
「泰案」屢遭中共阻撓
-
圓滿完成李總統中東行
-
-
第十二章 與東協國家、澳紐和南太平洋的交往
-
印華關係丕變
-
星與中共建交,李光耀低調來台
-
李光耀再度訪華,轉達中方意見
-
辜汪會談
-
新加坡作為兩岸高層的溝通管道
-
雙李沒有交集,關係漸遠
-
台海關係緊張的一年
-
致力成為東協的「部分對話夥伴」
-
祕密推動「南興計畫」
-
蘇比克灣的李羅會
-
峇里島的李蘇會
-
與印尼外長阿拉塔斯小聚
-
李總統於曼谷會晤蒲美蓬國王
-
打開了東南亞國家的大門
-
一九九○年首度出訪南太平洋諸國
-
一九九二年二度出訪南太平洋諸國
-
新加坡三天訪問
-
我國的外交困境與可行之道
-
-
第十三章 加強對南非邦交與多次訪問非洲
-
快速掌握非洲友邦狀況
-
出訪南非、史瓦濟蘭鞏固邦誼
-
鮑塔外長的款待與答訪
-
南非總統狄克勒訪華與後續變化
-
再訪南非會晤黑人領袖
-
曼德拉訪華會晤李總統
-
李總統參加曼德拉就職大典
-
午宴與「鞏案」小插曲
-
中共對斐運作頻頻
-
布吉納法索復交
-
出訪布吉納法索等國,會晤各國首長
-
中非農耕團技師尋找種蝦的感人過程
-
參加幾內亞比索維拉總統就職典禮
-
與塞內加爾建交
-
尼日建交過程、與甘比亞建交
-
-
第十四章 中韓關係的變化
-
中共動作頻頻
-
高層會議討論與南北韓關係
-
南北韓入聯並積極與中共接觸
-
蔣彥士特使團赴韓訪盧泰愚
-
南韓敷衍以對
-
中韓正式建交與我方對策
-
韓方派遣高級使節團來台
-
中韓斷航十二年多
-
-
第十五章 開拓舊蘇聯與東歐關係
-
莫斯科市長拜會外交部
-
江丙坤率團訪蘇,黛維杜伐夫人來訪
-
蘇聯解體,加速交流
-
戈巴契夫伉儷來華訪問
-
-
第十六章 對歐洲國家的聯繫
-
黃秀日出任教廷新使
-
吳祖禹接任與出訪教廷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召見
-
與義大利外長馬丁諾談「參與」聯合國
-
哈維爾總統讚譽我國的民主化及自由化
-
訪瑞典,於比利時主持歐洲地區工作會報
-
拜會比國外長克拉斯
-
拉法葉艦與幻象戰機採購案
-
軍售無助於提升中法關係
-
「蕾汀報告」肯定我方經貿表現
-
-
第十七章 強化與中南美邦交國關係
-
與尼加拉瓜恢復邦交
-
擔任海地總統就職慶賀特使
-
「眾星計畫」
-
列席中美洲國家元首高峰會
-
中美洲四國行
-
為尼國致函赫姆斯參議員
-
爭取中美洲邦交國支持參與聯合國
-
獲贈哥國費南德斯國家大綬勳章
-
出訪多明尼加穩固兩國情誼
-
初訪南美洲主持會議
-
代表國旗接受瓜國贈勳
-
隨李總統出訪中美洲友邦
-
訪巴拿馬受到禮遇
-
路易斯外長的友誼與誠信
-
-
第十八章 改善對美關係的努力
-
F-16戰機採購案
-
柯林頓的對華政策
-
李總統表達赴美的強烈意志
-
美方表達不滿
-
卡西迪公司的積極介入
-
李總統康乃爾行與中共試射飛彈
-
進退兩難之間的煎熬
-
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與美方態度
-
各界的因應與對策
-
美方的協防與不滿
-
驚濤駭浪中完成首次民選總統
-
九○年代與美方的往來
-
-
第十九章 參與聯合國問題
-
朝野首次在電視上公開辯論公共議題
-
東京密會提前曝光
-
成立跨部會小組推動入聯
-
在紐約和聯合國祕書長蓋里交換意見
-
參與聯合國難度高
-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
-
-
第三篇 國民大會
-
第二十章 參選議長及第三屆第一次大會
-
到全國助講,獲各界幫助
-
提名參選議長
-
獲朝野支持,當選國大議長
-
秉公主持議事,獲民眾認同
-
各方表達善意,邁向政黨合作新時代
-
竊聽器事件
-
李登輝總統的談話
-
-
第二十一章 國家發展會議
-
籌備會議,展開協商
-
在野黨有備而來
-
省虛級化提案引爭執
-
核心小組成員最後知道
-
新黨退出令人費解
-
-
第二十二章 為修憲做準備
-
主持首次憲改常務委員會
-
李宋關係遽變與「凍省」
-
與宋楚瑜談「砲打中央」
-
參與國民黨修憲策劃小組
-
休會期間訪問海內外
-
赴美各大學府演講
-
-
第二十三章 第三屆國大第二次會議
-
意見眾多,爭議不斷
-
修憲程序嚴謹複雜
-
新黨辱罵,遞交辭呈
-
堅守中立
-
祥和會從反對轉為支持
-
層峰突然丟出修憲新版本
-
歸納六大困難點
-
設法化解宋省長和中央的緊張關係
-
「再付審查」引發衝突
-
三讀通過《憲法增修條文》修正案
-
關鍵點就在「絕對多數」改為「相對多數」
-
-
第二十四章 兩次大會間的活動
-
赴斐濟參加亞太議聯
-
國民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
應邀赴菲談憲改並會晤羅慕斯總統
-
維繫友邦邦誼
-
謝隆盛副議長不幸中風
-
監察院長王作榮提案彈劾風波
-
籌辦亞太議聯大型會議
-
擔任宏都拉斯總統就職慶賀特使
-
應智庫邀請,赴美談亞洲金融
-
赴美參加高華德追思會
-
-
第二十五章 第三屆國大第三次會議
-
各界抨擊與國代的苦衷
-
第十二號修憲提案備受重視
-
新書《連戰風雲》令李登輝不愉快
-
替馬英九約晤王永慶
-
出訪教廷、英國和丹麥
-
拜會柴契爾夫人,參訪各國國會運作
-
李總統提出接任監察院院長之請
-
卸下議長職務
-
-
第二十六章 國民大會的停止運作
-
第四次會議
-
「兩國論」與延任案
-
國大自肥令輿論譁然
-
蘇南成被開除黨籍
-
釋憲推翻修正條文
-
為正派的國大代表說句公道話
-
-
-
第四篇 監察院
-
第二十七章 監察院的設置和演變
-
考試和監察制度為我國歷史特有
-
從訓政進入憲政時期
-
于右任為行憲後首任監察院院長
-
「萬年國會」與「野百合學運」
-
多次修憲,確立監察院性質與職權
-
-
第二十八章 監察院院長的功能
-
于右任的傳奇
-
向王作榮院長請益
-
幫同仁解惑的「泥菩薩」
-
成立院史館,委請作家撰寫案例
-
蔡慶祝事件傷害監察院形象
-
李國鼎彈劾案引起不滿
-
-
第二十九章 第三屆監察院職權的行使
-
國軍精實案
-
孫立人案
-
幻象戰機案
-
總預算赤字擴大案
-
劉冠軍案
-
-
第三十章 三一九槍擊案
-
投票前夕突傳槍擊
-
陳總統掀衣出示傷口
-
擔任特調會主席的過程
-
對於槍擊案的省思
-
-
第三十一章 為涉外事務出國訪問
-
參加《台灣關係法》二十週年研討會
-
赴馬拉威擔任慶賀特使
-
擔任查德總統就職慶賀特使
-
「九一一」事件滿月,赴美表達慰問
-
出訪多明尼加
-
赴紐約參加蔣夫人追思禮拜
-
「馬雅專案」
-
赴美參加雷根總統追思禮拜
-
重訪故人,再度鞏固巴拿馬邦誼
-
-
第三十二章 公務生涯的終結
-
獲頒中正勳章
-
-
- 後記
-
【附錄一】各界迴響
-
李光耀來函
-
鄭念來函
-
吳豐山來函
-
沈呂巡專文:《錢復回憶錄》讀後-一些親歷的旁證及感想
-
- 【附錄二】錢復紀事
- 【附錄三】錢復英文著作
- 【附錄四】錢復獲國內外授勳獎章
- 【附錄五】人名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