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手捧金剛經,能斷一切苦!
唯一在哈佛、耶魯、史丹福、哥廷根、清華、北大等近百所高校的講台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索達吉堪布的生命開示
《金剛經》是能斷人生各種執著,給身心帶來強大正能量的生命開示,只要你掌握了哪怕只是其中短短一句的智慧,就能使你強大。
對世界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大德,以現代的方式,逐字逐句解說《金剛經》,給你能斷煩惱的智慧,告訴你斬斷各種執著最為殊勝的竅訣和方便。
.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會鹹得發苦,而撒進一座湖裡,就沒什麼味道。同樣,我們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鹹淡,也取決於盛它的容器。
.處境不管是好是壞,都不是造成我們痛苦的主因,對外境的執著,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本來源。
.想徹底根除痛苦,不能一味從改變外在環境下手,更應該從斬斷內心的執著做起!
.很多人認為空性是什麼都「沒有」,但實際上恰恰相反,空性是什麼都「有」。
.萬法如果不空,就不可能有無常變化,就像一顆種子,不空,它永遠無法結出果實。
.正因為是空性,才會隨緣而變,才能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
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了起伏不定、喜怒哀樂,這一切看似實實在在,但你若學了《金剛經》,就會明白:它並不是人生的真相。只有斷除了對萬法的執著,通達本來無「我」,才會懂得人生到底是什麼──索達吉堪布
*本書附索達吉堪布專門請人繪製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全彩畫像,開經前恭敬默唸佛號,可助理解經義。
唯一在哈佛、耶魯、史丹福、哥廷根、清華、北大等近百所高校的講台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索達吉堪布的生命開示
《金剛經》是能斷人生各種執著,給身心帶來強大正能量的生命開示,只要你掌握了哪怕只是其中短短一句的智慧,就能使你強大。
對世界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大德,以現代的方式,逐字逐句解說《金剛經》,給你能斷煩惱的智慧,告訴你斬斷各種執著最為殊勝的竅訣和方便。
.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會鹹得發苦,而撒進一座湖裡,就沒什麼味道。同樣,我們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鹹淡,也取決於盛它的容器。
.處境不管是好是壞,都不是造成我們痛苦的主因,對外境的執著,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本來源。
.想徹底根除痛苦,不能一味從改變外在環境下手,更應該從斬斷內心的執著做起!
.很多人認為空性是什麼都「沒有」,但實際上恰恰相反,空性是什麼都「有」。
.萬法如果不空,就不可能有無常變化,就像一顆種子,不空,它永遠無法結出果實。
.正因為是空性,才會隨緣而變,才能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
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了起伏不定、喜怒哀樂,這一切看似實實在在,但你若學了《金剛經》,就會明白:它並不是人生的真相。只有斷除了對萬法的執著,通達本來無「我」,才會懂得人生到底是什麼──索達吉堪布
*本書附索達吉堪布專門請人繪製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全彩畫像,開經前恭敬默唸佛號,可助理解經義。
- 封面
-
【前言】
-
手捧《金剛經》,能斷一切苦
-
-
【引言篇】
-
依靠《金剛經》,能夠消災免難
-
《金剛經》的譯本,是大成就者加持過的
-
-
【初善題目篇】
-
《金剛經》為什麼以「金剛」為喻
-
-
【中善經義篇】
-
第一品 法會因由
-
佛陀講經有五種圓滿
-
為什麼在佛陀口中,低劣的飲食也能變成無上美味
-
修行時,身體端直非常重要
-
-
第二品 善現啟請
-
敬佛菩薩要這樣敬
-
誰能讓我們今生來世都快樂
-
敢問佛陀心安何處
-
佛經的每個字都有極深意義
-
-
第三品 大乘正宗
-
如何發菩提心
-
什麼是「世俗菩提心」
-
什麼是「勝義菩提心」
-
何為真正的菩薩
-
-
第四品 妙行無住
-
向菩薩學布施
-
這樣布施,福德無法衡量
-
「布施」本是如夢如幻
-
-
第五品 如理實見
-
真正的如來是什麼樣子
-
-
第六品 正信希有
-
對《金剛經》有信心,也是一種福德
-
有了空性見,就能迅速解脫
-
萬法的顯現不是障礙,對萬法的執著才是
-
執著萬法,是生死輪迴之根
-
執著空性,誰也救不了
-
渡河離不開船,但到了對岸,就必須捨去
-
-
第七品 無得無說
-
佛陀、佛法真的存在嗎
-
佛言不可說
-
萬法不是有,也不是無
-
佛與菩薩的區別在哪兒
-
-
第八品 依法出生
-
什麼是財布施
-
什麼是法布施
-
《金剛經》是諸佛、佛法的出生處
-
佛法是智慧的境界
-
-
第九品 一相無相
-
什麼是沙門四果
-
沒有對色聲香味觸法的執著,才是真正的預流果
-
沒有來去的執著,才是真正的一來果
-
什麼是不來果
-
阿羅漢為什麼叫「戰勝敵人」
-
阿羅漢若認為「我已得到阿羅漢果」,會有什麼過失
-
真正的阿羅漢不可能覺得「我是人中第一,我很了不起」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第十品 莊嚴淨土
-
獲得法是一種分別念,理應捨棄
-
除了心清淨,世上沒淨土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有智慧的人,絕不貪戀夢中的身體
-
-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
-
持誦《金剛經》,能行難做之事,能獲廣大福德
-
-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
-
念誦《金剛經》的人同佛塔寺廟一樣值得恭敬
-
《金剛經》在哪兒,佛就在哪兒
-
-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
-
《金剛經》裡處處是寶,可隨意取
-
空性,並不是什麼都沒有
-
什麼時候相違之法能共存
-
這個世界也是如夢如幻
-
心清淨之人,見什麼都是佛,心不清淨者,只見各種醜相
-
一心念誦《金剛經》,就能破我執、斷妄想
-
-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
-
具有空性智慧,才能生起大悲
-
《金剛經》為什麼如此希有
-
有信心,就能證悟空性
-
不執著有,更不執著無
-
一處黑暗時,另一處必定有光明
-
人為何始終擺脫不了煩惱
-
見相非相,即證悟了實相
-
真正的佛是自己的心
-
有緣接觸空性法門,非常有福報
-
佛經的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聊天一樣
-
什麼是「忍」的最高境界
-
佛曾經怎樣修忍
-
有大智慧,才不生瞋恨心
-
安忍不要「口惠而實不至」
-
遇到違緣時,還是盡量修一點安忍
-
通達甚深空性,既是安忍,也是布施
-
佛陀的說話之道
-
「有」「無」是一種矛盾嗎
-
在有生之年,請每天念一遍《金剛經》
-
-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
-
對《金剛經》生信,比布施身體的功德還大
-
唯有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才是本經所化對象
-
哪些人享受不了《金剛經》
-
《金剛經》也是佛塔
-
-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
-
每一種違緣實際上是順緣
-
生生世世永不離佛
-
「我不懂的甚深之法,並不代表佛陀不知道」
-
以小因得大果
-
-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
-
整部《金剛經》講的是如何調伏自心
-
菩提心也分世俗、勝義
-
一切相都是虛妄的
-
連佛也沒有得過法
-
萬法皆由因緣生
-
釋迦牟尼佛是這樣成佛的
-
「如來」是什麼意思
-
夢裡為實,夢外為虛
-
殺人放火是不是佛法
-
小中可現大,大中可現小
-
「無相」才是菩薩的名字
-
連「莊嚴佛土」也不要執著
-
我執是生死輪迴的根本
-
-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
-
什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
世間沒有什麼佛不知道的
-
心性即光明
-
過去、現在、未來是一種錯覺
-
-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
-
布施只要著相,功德幾乎沒有
-
-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
-
色身即法身,法身即色身
-
如來的真正身體是無為法
-
-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
-
默時說,說時默
-
佛至涅槃,未曾說過一字佛法
-
-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
-
不生亦不滅,無捨亦無得
-
-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
-
什麼是「無上正等正覺」
-
智慧離不開大悲、大悲離不開智慧
-
不執著就是什麼都不要了嗎
-
-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
-
七寶雖多,用盡還歸生滅。經文雖少,悟之直至菩提
-
-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
-
世上沒有眾生可度
-
凡夫與聖者的差別
-
不要執著於自己是凡夫
-
-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
-
佛陀的每一種相,都是以無量福德而成就
-
三十二相也有勝劣之別
-
燒香拜佛有用嗎
-
-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
-
相只是一種因緣
-
真相並不是什麼都沒有
-
-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
-
學佛只是為了遣除煩惱嗎
-
修福積德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
-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
-
無來也無去,所以叫如來
-
-
第三十品 一合相理
-
一塵中有塵數剎
-
這個世界不常有,也不斷滅
-
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會實實在在
-
世人喜把「沒有」執為「有」
-
-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
-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淨
-
先聽,再思,後修
-
無相之相,方為實相
-
-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
-
世上有三種功德最大
-
「入定」是不執著任何一種相
-
「出定」是觀一切如夢如幻
-
-
-
【後善結尾篇】
-
因為皆大歡喜,所以信受奉行
-
-
【後記】
-
希望更多人對《金剛經》有深入的了解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