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大般若經》,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凡六百卷,唐・玄奘譯。全經共有四處十六會。四處,係指佛陀宣說本經之四個處所,即:王舍城鷲峰山、給孤獨園、他化自在天王宮、王舍城竹林精舍。十六會中,第一、三、五、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九會為玄奘新譯,共計四八一卷,其餘七會為重譯。「般若波羅蜜」,意即「通過智慧到達彼岸」。全經旨在說明世俗認識及其面對之一切對象,均屬因緣和合,假而不實,唯有通過「般若」對世俗真相之認識,方能把握絕對真理,達於覺悟解脫之境。為大乘佛教之基礎理論,亦為諸部般若經之集大成者。
- 《初會》七十九品、400卷。相當於梵本十萬頌般若。
- 《第二會》八十五品、78卷。相當於梵本二萬五千頌般若。早期文句簡略的異譯本有《放光般若經》20卷、《光讚經》10卷、《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 品》)27卷。
- 《第三會》三十一品、59卷。相當於梵本一萬八千頌般若。
- 《第四會》二十九品、18卷。相當於梵本八千頌般若。
- 《第五會》二十四品、10卷。也相當於梵本八千頌般若。
- 《第六會》十七品,8卷。異譯本有《勝天王般若經》。
- 《第七會,曼殊室利分》,2卷。相當於梵本七百頌般若。
- 《第八會,那伽室利分》,1卷。異譯本有《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 《第九會,能斷金剛分》,1卷。相當於《金剛般若經》。
- 《第十會,般若理趣分》,1卷。
- 《第十一會,佈施波羅蜜多分》,5卷。
- 《第十二會,淨戒波羅蜜多分》,5卷。
- 《第十三會,安忍波羅蜜多分》,1卷。
- 《第十四會,精進波羅蜜多分》,1卷。
- 《第十五會,靜慮波羅蜜多分》,2卷。
- 《第十六會,般若波羅蜜多分》,8卷。相當於《善勇猛般若經》。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