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講到西方就會想到咖啡,講到東方必定少不了茶。
漫漫中國史三千年,不管是異族統治還是漢人天下,
只有茶笑看世事,儼然才是永不動搖的文化霸主。
茶到底有什麼魅力,可以席捲古今中外,甚至主宰今日的華人世界?
▏茶文化是怎麼開始的?從漢代說起。
中國人從何時開始飲茶眾說不一,有的說自春秋,有的說自秦朝,有的說自漢代。目前大多數人認為,自漢代開始比較可考,這從漢朝人王褒所寫〈僮約〉可以得到證明,這則文獻記載了一個飲茶、買茶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開始喜好飲茶的大多是文化人,漢朝的大漢賦家就是中國早期的著名茶人,不管是司馬相如的《凡將篇》還是揚雄的《方言》,一個從藥物角度,一個從文字語言角度,均談到了茶。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竟然跟禁酒有關
自唐肅宗乾元元年(西元758年),開始在長安禁酒,規定除朝廷祭祀饗宴外,任何人不得飲酒,這造成長安酒價騰躍高昂。杜甫有「街頭酒價常苦貴」的詩句,並說:「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
有人計算,當時這一「斗」酒的價錢,可買茶葉六斤。民間禁酒,價又極貴,文人無提神之物,茶又有益健康,不好喝茶的也改成喝茶。
▏「君不可一日無茶」──愛茶成痴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嗜茶如命,又愛作詩附庸風雅,於是效法古代文士,把文人茶會搬到了宮廷,這便是在重華宮年年舉行的清宮茶宴。茶宴在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十選吉日舉行,主要內容一是作詩,二是飲茶。
茶宴詩會的作品自然都是些歌功頌德、阿諛奉承之詞,要像文人於山野之間,將茶與詩、人與自然、內心世界與客觀意境交融一體,根本不可能;但透過茶宴,茶與文化界的關係進一步得到肯定,上行下效,對推動茶與藝術的結合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茶葉剛傳到歐洲時,也曾經備受質疑
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來到中國澳門運載綠茶,然後輾轉運載,於1610年回歐洲。這是西方人從東方殖民地轉運茶的開始,也是從中國向西歐輸入茶的開始。
但一直到十八世紀初,不少歐洲人仍對茶葉抱有懷疑。相傳瑞典王古斯塔夫三世為查個水落石出,找了一對兄弟死囚實驗,說如果他們同意實驗,可以免除死刑。這個實驗獲得空前成功,兄弟倆活了多年,喝茶的那位還活到八十三歲高齡。就這樣,中國茶終於獲得歐洲的承認。
★全書特色
本書以茶的源起開頭,詳述中國歷朝歷代的茶藝與茶文化,最後從中國茶走向世界,介紹茶文化在不同國家落地生根後的發展與
漫漫中國史三千年,不管是異族統治還是漢人天下,
只有茶笑看世事,儼然才是永不動搖的文化霸主。
茶到底有什麼魅力,可以席捲古今中外,甚至主宰今日的華人世界?
▏茶文化是怎麼開始的?從漢代說起。
中國人從何時開始飲茶眾說不一,有的說自春秋,有的說自秦朝,有的說自漢代。目前大多數人認為,自漢代開始比較可考,這從漢朝人王褒所寫〈僮約〉可以得到證明,這則文獻記載了一個飲茶、買茶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開始喜好飲茶的大多是文化人,漢朝的大漢賦家就是中國早期的著名茶人,不管是司馬相如的《凡將篇》還是揚雄的《方言》,一個從藥物角度,一個從文字語言角度,均談到了茶。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竟然跟禁酒有關
自唐肅宗乾元元年(西元758年),開始在長安禁酒,規定除朝廷祭祀饗宴外,任何人不得飲酒,這造成長安酒價騰躍高昂。杜甫有「街頭酒價常苦貴」的詩句,並說:「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
有人計算,當時這一「斗」酒的價錢,可買茶葉六斤。民間禁酒,價又極貴,文人無提神之物,茶又有益健康,不好喝茶的也改成喝茶。
▏「君不可一日無茶」──愛茶成痴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嗜茶如命,又愛作詩附庸風雅,於是效法古代文士,把文人茶會搬到了宮廷,這便是在重華宮年年舉行的清宮茶宴。茶宴在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十選吉日舉行,主要內容一是作詩,二是飲茶。
茶宴詩會的作品自然都是些歌功頌德、阿諛奉承之詞,要像文人於山野之間,將茶與詩、人與自然、內心世界與客觀意境交融一體,根本不可能;但透過茶宴,茶與文化界的關係進一步得到肯定,上行下效,對推動茶與藝術的結合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茶葉剛傳到歐洲時,也曾經備受質疑
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來到中國澳門運載綠茶,然後輾轉運載,於1610年回歐洲。這是西方人從東方殖民地轉運茶的開始,也是從中國向西歐輸入茶的開始。
但一直到十八世紀初,不少歐洲人仍對茶葉抱有懷疑。相傳瑞典王古斯塔夫三世為查個水落石出,找了一對兄弟死囚實驗,說如果他們同意實驗,可以免除死刑。這個實驗獲得空前成功,兄弟倆活了多年,喝茶的那位還活到八十三歲高齡。就這樣,中國茶終於獲得歐洲的承認。
★全書特色
本書以茶的源起開頭,詳述中國歷朝歷代的茶藝與茶文化,最後從中國茶走向世界,介紹茶文化在不同國家落地生根後的發展與
- 序言
-
緒論
-
一、從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學
-
二、中國茶文化的內容、範疇與特點
-
三、茶文化的研究方法和我們的任務
-
-
第一編
-
第一章 兩晉南北朝士大夫飲茶之風 與茶文化的出現
-
一、漢代文人與茶結緣
-
二、兩晉南北朝的奢靡之風與「以茶養廉」
-
三、兩晉清談家的飲茶風氣
-
四、南北朝的宗教、玄學與飲茶風尚
-
-
第二章 唐人陸羽的《茶經》 與中國茶文化的形成
-
一、唐代茶文化得以形成的社會原因
-
二、茶聖陸羽
-
三、陸羽的《茶經》及唐人對茶文化學的貢獻
-
-
第三章 宋遼金時期 茶文化的發展
-
一、五代繼唐開宋,文士茗飲別出新格
-
二、宋代貢茶與宮廷茶文化的形成
-
三、宋人鬥茶之風及對茶藝的貢獻
-
四、宋代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
五、遼金少數民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
-
第四章 元明清三代茶文化 的曲折發展
-
一、元代茶藝的簡約化是對宋代「敗筆」的批判
-
二、明人以茶雅志,別有一番懷抱
-
三、晚明清初士人茶文化走向纖弱
-
四、清末民初茶文化走向倫常日用
-
-
-
第二編
-
第五章 中國茶藝(上) ——藝茶、論水
-
一、藝茶
-
二、論水
-
-
第六章 中國茶藝(下) ——茶器、烹製、品飲與品茗意境
-
一、茶器
-
二、紫砂陶壺與製壺專家
-
三、烹製與品飲
-
四、品飲環境
-
-
第七章 儒家思想與 中國茶道精神
-
一、中庸、和諧與茶道
-
二、中國茶道與樂感文化
-
三、養廉、雅志、勵志與積極入世
-
四、禮儀之邦說茶禮
-
-
第八章 老莊思想對茶文化的 影響及道家所做的貢獻
-
一、天人合一與中國茶文化中包含的宇宙觀
-
二、道家茶人與服食祛疾
-
三、老莊思想與茶人氣質
-
-
第九章 佛教中國化 及其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
一、佛道混同、佛玄結合時期的「佛茶」與 養生、清思
-
二、中國化的佛教禪宗的出現使佛學精華與 茶文化結合
-
三、《百丈清規》是佛教茶儀與儒家茶禮結合的標誌
-
-
-
第三編
-
第十章 民間茶藝 古道擷英
-
一、《茶經》誕生地,湖州覓古風
-
二、「功夫茶」中說功夫
-
三、茶樹王國尋古道
-
-
第十一章 從民俗學角度看民間飲茶習俗的思想內涵
-
一、「以茶表敬意」與禮儀之邦
-
二、漢民族的婚俗與茶禮
-
三、少數民族婚俗中的茶
-
四、喪俗、祭俗與茶儀
-
五、飲茶與「家禮」
-
-
第十二章 區域文化與 茶館文明
-
一、唐宋城市經濟的繁榮與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
二、巴蜀文化與四川茶館
-
三、吳越文化與杭州茶室
-
四、天津茶社、上海孵茶館與廣東茶樓
-
-
第十三章 北京人與 茶文化
-
一、紫禁城裡話茶事
-
二、北京茶館文化
-
三、從北京的茶園、茶社看傳統文化向現代文明的 演進
-
-
第十四章 邊疆民族 茶文化
-
一、雲貴巴蜀茶故鄉,古風寶地問茗俗
-
二、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藏族茶文化
-
三、高山草原話奶茶
-
四、滿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
-
-
第四編
-
第十五章 茶與 詩
-
一、從酒領詩陣到茶為詩魂 ——從漢至唐茶酒地位的變化
-
二、宋人的茶詩、茶詞、茶賦
-
三、元明清及當代茶詩
-
-
第十六章 茶畫、 茶書法
-
一、歷代茶畫代表作
-
二、中國茶畫中蘊涵的哲理
-
三、茶書法
-
-
第十七章 茶的謠諺、傳說與茶歌、 茶舞、茶戲
-
一、茶的故事與傳說
-
二、茶諺
-
三、茶歌、茶舞、茶戲
-
-
-
第五編
-
第十八章 茶在東方的傳播與 亞洲茶文化圈
-
一、中國茶早期外傳與調飲文化及乳飲文化體系
-
二、中國茶向日本、朝鮮的傳播
-
三、中國茶傳入南亞諸國
-
四、亞洲茶文化圈的形成及其重大意義
-
-
第十九章 日本茶道、朝鮮茶禮與 中國茶文化之比較
-
一、日本茶道的形成與演變
-
二、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對比
-
三、朝鮮茶禮與中國儒家思想
-
-
第二十章 中國茶向西方的傳播與 歐美非飲茶習俗
-
一、茶向西方的傳播與茶之路的形成
-
二、英法諸國飲茶習俗
-
三、蘇聯各民族飲茶習俗
-
四、美洲、非洲國家飲茶習俗
-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