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木村泰賢逝世90年紀念
佛學專家江燦騰教授編選、專文導讀
近百年來最貼近木村泰賢思想之書
全方位詮釋根本佛教解脫道
以木村泰賢根本佛教解脫道論新體系詮釋觀點為基礎,
從歷史原則、教理研究、現代社會實踐三大脈絡選編,
重現「新大乘運動」解脫道行動綱領,
呈現木村泰賢畢生佛學精華。
根本佛教,意謂佛陀在世時期,以及這段期間的佛教。
木村泰賢提倡的「新大乘運動」即是回歸佛陀真意,並策應時代精神,方可拯救時代之弊。
本書亦以回歸木村泰賢治學原則為宗旨,主編江燦騰教授以木村之著作《大乘佛教思想論》、《邁向解脫之道》為依據,選錄出有關大乘佛教的歷史、在東亞的發酵與開展、解脫道的論述等內容,有系統地重新編為一書,精要且明確地呈現木村泰賢原創佛學觀點。
將木村泰賢畢生佛學精華重編,成為堪稱最接近他本人生前未能親自完成的一本書。
內容字有其本身的優越性與更具當代性佛教解脫思想的特色。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榮譽教授 江燦騰
佛學專家江燦騰教授編選、專文導讀
近百年來最貼近木村泰賢思想之書
全方位詮釋根本佛教解脫道
以木村泰賢根本佛教解脫道論新體系詮釋觀點為基礎,
從歷史原則、教理研究、現代社會實踐三大脈絡選編,
重現「新大乘運動」解脫道行動綱領,
呈現木村泰賢畢生佛學精華。
根本佛教,意謂佛陀在世時期,以及這段期間的佛教。
木村泰賢提倡的「新大乘運動」即是回歸佛陀真意,並策應時代精神,方可拯救時代之弊。
本書亦以回歸木村泰賢治學原則為宗旨,主編江燦騰教授以木村之著作《大乘佛教思想論》、《邁向解脫之道》為依據,選錄出有關大乘佛教的歷史、在東亞的發酵與開展、解脫道的論述等內容,有系統地重新編為一書,精要且明確地呈現木村泰賢原創佛學觀點。
將木村泰賢畢生佛學精華重編,成為堪稱最接近他本人生前未能親自完成的一本書。
內容字有其本身的優越性與更具當代性佛教解脫思想的特色。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榮譽教授 江燦騰
- 近百年來最貼近木村泰賢治學理念之書——《根本佛教解脫道論》導讀 江燦騰
-
緒論|現代佛教學術研究方法學綜合解說
-
第一節 明治以來至大正時代佛教研究的現狀
-
第二節 關於預備知識或參照學科
-
第三節 研究的區劃(三大部門)
-
第四節 歷史部門
-
第五節 教理部門
-
第六節 實際部門
-
第七節 全體研究的二方面
-
-
本論
-
【第一篇】大乘佛教思想史
-
第一章|總論
-
第二章|大乘興起以前部派佛教的思潮(西元前三百年至西元一百年)
-
第三章|龍樹之前的大乘佛教(西元一世紀至三世紀)
-
第四章|龍樹以後到無著、世親之前的大乘佛教(西元三世紀至五世紀)
-
第五章|無著、世親的佛教
-
第六章|無著、世親以後的佛教(西元六世紀至八世紀)
-
-
【第二篇】大乘佛教思想文化在東亞的開展
-
第一章|東亞佛教思想文化的特質
-
第二章|大乘的精神
-
第三章|佛教的真如觀(特以《般若經》為中心)
-
第四章|菩薩道的代表性聖典—法華經
-
第五章|禪的種類及其哲學意義
-
第六章|佛教思想的開展與禪的考察
-
第七章|佛教思想與信仰文化的解釋
-
第八章|本願思想的開展及其道德的、文化的、宗教的意義
-
-
【第三篇】現代視野下的大乘解脫道之溯源與開展
-
第一章|生命的本質與人生的意義(特從欲望出發)
-
第二章|解脫論
-
第三章|唯意志論之發展及其概觀──以原始佛教為歸著點
-
第四章|佛教的業觀與意志的自由
-
第五章|自力主義與他力主義
-
第六章|佛陀的道德論
-
-
-
附錄
-
佛陀的女性觀
-
第一節 當時的女性觀
-
第二節 佛陀的女性觀
-
第三節 成為道機的女性觀
-
第四節 佛教女性之自覺
-
第五節 結論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